傲氣傲笑萬重浪 熱血熱勝紅日光
膽似鐵打 骨似精鋼
胸襟百千丈 眼光萬里長
誓奮發(fā)自強
做好漢
做個好漢子 每天要自強
熱血男子 熱勝紅日光
讓海天為我聚能量 去開天辟地
為我理想去闖 看碧波高壯
又看碧空廣闊氣揚
既是男兒當自強
昂步挺胸大家作棟梁 做好漢
用我百點熱 耀出千分光
做個好漢子 熱血熱腸熱 熱勝紅日光
伴著一輪紅日,面對滔滔海浪,一位英俊的男子率領(lǐng)眾好漢飛拳踢腿,豪氣沖天,這是電影《黃飛鴻》片頭的場景。提到這位傳奇人物,人們不禁要問:真實的黃飛鴻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黃飛鴻小傳
黃飛鴻(1847~1925年),原名黃錫祥,字達云,原籍廣東省南海西樵嶺西祿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農(nóng)歷七月初九生于廣東佛山,是珠江水養(yǎng)育的英才,嶺南武術(shù)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y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
黃飛鴻六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黃飛鴻15歲時,仗義搭救鐵橋三的大弟子林福成,林福成為了報恩,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黃飛鴻又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后,黃飛鴻隨父于廣州樂善山房設(shè)館授徒。16歲時,黃飛鴻在廣州西關(guān)第七甫水腳開設(shè)武館,門下弟子眾多,為名重一時的武術(shù)家。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yè)成為一代宗師,他先后被記名提督吳全美、劉永福聘為軍醫(yī)官、技擊總教習及廣東民團總教練,并隨劉永福在臺灣抗擊日軍。他一生坎坷,晚年更遭受愛子遇害、“寶芝林”被焚、兒子失業(yè)等一連串打擊。1925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五,黃飛鴻病逝于廣州城西方便醫(yī)院。
據(jù)歷史記載,黃飛鴻是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shù)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虎鶴雙形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工字伏虎拳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
黃飛鴻一生鋤強扶弱,疾惡如仇。他武德高尚,武藝超群,醫(yī)術(shù)精湛,救活人無數(shù)。他植根于民間,揚威于海外,早已英名遠播。后人已設(shè)立數(shù)十家黃飛鴻武館,拍攝一百多部電影、撰寫幾十部小說,以示紀念。
黃飛鴻的功夫
黃飛鴻,的武功既有家傳功夫,更有高人指點。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名列清末武林“廣東十虎”,其洪拳得自陸阿采(與方世玉同為少林五祖)的真?zhèn)鳌|S飛鴻自六歲習武,盡得父親武功之精華。
黃飛鴻的武功高,更高的是人品。1867年的一天,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shè)擂向華人邀斗。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自此揚名復江。1912年的一天,魚欄伙計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黃飛鴻見義勇為,嚴懲歹徒。黃飛鴻的俠義行為被粵港兩地人民津津樂道,其武功也被人們越傳越高,以至于在電影里無往不勝。
