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市場擔憂中國將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對此,在日前舉辦的 “ 長城財富論壇”上,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認為,中國不會 重現上世紀90年代的惡性通貨膨脹,房地產市場正成為中國通脹壓力的釋放口。
巴曙松指出,與1992、1993年相比,經濟開放對中國的影響現在要深刻得多。中國所有 商品可以分為貿易品和非貿易品兩類,其中貿易品占商品總量的50%到60%以上,這部分商 品的價格已不僅僅由國內市場決定,而是由國際市場決定。極端地說,中國前幾年的通貨緊 縮就是貿易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下滑導致的。
巴曙松因此作出判斷,盡管貨幣供應量高速增長,但是貿易商品的價格不會出現全面、 大幅的上揚,中國也不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這是區(qū)別于上世紀90年代通脹的關鍵因素。
按照貨幣主義學派的觀點,通貨膨脹最終是一種貨幣現象,高速的信貸投放產生的通貨 膨脹壓力必然要尋找出路。巴曙松認為,在貿易商品部門很難出現通脹的情況下,包括服務 業(yè)、三產、電力、資產市場在內的非貿易部門將成為通脹壓力釋放口。
但是非貿易部門也要區(qū)別對待。巴曙松表示,第三產業(yè)價格上漲是近年來推動中國物價 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價格不大可能全面上漲,因為它受制于勞動力供給的價格。電力行 業(yè)雖然出現了電價上漲和電力短缺的狀況,上半年投資也快速增長,但這種投資是在開放式 經濟下、以民間投資為主導進行的,因而電力行業(yè)上漲不會持續(xù)。
巴曙松進而認為,包括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資產市場將承擔吸收通脹壓力的重任。 由于中國證券市場制度上有缺陷,證券市場很難展開大的牛市,最能吸收貨幣的應該是房地 產部門,因為房地產具有非貿易和資金密集的天然特性。
巴曙松認為,中國金融體系具有“抽窮補肥”的重要特點,資金會從欠發(fā)達的中西部地 區(qū)向相對發(fā)達地區(qū)集中,形成“馬太效應”,這也是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強大動力?!罢?江義烏小商品市場旁的一個地塊拍賣到22.7萬元一平方米,這個價格僅次于日本經濟泡沫破 滅時銀座的地價?!?/p>
巴曙松強調,必須要防范房地產泡沫,否則會對提高資金效率產生非常大的威脅,如果 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可能會出現一般商品物價持續(xù)下跌、以房地產價格為代表的資產價 格持續(xù)上揚、通脹和通縮并存的、看似非常奇怪而有內在邏輯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