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候,在我國西域絲綢古道路驛安西橋灣一帶,居住著40多戶人家。他們早年游居此地,以種田放牧為生。這里四季干旱少雨,風大沙多,一年苦作到頭收不了幾成莊稼,常常是禾田早死,牛羊干瘦如柴,人們生活十分困苦。所以女人們很少能生育,村莊上的人便也越來越少。有一年立秋時節(jié)又是一個大旱年,地里的莊稼快要旱死了,村里的人紛紛聚集在一起上香磕頭,拜佛求神,祈禱天公賜甘露來拯救凡間生靈。興許是他們的祈求與哀號感動了上蒼,突然間烏云四起,雷電交加。人們奔走相告,個個稱天神顯靈:“快要下雨啦!快要下雨啦!”但見那烏云彌漫,電閃雷鳴,一場傾盆大雨噼哩啪啦下在村東邊干枯的沙灘上,久違的大雨雖然降在初秋時節(jié),沒給莊稼帶來多少好處,但也浸潤了大地和人們干渴的心。雨后不久,這里生長出了一片片白刺,人們看到大多白刺蔸下都有鎖陽春筍般冒出地面,人們便采挖回來充饑,沒多久,這里凡是吃過鎖陽的人都個個體肥氣壯起來。奇怪的是第二年,村里的每對夫妻都生下了雙胞胎。從此,這個村莊的人口便由少增多,逐漸發(fā)展成了一個小集鎮(zhèn),再后來就變成了一座小城,取名“鎖陽城”。
歲月斗轉星移,往事峰回路轉。鎖陽城隨著數(shù)百年的滄桑巨變和披風沐雨,已是“繁花無力敵秋霜,已老風神不吐芳,獨見古城搖瘦影,頂風一壁天地長”。雖然殘存的鎖陽城廢墟瀕臨消亡,但由此生發(fā)的神話傳說依然久盛不衰。在安西博物館中存放著的一具鎖陽城中出土的木乃伊,就延續(xù)了鎖陽城的故事。說是鎖陽城里居住的那些人家,因上天賜雨而糧豐畜旺,村莊和人興盛了十余年。此后老天又吝嗇不雨,使這里連遭災荒,鎖陽城家家見餓殍,戶戶逃亡,不久,整個鎖陽城只落下一片墳塋,幸存下來的人都背井離鄉(xiāng)了。后來,因氣候轉變,祁連山積雪凝冰消融,大水由疏勒河流經(jīng)安西鎖陽城,這里又成了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這時,早年逃亡他鄉(xiāng)的鎖陽城居民仵希瓦 缶老兩口,忍不住歸鄉(xiāng)之戀又獨戶遷回老家居住墾種,成為鎖陽城惟一的主人。
這家老兩口相依為命,雖已年過花甲但膝下無兒無女。仵希瓦 缶老漢因患陽萎病四處求醫(yī)均未能治愈,老兩口為此苦惱不已,終日少言寡歡。一天,老兩口正在門外曬太陽,忽然見一對鳥兒飛過來雙雙落在門前的老槐樹上。那雌鳥和雄鳥牽逗嬉戲,老婆婆不禁觸景生情,想起今天正是他們結婚40周年的紀念日。老婆婆趕緊讓老伴到城外集市上買些油鹽醬醋調料來,準備做一頓美味飯菜慶賀她們的結婚紀念日。于是,老頭就興沖沖地到集市上買了各種調料,順便還買了一瓶鎖陽酒回來放在桌子上。老婆婆做好了飯菜,端著長壽面從廚房里出來拿醋給老頭子拌好面,遞給老伴吃。結果老頭子一吃是酒味,便一邊數(shù)落老伴誤把酒當醋拌在他的碗里,一邊把碗里的長壽面倒進雞食槽里。誰知,吃了鎖陽酒拌的面條后不到兩個時辰,一只公雞把12只母雞背上的毛都給踩光了。老婆婆看著不禁大喜道:“太好啦,太好啦!”仵老漢聽著莫名其妙。只見老伴又連忙到城東面的沙灘上挖回了鎖陽。老婆婆很快就給老頭子做了鎖陽蒸絲吃。果然,當天晚上老頭子的陽萎病就奇跡般地好轉了,過了幾天全好了。
到了第二年他倆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叫仵鎖陽。后來仵鎖陽隨父親每天吃一頓鎖陽蒸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子倆從未得過什么疾病。仵鎖陽長大后身材魁梧,力大如牛,父親身體也比年輕時更為強壯。仵鎖陽娶妻生子,家業(yè)擴大,人丁興旺,最終兒孫滿堂。據(jù)說他吃了一輩子鎖陽,整整活了100歲。
仵鎖陽死后埋在了鎖陽城下的沙灘上。傳說約在200年后他的墓穴被風刮開,人們看見他的尸體全身毛發(fā)皮膚完好無損,于是后人就把這具木乃伊用最好的辦法進行保護,存放在甘肅安西的博物館供游人觀賞。鎖陽城及鎖陽人的故事,至今還在甘肅的河西走廓和新疆哈密一帶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