在電影中,黃飛鴻的制勝法寶“佛山無影腳”是一連串的迎面飛腳痛擊,而真正的無影腳卻是一種偷襲手段。據(jù)黃飛鴻夫人莫桂蘭回憶:發(fā)招前,須先以手使出快招,讓敵人眼花繚亂。待其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在上盤,再忽然起腳擊其下部。此招兇狠異常,黃飛鴻一般不用。
鐵線拳屬于少林外家拳之內(nèi)功手法,專為鍛煉橋手,是“廣東十虎”之首鐵橋三的絕技,后由鐵橋三之徒林福成傳給黃飛鴻。鐵線拳是一套養(yǎng)生拳,以活動肢體、暢通血脈為主,具有增強體魄之功效。此拳法陰陽并用,以氣透勁,又以二字鉗羊馬勢活腰固腎,要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亂,徐而不弛。
工字伏虎拳 是洪拳的基本拳法,因步法進退成“工”字形,故名“工字伏虎拳”。相傳此拳源出少林,后少林毀于大火,至善禪師避難到廣州海幢寺。至善恐少林絕技失傳,便于寺內(nèi)授徒傳藝,陸阿采為其首徒,得工字伏虎拳秘傳,后傳于黃泰。黃泰傳黃麒英,黃麒英傳子黃飛鴻,又由黃飛鴻將其發(fā)揚,傳于梁寬、林世榮、陸正剛、陳殿標等。工字伏虎拳要求腰馬穩(wěn)健,橋手剛勁,法門緊密,進退有規(guī)。練習持久,不必站馬步而腰馬自堅,不必打樁而橋手自勁,是學習其它拳術(shù)、器械的基礎(chǔ)。因此,凡人黃飛鴻門下者,黃飛鴻必先令其習此拳,以穩(wěn)固腰馬,鍛煉橋手,糾正步法。
虎鶴雙形拳 由黃飛鴻集各家之精華融匯貫通而創(chuàng)立。套路中既取虎的“勁”和“形”,又取鶴的“象”,故稱虎鶴雙形拳?;ⅩQ雙形拳手形有拳、掌、指、爪、勾,手法有拋、掛、撞、插等,步法有弓步、馬步、虛步、獨立步和麒麟步等。步法講究落地生根,身形注重挺拔端莊。整套動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厲攻勢,又借鑒洪家拳的嚴密守勢,拳勢威武,剛?cè)岵⒂?,長短兼施,為黃飛鴻一門之代表拳法。
五郎八卦棍 相傳此棍法由宋代楊家將之一的楊五郎始創(chuàng)。楊五郎后至五臺山為僧,以槍化棍,演變?yōu)榱狞c棍法,符合內(nèi)外八卦八八六十四之數(shù),故名五郎八卦棍。此棍法傳至黃飛鴻手中,融入南派武學功法精華,并由高徒林世榮發(fā)揚光大。此棍法長短兼施,單雙并用,法門多而密,以圈、點、刺、割、抽、挑、撥、彈、掣、標、壓、敲、擊等為要訣。風格樸實無華,結(jié)構(gòu)嚴謹,威猛沉雄,利于實戰(zhàn),為南派上乘棍法之一。
黃飛鴻的婚姻
根據(jù)黃飛鴻的弟子朱禺齋所著《黃飛鴻傳奇》 (1945年出版)及兒子黃漢熙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所透露,黃飛鴻為人正直,但有些古板,牢記師父、父親教誨的行為準則。雖然在那時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但黃飛鴻仍然堅持“一夫一妻制”。黃飛鴻一生結(jié)過4次婚,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后再娶。由于前3個妻子陸續(xù)死去,當時人們認為黃飛鴻有克妻命,以至于最后在娶莫桂蘭時,不得不以納妾為名成婚。
青少年時期的黃飛鴻與父親行走江湖。因為生活窮困,能夠養(yǎng)活自己不容易,所以早年的他沒有精力和財力顧及婚事。24歲那年,黃飛鴻迎來了第一次婚姻。當時黃飛鴻和父親靠開武館收徒弟過日子,生活較以前安定許多。黃飛鴻的結(jié)發(fā)之妻羅氏是廣州市西城—戶普通百姓的女子。不幸的是,婚后僅三個月,羅氏便得病身亡。次年,經(jīng)媒人介紹,黃飛鴻娶妻馬氏。馬氏為廣州市一鹽商之女,長得漂亮,為人賢慧?;楹笕?,馬氏為黃飛鴻生下漢林、漢森兩個兒子。此時的黃飛鴻家庭幸福,志得意滿,經(jīng)營著“務(wù)本山房”武館,滿以為可以和愛妻白頭到老??上Ш镁安婚L,馬氏得怪病身亡。黃飛鴻悲痛之余,打算不再娶妻。直到后來開設(shè)“寶芝林”藥店,已到中年的黃飛鴻續(xù)娶岑氏。奇怪的是,在生下漢樞、漢熙兩個兒子后,岑氏也撒手西去。有傳言說黃飛鴻婚姻注定不幸,制犯克妻之相。黃飛鴻也在現(xiàn)實面前認命,并決定終身不再娶。
