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欠諛
稻草最初是沒有用的,農(nóng)人注重的只是稻谷,收的也是稻谷,把收回的稻谷在打場上晾干,再脫去糠殼,就是大米了,那是糧食,而稻草不是糧食。稻草是和稻谷一起收回來的,收了稻谷,稻草也不能就這樣丟在田里,像李樹、桃樹、梨樹那樣,收了果子,就等著明年再結(jié)果,稻草必須要收掉,將田地深翻一遍,施了肥,又將種上別的莊稼,田地和農(nóng)人一樣,一年四季都不能閑著。
大把大把的稻草收了回來,捆扎好了,便壘成垛,草垛堆在打場上,成了孩子們的玩物,張家的二娃,李家的幺兒還是王家的小子都來了,在草垛上打洞玩挖地道,藏貓貓,從草垛的底部挖一條通道通向頂部,又從草垛的頂上滑下去,有時還在幾個草垛之間挖上暗道,設下機關(guān)陷阱,等著有人來上當,特別是“捉”住了大人,就更開心了。此時的大人也不大計較,笑著罵幾句:“小死鬼,看我不砍你們的頭!”在草垛里打洞的不只是孩子們,還有老鼠和其它的蟲子,老鼠打洞是為了找吃的,秋后田里的糧食收了,老鼠就沒有了吃的,草垛上有些稻草還零零星星帶著些稻谷,老鼠們 地潛在草垛里找糧食,找到以后先是飽吃一頓,然后再把剩余的搬回家。孩子們和老鼠都在打洞,他們偶爾會相遇,老鼠就跑,孩子們就捉,一個幾個或者是一群孩子,喊著叫著,把老鼠追得四處逃竄,有時把老鼠逮到了,用稻草綁了,拿去喂貓。
收一季稻谷,就收一季稻草,慢慢地稻草已經(jīng)開始派上了用場。南方的秋冬季節(jié),候鳥飛來了,在溫暖的南方做窩生育后代,鳥會從打場上田地里銜來一根根稻草,織成鳥窩,在鳥窩里過著日子。人有時也會蓋一間間草房,這時的稻草就成了建筑材料,密密匝匝地鋪在房頂上,草房是冬暖夏涼的房子,很適合人居住,手巧的人家還會把稻草編成日用品和工藝品,屋里床上鋪的是稻草席,墻上掛的是草編畫,凳子上墊的是草墊子,還有草帽、草鞋、草背包、草繩。
晾干了的稻草是牛馬的食料,到了晚上,累了一天的老牛老馬,要吃一些干草,它們慢慢的嚼著,唾液和碎草掛在嘴邊。有時我們會看見一些人的照片,照相的時候人們會在嘴上叼一根草,以表示瀟灑和愜意,老牛老馬當然不懂得愜意和瀟灑,它們只知道一天一天地勞動,把草叼在嘴上也是偶然,或是自然,沒有人那份做作。稻草應該是很好的糧食,只是人不吃它,雖說不吃,也不是絕對不吃,急的時候也吃。我小時候就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早年,有一個書生,因為得罪了惡人,被人家打昏后拋到了一個山洞里,他醒來的時候,又冷又餓,身邊什么吃的都沒有,只有身下墊著的一小片稻草,他將就著每天喝山洞里巖壁上滲出的山泉吃一點稻草,以此來維持生命,多日后終于得救,后來書生發(fā)奮讀書,中了舉人,做了官,懲罰了惡人。每當在名利面前,他都想起自己吃草的日子,告誡自己要清正廉明,最后他終于成了一名百姓擁戴的好官。
過了秋冬,草垛上的草就不太多了,豬圈、牛圈、馬廄里也要鋪一些,給牲畜們墊一些草,一則是為了讓它們也舒服一點,二則是為了開春后多出一些肥料。春天,把在豬圈牛圈馬廄里漚好的草肥出了,挑到田里,此時的稻草已經(jīng)被糞水漚得沒有了筋骨,稀稀松松地耷拉著,田里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把肥填埋在土里,灌水插秧,新的稻子會從老的稻草身上長出。
秋天,我們又要收更多的稻谷,也要收更多的稻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