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竄(又名“四竄”,初打四趟。后打十趟,故名“十竄”)為河南派心意拳經(jīng)典套路之一,結(jié)構(gòu)嚴謹,套路明快,古樸大方,動靜分明,形神合一。該拳分正步與跳步兩種練法,要求來回打十趟,練后面不改色,氣不長出,方算成功,是增長功力的好套路。
一、起勢抱元
身體直立,雙腳與肩同寬,左拳、右掌同時抬起拱手,右掌抱左拳,離胸一尺許(圖1)。
二、剁捶
1.起式:右腳上提,右掌變?nèi)?,雙手在懷內(nèi)劃圈挽滾而起,高過于眉。右腳起時,身體盡力下蹲,再站起(圖2)。
2.落式:起式不停,右拳用力下剁后,左掌合于右腕,右腳再用力震腳成右雞步(圖3)。
要求:做到三尖六合,四面包骨,以意領(lǐng)氣,“眼似銅鈴身似碑,腳似釘耙手似錐”,使三節(jié)勁、九節(jié)力,全身上下渾然一體。下落時,氣生丹田,氣發(fā)為聲,聲隨手發(fā),手隨聲落,“噫”的一聲,意感從丹田發(fā)出。
三、踏把
右拳變掌,兩掌心朝上翻,左掌在前,右掌隨后,同時左腳提起(圖4)。兩掌翻至與頭同高,突然往下塌,左腳同時落地,成左雞步,左掌塌于左膝前,右掌按于右肋 (圖5)。
要求:頭向上頂,兩眼平視前方,面帶威武。中節(jié)勁墮,兩腳如踏毒物,顯露霸道威猛之意。
四、連環(huán)三拳、三掌
左腳向前邁一步,雞步變弓步,左掌變?nèi)沼谘g;右掌變?nèi)?,在擺腰的同時向前沖出(圖6)。左弓步不動,右拳收至右肋,同時左拳變掌,向前上方推出(圖7)。反復(fù)沖拳、出掌三次。
要求:拳要握實,拳眼朝上,出拳要有沖勁或崩勁。掌要五指分開,勁在掌根,出掌時翻腕,由下而上含抽勁。
五、栽捶
1.提左膝,身子略向后坐,左掌收于左膝前,右拳緊貼右肋,蓄力待發(fā)(圖8)。
要求:右腳五趾抓地,右膝略彎,保持平衡。中節(jié)勁下墜,頭向上頂,平視前方。
2.右拳突然向前下方斜栽捶,左掌合于右腕助力,同時左腳落地成左雞步,口中發(fā)“噫”聲(圖9)。
要求:臀部內(nèi)收,腳落時要有震地聲,兩手要有擊打聲,口中發(fā)“噫”聲,三聲合一聲。
六、眉毛掌
起身蹬右腳(圖10)。落右腳后,左膝提起,左掌在左膝前,右拳置于右肋(圖11)。上動不停,右拳由下向胸前、向上滾鉆至與眉梢齊,左手配合下壓至右肋,同時左腳上步成左雞步。此勢又名霸王觀陣(圖12)。
要求:蹬右腳時,離地不要太高,名“卷地風”。圖10至圖12是組合動作,要連貫有力,一氣呵成
七、剁捶
動作同第二式(圖2,圖3)。
八、踏把
動作同第三式(圖4,圖5)。
九、掛劈
右掌變?nèi)?,由下向上弧形掛起,高與口平,離胸一尺許,左手扶于右腕,同時提右膝,膝尖對肘尖。提膝時,口中發(fā)“噫”聲(圖13)。右拳變掌,兩掌合在一處,由上向下劈在右大腿上,隨后兩臂左右分開(圖14,圖]5)。
要求:左腳五趾抓地,如樹生根,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頭向前頂。
十、劈捶
右掌變?nèi)?,用力向前劈去,左掌握于右腕,同時右腳震腳,落地成右弓步(圖16)。
要求:掛劈與劈捶是一個組合動作,演練時要有開合勁,連貫有力,一氣呵成。
十一、竄步劈
雙拳收至兩肋,身體后坐,同時轉(zhuǎn)身]80度,成左雞步(圖”)。提右膝,右腳落地時,提左膝。提右膝時,身體向前上方竄起,隨即右腳落地,兩手用力往左大腿上劈打(圖18)。
十二、拗步劈捶
上動不停,兩手左右分開,右掌變?nèi)?,高與口平,用力向前劈出;左掌握于右腕助力,同時左腳震腳落地,成左弓步(圖19)。
要求:兩手分開與向前劈出要有開合勁,力點在右拳上,要有沖擊力,口中發(fā)“噫”聲。
十三、轉(zhuǎn)身掛劈
雙手收至兩肋,身體向后坐,兩腳跟用力向后旋轉(zhuǎn),同時轉(zhuǎn)身180度成右雞步(圖20)。提右膝,身體向前上方竄起,隨即右腳落地,左膝向上提,兩手用力由上而下往左大腿上劈(圖21-1,圖21-2)。上動不停,兩臂左右分開,右掌變?nèi)?,高與口平,用力向前劈,左掌握于右腕助力,同時左腳震腳落地,成左弓步(圖22)。