俠士奇緣
雖然黃飛鴻決定終身不再娶,命運卻促成一段佳話,六十多歲的黃飛鴻邂逅了傳奇女性莫桂蘭。莫桂蘭祖籍粵西高州,出生于1892年。她童年時父母雙亡,被在廣州開武館的叔伯收養(yǎng),自幼練習莫家拳。少女時代的莫桂蘭十分任性,一派男兒性格。媒人給她提親,要么是別人嫌她沒有女人味,要么是她認為對方?jīng)]有男人味。
一年端午節(jié),黃飛鴻和弟子們劃完龍舟賽后,不顧六旬年紀,又帶頭去校場表演舞獅。當時的舞獅隊與習武一樣,由于流派不同,誰也不服誰。莫桂蘭聽說是洪拳門下的黃飛鴻在較場舞獅,就抱著挑毛病的心態(tài)去看。她剛擠到圍觀人群前面,忽然一物飛來,正中莫桂蘭胸部。她低頭—看,是一只男鞋,而梅花樁上的獅子還在狂舞。顯然是舞獅人跳飛鞋子,但不愿掃興而繼續(xù)堅持。莫桂蘭跳上梅花樁,撩起獅子頭,照著舞獅頭的黃飛鴻就是一耳光。正跳得全神貫注的黃飛鴻沒料到會有人打他,抓住對方的手一擰,發(fā)現(xiàn)對方是年少女子時,趕緊松開了手。后聽說對方是莫家的人,黃飛鴻不想結(jié)怨,當著眾人的面,向莫桂蘭道歉,二人才沒動手。幾天后,莫桂蘭的叔伯親自上門向黃飛鴻道歉,二人遂成好友。雙方逐漸了解后,由莫桂蘭的叔伯作主,將莫桂蘭許配給黃飛鴻。那年,莫桂蘭19歲。由于有過不幸婚史,黃飛鴻為了避免“克妻”,雖然明媒正娶,但對莫桂蘭仍以妾相稱。
關(guān)門弟子是少妻
莫桂蘭嫁給黃飛鴻后,二人感情深厚。黃飛鴻對外稱不再收徒,對莫桂蘭卻悉心傳授絕技,他把虎鶴雙形拳、鐵線拳、四象標龍棍毫無保留地傳給莫桂蘭,為其后來成就英名打下基礎(chǔ)。黃飛鴻不但武功高強,還擅長舞獅,并將自己的舞獅步法和要決全部傳于莫佳蘭和女弟子鄧芳。當時,廣東一帶雖然盛行舞獅,但那是男人們的專利,人們認為獅子乃吉祥之物,輕易不能讓女子去碰。但莫桂蘭等人組建第一支女子舞獅團后,經(jīng)過一陣表演,百姓逐步接受了女子舞獅。劉永福任廣東民團總長期間,莫桂蘭不讓須眉,與鄧芳一起,共同擔任民團“義勇隊”教練。
莫桂蘭終生未生育,黃飛鴻去世后,她曾和漢樞、漢熙去香港謀生,開設(shè)香港黃飛鴻國術(shù)館、莫桂蘭健身院等。1970年,78歲高齡的莫桂蘭曾接受電視臺邀請,表演黃飛鴻的絕技鐵線拳、金錢鏢等,又和幾名習武的小伙子過招而絲毫不落下風。1982年,莫桂蘭病逝于香港,享年90歲。
黃飛鴻的形象
1925年,黃飛鴻逝世。黃家蕭條,貧無以殮,所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此后半個多世紀里,黃飛鴻的名字比生前響亮得多。黃飛鴻的第二代門徒在香港設(shè)館授徒,其洪拳講究“長槍(槍手)大馬 (馬步)”,充滿陽剛之氣,漸漸成為港澳最流行的武術(shù)拳種。黃飛鴻的第三代門徒出了朱愚齋、忠義鄉(xiāng)人等小說家,將黃飛鴻宣傳得家喻戶曉。黃飛鴻的第四代門徒出了“播音皇帝”鐘偉明,“話說黃飛鴻”響徹香港大街小巷;粵劇伶人關(guān)德興將黃飛鴻故事搬上電影后,“黃飛鴻”三個字更代表了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自1949年以來,香港共拍攝了100部以黃飛鴻為主人公的電影,創(chuàng)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粵語電影中,黃飛鴻基本上沒有脫離傳統(tǒng)意義上“俠”的形象;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佛山),做著“俠”們該做的事情:扶危濟困,課徒行醫(yī)。20世紀90年代后,黃飛鴻的藝術(shù)形象由慈父嚴師般的武術(shù)家變?yōu)槌┌擦嫉哪贻p人,站在文化沖突、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最前沿,令人感受時代巨變帶來的巨大震撼,從而深刻思考和反省中華民族未來的出路。黃飛鴻的形象因為這種改變而走出佛山,走出廣東,甚至走向世界。
電影《黃飛鴻》中的幾個人物
