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交部長卡邁勒·哈拉齊7月31日的表態(tài),可能會被美國國內的強硬派利用,作為打擊伊朗的借口??ㄟ~勒當日宣布,伊朗已開始重新組裝可用于制造濃縮鈾的離心分離機,并說此舉是為了回應英法德未能按期幫助結束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的核查。
不過,從最近的情形看,不管德黑蘭如何表現(xiàn),美國將打擊伊朗的消息仍在西方媒體上漫天飛揚。例如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就披露,美國一位鷹派高官在接受該報采訪時稱,如果布什成功連任,美國將努力顛覆伊朗政權,并可能會對伊朗的核設施發(fā)動軍事打擊。
那么,美國聲稱打擊伊朗,究竟是新聞炒作,還是另有原因呢?從種種蛛絲馬跡看,美國打擊伊朗從目前看有足夠的理由。
重塑“戰(zhàn)爭班子”形象
一些國際軍事專家認為,布什此時放出新的戰(zhàn)爭信號,意在國內顯示美國“戰(zhàn)爭班子”的強勢形象,博得美國民眾的支持。
在布什政府中,無論是副總統(tǒng)切尼,還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均是知名的“鷹派代表”,尤其是被公認的政壇未來名星、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更是布什“戰(zhàn)爭班子”中的中堅人物。
當年,以微弱優(yōu)勢戰(zhàn)勝戈爾的布什,一度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的弱勢總統(tǒng)??僧敳际惨唤M成“戰(zhàn)爭班子”,立即得到多數(shù)人的支持。特別是阿富汗戰(zhàn)爭和伊拉克戰(zhàn)爭“洗禮”后,許多人認為下屆美國總統(tǒng)非布什莫屬。
但隨著戰(zhàn)后伊拉克局勢失控,特別是許多人對布什“伊拉克情報門”提出的質疑最終被證實,民眾對布什的支持率連連下降。
為渡過難關,為證明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的正確性,特別是為了轉移選民的注意力和視線,以取得選舉的最終勝利,白宮一再放風將對伊朗實施打擊。
布什的這一系列措施不能說沒有效果。在美國眾議院最近通過的一項有關伊朗核問題的議案中,使用了與去年對伊拉克動武前有關決議草案非常類似的措辭和語言:授權布什政府采取“一切合適手段”阻止、勸說和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
這個決議案最終以376對3票獲得通過,不僅反映出了美國國會議員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心態(tài),而且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對布什的支持。
獲取戰(zhàn)略利益
美國與伊朗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2002年1月,布什在國會發(fā)表國情咨文時,首次將伊拉克、朝鮮和伊朗并稱為“邪惡軸心”。
從那時到現(xiàn)在的兩年間,伊拉克的薩達姆成為階下囚,政治解決朝核問題的多邊外交努力進入關鍵階段。相比之下,伊拉克的近鄰伊朗卻顯得少有變化。
對美國的政治家來說,伊朗這個“邪惡軸心”似乎很大程度上成為華盛頓中東戰(zhàn)略利益的絆腳石。長期以來,美國政府不斷收集伊朗的有關證據(jù)。近來,美國“9·ll”事件調查委員會公布了一系列有關伊朗向拉登及其網(wǎng)絡提供后勤支持的“證據(jù)”。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是:伊朗在1990年底和1991年初曾向參與“9·11”恐怖襲擊的10個人提供了沒有邊境出入檢驗章的護照,致使這些人在進入美國時沒有受到任何懷疑。
盡管美國中央情報局代局長麥克勞克林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說“沒有證據(jù)表明伊朗與‘9·11’事件有正式的牽連”,但布什次日回答記者提問時,仍然強調美國將深入調查伊朗與“9·11”事件的關系。
據(jù)《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布朗巴克已計劃在今年秋天提交一項名為《伊朗解放法》的法案。該法案以授權布什政府推翻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解放法》為藍本,其目標是改變伊朗現(xiàn)政權。
