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中,嬌杏這個人物因作者對其著墨不多,故形象不甚鮮明,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有的讀者認為這是個“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人物”。那么如何看待這一人物呢?我們認為,在這樣一部情節(jié)復(fù)雜、人物眾多的宏篇巨著中,作者著意描述了這么一個小人物的命運轉(zhuǎn)機,絕非閑來之筆,乃是大有深意的。
王蒙認為:“《紅樓夢》中的人物強調(diào)一種宿命”。這種看法頗為中肯,深得《紅樓夢》之意境,而嬌杏這一形象應(yīng)當說是這種觀點的最好印證。
嬌杏,這個甄府的丫環(huán),因意外遇到了窮儒生賈雨村,見其雖然貧困落魄,卻相貌不俗,更兼常聽主人甄士隱提及此人“非久困之人”,故“不免回頭看了一兩次賈雨村”,不料賈雨村錯會其意,以為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大喜之余,竟視之為“風(fēng)塵知己”。那賈雨村考中進士,作了知縣后,就聘嬌杏作了二房,誰想她“命運兩濟”——不兩年就被雨村扶了正,成了官宦人家的夫人。
在作者看來,嬌杏無疑是幸運的:其一,嬌杏與雨村的結(jié)合頗具戲劇色彩,有很大的偶然性。嬌杏既非慧眼識才,更非主動投懷送抱,以求富貴,只因一個不經(jīng)意的舉動,成就了這樁令人稱羨的婚姻,并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其二,在婚姻講究出身,注重門第的社會,一個身份卑微、地位下賤的丫環(huán)是沒有資格成為大戶人家正室的,即使有此機會,也會頗費周折,而嬌杏竟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不費些許之力,順利地成為雨村的正室,完成了由奴才而主子的轉(zhuǎn)變。命運轉(zhuǎn)機之快,實非一般人所能比擬。
大觀園中的丫環(huán)們顯然沒有嬌杏這樣的福份,成年之后,他們不是被遣回家,就是由主人指配了小子。即便是費盡心機,討得主子的歡心,也不過爭得一個侍妾的名份,仍要仰人鼻息,看人臉色,終究不過是一個體面的“奴才”(趙姨娘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哪象嬌杏這般命好,一下子就作了主子呢,這樣的福氣,確令趙姨娘之流自嘆弗如。
嬌杏者,僥幸也。從嬌杏的名字里,我們是不難體會到作者的寓意的。嬌杏既非出身名門,又非才情過人,模樣出眾,她的命運發(fā)生變化,說到底,不過是老天眷顧,因緣湊巧罷了。正如《項鏈》中所說的那樣,“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敗壞你”。你根本不知道命運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更有意將嬌杏同甄府小姐英蓮相比。英蓮雖出身于當?shù)赝澹F為富家小姐,然“有命無運”,因家人霍啟的偶然失誤,她從小被拐子拐走,流落他鄉(xiāng),歷盡艱辛,受盡磨難,后來竟淪為“弄性尚氣”的呆霸王薛蟠的侍妾。雖然她模樣嬌好、溫順可人,深得賈府上下的喜愛,但在精神與肉體上卻時常遭到來自薛蟠與金桂的百般摧殘?!案⒑苫ㄒ磺o香,平生遭際實堪傷”,這兩句詩道出了作者對這位富家小姐高潔品質(zhì)的贊嘆與悲慘命運的哀惋。
脂硯齋認為,寫嬌杏是為“映射”英蓮,寫嬌杏的“幸”即映射英蓮的“不幸”。這固然是不錯的,但如果就此認為,這就是刻畫描寫嬌杏這一形象的全部意義的話,則未免以點概面,失之偏頗。從一定意義上看,嬌杏這個形象反映出作者對人生命運的看法及對現(xiàn)實生活的態(tài)度。