十三姨 在關(guān)德興主演的77部描寫黃飛鴻的電影中,黃飛鴻總是光棍一個。到了徐克導演的電影中,忽然冒出個貌美如花的十三姨,打著小洋傘,穿著小洋裝,還教黃飛鴻說“愛老虎油”(Iloveyou)。有些人將黃飛鴻的第四任妻子莫桂蘭當作十三姨,須知,黃飛鴻64歲時迎娶莫桂蘭,而莫桂蘭才19歲。莫桂蘭過門后,悉心學習武技,夫嚴婦勤,進步很快。黃飛鴻逝世后,莫桂蘭移居香港,設(shè)館授徒,在香港武術(shù)界輩分最高,人稱“莫老師太”。1949年,關(guān)德興先生首演《黃飛鴻》時,特請她和黃漢熙(黃飛鴻之子)擔任顧問。所以,歷史上并無十三姨此人一。
“牙擦蘇” 那個滑稽可笑、總搞出事端、滿口暴牙的“牙擦蘇”,別說在黃飛鴻的徒弟中沒有這個人,在廣州武術(shù)界也查無此人。
梁寬 眼睛大大的梁寬倒是確有此人,他是黃飛鴻年輕而又最有名的徒弟,可惜短命,死于25歲。
“豬肉榮”。由鄭則士扮演的“豬肉榮”真名林世榮,出身豬肉販,是黃飛鴻眾多門徒中授徒最多、最有成就的弟子。林世榮的弟子劉家良執(zhí)導的《醉拳》,捧紅了成龍,也將黃飛鴻的“虎鶴雙形拳”演繹得淋漓盡致。
黃飛鴻大事年表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的攤位被一惡棍強占打傷,黃飛鴻路見不平相助,被對方同、伙數(shù)十人持械圍攻,黃飛鴻一一將其擊敗。
約1868年 黃飛鴻、另設(shè)館于廣州西關(guān)回瀾橋附近,教徒授藝兼醫(yī)刀傷跌打,三欄教席由梁寬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橋斗蟀場為盧九叔任“護草” (現(xiàn)場保鏢)時;嚴懲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時。
1873年 受聘廣州水師武術(shù)教練,并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
1882年 記名提督吳全美聘黃飛鴻為軍中技擊教練,停辦回瀾橋所設(shè)武館。
1886年 其父黃麒英染疾病逝。月余后,吳全美去世。黃飛鴻辭去軍中技擊教練職務(wù),在廣州仁安街設(shè)跌打醫(yī)館“寶芝林”。
1888年 黑旗軍首領(lǐng)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yī)術(shù)精通,聘為軍醫(y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醫(yī)藝精通”木匾。
1894年 劉永福率領(lǐng)軍隊赴臺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黃飛鴻隨劉永福率九營“?!弊周姷峙_,駐守臺南。
1895年6月 劉永福護臺失利,黃飛鴻離臺返粵。自此僅行醫(yī)不授武,并于“寶芝林”前張榜: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1911年8月 應劉永福邀聘,任廣東民團總教練。
1918年 在廣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獵場任守。
1919年 精通武術(shù)的次子黃漢森遭人嫉妒,前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鬼眼梁”暗算慘死。受此打擊,黃飛鴻不再向其他兒子傳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廣州海珠戲院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大會上表演砣。
1924年10月 廣州國民政府鎮(zhèn)壓商團暴亂,西關(guān)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連累被焚,資財付之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yè),黃飛鴻憂郁成疾。
1925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五 黃飛鴻病逝于廣州城西方便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