分析人士認為,布什此時再次提出伊朗問題,是希望借伊朗問題,顯示他一直追求的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利益,鞏固其執(zhí)政的地位。
壓縮俄戰(zhàn)略空間
歷史上,伊朗曾是前蘇聯(lián)的傳統(tǒng)盟友,特別是上世紀的“兩伊戰(zhàn)爭”中,在美國支持伊拉克的情況下,蘇聯(lián)支持伊朗,使“兩伊戰(zhàn)爭”持續(xù)了8年時問。
蘇聯(lián)解體后,原來的兩個超級大國在中東的爭奪也發(fā)生了變化,但俄羅斯存伊朗的戰(zhàn)略利益卻一直沒有任何變化。特別是近年來,俄伊兩國加速在核電站發(fā)展方面的合作,令美國等西方世界不安。
早在1995年,俄羅斯與伊朗就達成有關協(xié)議,幫助伊朗在布什爾興建核電站。按計劃,俄羅斯明年將向該核電站提供核燃料棒,伊朗可以從里而提煉出钚。在美國人看來,這些钚足以制造幾十牧核武器,嚴重威脅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
尤其在不久前,伊朗的工業(yè)和礦業(yè)部長賈漢吉里宣布伊朗已擁有核能發(fā)電的能力,預示俄羅斯與伊朗的雙邊合作進一步加強,美國更是急在心頭。
白宮有人建議,如果等到俄羅斯提供燃料棒后再打擊伊朗,將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造成巨大破壞,所以美國最好提前將其摧毀。
一些專家認為,正是出丁這個考慮,美國才一再提出伊朗問題。打擊或控制伊朗,美國至少可以取得一石二鳥的效果。既打擊了伊朗,又壓縮了俄國的戰(zhàn)略空問。
控制中東石油生產輸出
像美國打擊伊拉克一樣,美國打擊伊朗當然也有牢固控制中東石油的經(jīng)濟目的。眾所周知,伊朗是世界級能源大國,石油和天然氣在伊朗的國民經(jīng)濟中舉足輕重,其石油產業(yè)是經(jīng)濟的主要支柱,占全部外匯收入的90%。
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量甚為卡南,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接近1000億桶,天然氣儲量則占世界第二,探明儲最接近26.8萬億立方米。
伊朗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開放其油氣領域。為了加強油氣領域潛力的挖捌,伊朗近年來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擴人油氣領域的對外合作,積極尋求國外市場,同時逐步把外國資金可以介人的領域從海上擴人到陸上項目中。
據(jù)伊朗石油部長透露,伊朗已決定擴大對外合作,加大油氣領域的投資,計劃在今后5年內將生產能力提高到日產500萬桶的水平。
另一方而,隨著全球能源緊張加劇,眾多大國將目光集巾到了伊朗。日前,已有法國、英國、挪威、意大利、俄羅斯等l0多個舊家的公司在伊朗進行了油氣項目的投資,總額超過400億美元。
從這點上說,控制了伊朗的油氣,就等于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一卜述這些國家。為控制伊朗與他國的合作,美國政治家們認為,打擊伊朗十分必要。
推行西方價值觀
為推行曲方的價值觀,長期以來,美國為了在伊斯蘭國家推行西方的意識肜態(tài),不惜花貲巨資,建也了眾多針對這一地區(qū)的各種傳播設施,進行廣泛深入的文化滲透。
依靠位于加州的10多個波斯語衛(wèi)星電視步貞道和電臺頻道,美國包括伊朗在內的大約700萬擁有非法接收器的阿拉伯國家人民,進行了一場場沒有硝煙的的輿淪戰(zhàn)和心理戰(zhàn)。
調查表明,在美國努力推廣其價值觀后,包括伊拉克在內的一些穆斯林國家,特別足青年一代,已經(jīng)不知不覺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勺鳛橐了固m重要國家的伊朗,去堅守傳統(tǒng)的宗教信仰,不為所動,令美國十分惱火。
正因為這些原因,打擊伊朗成為關國的…項“國策”。早在克林頓刊期,伊朗和朝鮮便成為美國預定的打擊目標。布什當選總統(tǒng)后,更是將伊朗列入“邪惡軸心”,在外交政策上,把伊朗列入敵對吲家之列。
事實上,共和黨一直都準務在適當時機解決伊問題,只足還末搞清楚,什么時機對美圜最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