作者本出自鐘鳴鼎食之家,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使他由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錦衣玉食的貴公子跌落到社會的最下層,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窘迫生活,飽嘗人間冷暖,看透世態(tài)炎涼。對社會之險惡,人心之叵測,生活之艱辛,有著清醒的認識,并養(yǎng)成了“步兵白眼向人斜”的孤傲不屈的個性。由于各種局限,他不可能理解自己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只能把生活中的種種苦難委之于命運。這種消極宿命思想浸入到作品中去,就使得作品中的人物不同程度地籠罩著一種宿命色彩。
因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同他筆下的英蓮的遭際不無相似之處,甚至可以說,英蓮的命運就是作者自身命運的翻版,因而他對英蓮給予深切的同情,實質(zhì)上在慨嘆英蓮命運的不幸時,更是在慨嘆自己命運的不幸??梢哉f,作者在文中描寫對比這兩位門第不同、地位懸殊、命運嚴重錯位的女性,正是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對命運的肯定實際上是作者對自身生存環(huán)境的一種自我解脫和安慰。而嬌杏這一形象,更多地反映了作者對命運的無奈和認同,這也正是《紅樓夢》呈現(xiàn)出濃郁宿命色彩的根本原因。
作者雖一再聲稱本書“大旨不過談情,絕無傷時之病”,但事實上卻沒有脫離社會,其寫人敘事無處不是在暴露社會黑暗,昭明自己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的。即如所描述的嬌杏形象也突出地反映了這一點。
嬌杏與英蓮的命運形成鮮明對照,一個原是婢,升為主;一個原是主,淪為婢。有意味的是:倒霉的與交運的都并不體現(xiàn)什么“福善禍淫”的“天理”,不然,為什么蹈規(guī)循矩、溫順賢淑之人,反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呢?再說,嬌杏的舉動有失封建禮儀,大違封建傳統(tǒng)道德“非禮勿視”的古訓(xùn),故而作者謂之是“一著錯”,然而嬌杏卻因錯而致富,因錯而致貴,這本身就說明了封建道德的虛偽、禮教的腐朽。可見在作者心目中,能夠躋身上層社會,與封建社會所標榜的道德禮儀并無必然的聯(lián)系。
其實,在作者筆下,享受榮華富貴的大觀園的主子們,何曾講過道德,遵循過禮儀。賈珍、賈璉弟兄生活糜爛,荒淫無度,王熙鳳更是宣稱自己從來不信陰司地獄報應(yīng),就連一向有著“憐老惜貧”名聲,常以吃齋念佛為務(wù)的王夫人,在逼死金釧、攆走晴雯時也毫不手軟。
在對嬌杏的簡短描寫中,作者雖不著褒貶,其嘲諷調(diào)侃之意卻不言而喻。對于這個命運不公的顛倒世界,他有著強烈的激憤情緒,這就使之心中不時涌出尖刻的諷刺語言,并且形之于筆下。我們從“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這兩句巧妙的俗語集句中,就能充分地感受到這一點。
寫嬌杏,亦是為了寫賈雨杓。賈雨村在沒有發(fā)跡時,時常得到甄家的周濟,更是在甄士隱的資助下,才取得功名。為官后,他所關(guān)心的不是已經(jīng)破落的甄家老小的死活,而是采取卑鄙下流的手段聘娶了頗有幾分姿色的甄家丫環(huán)——嬌杏。更有甚者,他明知英蓮是甄家之女,卻無意搭救,反而把英蓮作為他邀功取寵的犧牲晶。雨村與嬌杏的結(jié)合讓我們看到了卑鄙小人背信棄義、落井下石的丑惡嘴臉。在《紅樓夢》中,這種卑鄙行徑并不是絕無僅有的,正是這么一個勢利小人,在權(quán)貴豪門的幫扶下,仕途卻很通達,官場腐敗,社會黑暗,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嬌杏這個形象是寄托作者諸多深意的一個特殊人物,絕非作者隨意而為。正確分析理解這個形象的意義,對于我們把握作者思想,全面準確地解讀《紅樓夢》這部歷史巨著,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青海省青海師范大學(xué)民族師范學(xué)院,8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