十四、蓋把
雙手收回,左掌變?nèi)p拳貼于兩肋,同時轉(zhuǎn)身,成右雞步(圖23)。雙拳變掌,掌心朝內(nèi),右掌在前,左掌隨后,向上滾鉆,高過于頭,同時提右腳(圖24)。上動不停,突然雙掌外翻,用力往下蓋,右腳同時落地成右弓步。右掌按于右膝內(nèi)側(cè),掌心內(nèi)含,掌根蓄勁。左掌按于左腿旁(圖25)。
要求:前腿弓,要有擠勁;后腿伸,要有蹬勁。前腳五趾抓地,身要正,中節(jié)墜,肩要沉,頭要頂,目視前方。
十五、虎翻身蓋把
右腳內(nèi)扣,左腳提膝,轉(zhuǎn)身180度為虎翻身,同時雙掌上翻,高過于頭(圖26)。上動不停,突然雙掌外翻,左掌在前,右掌在后,用力向下蓋,左掌按于左膝內(nèi)側(cè),右掌下蓋至襠部,同時左腳落地成左弓步(圖27)。
要求:同前式,腰要有擰勁。
十六、劈捶
右腳向前跨一大步,同時雙掌提起,兩臂左右分開,右掌變?nèi)?,高于肩平,用力向前方劈出,左手握于右腕助力,同時右腳落地成右弓步(圖28,圖29)。
要求:腳到手到,以整勁發(fā)出。
十七、燕子抄水(又名偷梁換柱)
左腳向右腳后斜插一步,同時右拳下壓,左掌上翻過頭(圖30正,圖30側(cè))。上動不停,兩腳跟用力向后旋轉(zhuǎn),帶動身體左轉(zhuǎn),兩手收至肋前,成右雞步(圖 31)。
要求:步法要穩(wěn),動作連貫有力。
十八、雙拳(又名橫拳)
右腳向左轉(zhuǎn),左腳向后擺扣,左轉(zhuǎn)身180度,雙拳收回至身前,蓄力后坐,成左雞步(圖32)。左腳向前邁一大步,成左弓步,右腳向后蹬,同時雙拳用力向前沖出,高與胸平,拳眼朝上,目視前方(圖33正,圖33側(cè))。
要求:左腳五趾抓地,右腳向后蹬,中節(jié)勁墜,頭向上頂,勁從腳跟起,以整勁向前發(fā)出。
十九、虎撲把
左腳右轉(zhuǎn),右腳向后擺扣,右轉(zhuǎn)身180度,雙拳收至身前,成右雞步,蓄力待發(fā)(圖34)。右腳向前邁一大步 (也稱竄步),雙拳變掌,左腳用力向后蹬,同時雙掌用力向前推出,成右弓步(圖35正,圖35側(cè))。
要求:翻腕,勁在掌根,高與胸平,雙掌推出時要有抖勁和抽勁。
二十、迎膝腿
右腳回收,身體后坐,同時雙掌握實變?nèi)貛?,貼于小腹前,成右雞步,此式為鷂于束身(圖36)。身體慢慢直起,保持重心穩(wěn)定,突然起右腳向前蹬,腳底朝前,與對方膝蓋同高,名“迎膝腿”。
要求:左腿不要伸得太直,雙拳貼于腹前,保持重心 (圖37)。
二十一、鷂子翻身
右腳收回,落于身后向外擺;左腳跟用力向后旋轉(zhuǎn),隨即右轉(zhuǎn)身180度,同時兩臂展開,雙拳變掌,左掌在頭左側(cè),右掌在右腿外側(cè),此式為“鷂子展翅”(圖38)。上動不停,左腳提起,向右腳后斜向插步,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右腳隨即提起,同時雙掌變?nèi)旃粮骨?圖39正,圖 39側(cè))。
要求:這是一個完整的動作,要旋轉(zhuǎn)一圈,手、腳、身法、翻轉(zhuǎn)、挽裹要協(xié)調(diào)一致。
二十二、巡龍出洞
右腳向前邁一大步,雙拳同時起鉆,如抓住極重之物,右拳在前,左拳靠于右腕助力,雙拳由胸部向前滾動而出,用崩、彈、抖勁,如拋重物般向前擲出,成右弓步 (圖40)。
要求:勁從腳跟起,頭頂,臂垂,雙拳往前鉆,左腳向后蹬,形成對爭力。雙拳前沖時,口中發(fā)“噫噫”之聲。
二十三、翻身剁捶
右腳向左后方擺扣,左腳向左轉(zhuǎn),左轉(zhuǎn)身180度,右腳上步成右雞步,翻身剁捶(與第二式相同)(圖41)。
要求:與第二式相同。
二十四、虎坐
右拳變掌,雙掌收至胸前,右腳向后墊步,同時提左腳(圖42)。隨即左腳落地,雙掌向前下方推出,至左膝前,如虎坐之式,口中發(fā)“噫呀”聲(雙掌推出,名為“吞把”)(圖43)。
要求:腳到手到,以整勁向下貫。
二十五、收式
左腳收與右腳齊,雙掌提至胸前(圖44),輕松向下按,緩慢呼氣(圖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