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 祥
芥藍,因“葉如藍(蓼藍)而厚”,故名。據(jù)清代《嶺南雜記》考證,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出家前為獵戶,不茹葷血,以此菜與野味同鍋隔開,煮熟食之”,故名“隔藍”?;菽茏约赫f,“避難于獵人隊中,凡經(jīng)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活,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嗅肉邊菜?!被菽苁侵榻幕墓糯苁?,故伴隨惠能度過艱苦生活,體現(xiàn)自覺修煉的芥藍,在廣東人心目中,具有花之君子——蘭相仿的地位,稱之為“芥蘭”,說它“花似蘭花”而得名。
芥藍為十字花科蕓屬甘藍種植物。它的莖粗壯直立,組織緊密,含水分少,表皮又有一層蠟質,具有爽而不硬、脆而不韌的質感特色。宋代蘇東坡詩云:“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苯嫠{是華南特產蔬菜之一,有“翡翠花簪”、“菜之貴族”的美譽。它以清香脆嫩見長,以炒食最妙,“玉蘭炒雞球”、“芥蘭炒臘肉”、“臘鴨腸炒玉蘭”等都是珠三角傳統(tǒng)的家常菜式。把芥藍與煎魚餅一同切粒而炒,是為“炒魚松”。又可白焯,把幼嫩的芥藍莖加以白焯,在酒肆里可作“油菜”。也可將冰塊放在盤底,面層用保鮮膜蓋住,把焯熟后的芥藍攤涼后置于其上,加以冰鎮(zhèn),遂成碧綠、爽口、味濃、透心涼的“冰鎮(zhèn)芥藍”。
惟芥蘭老則較硬,含纖維太多而不堪食用。一般以“齊口花”為衡量芥藍采摘是否適時的主要標準。當主現(xiàn)蕾后,它的花球與最長的葉尖相平齊時,采摘最合適。芥藍微帶苦澀味,故需加少許食用堿水火旦1過,使芥藍色澤青綠,莖軟中帶爽,另外炒芥藍要放糖和濺酒,用糖掩蓋其苦澀味,用酒以增香。有人為保持色綠質脆而用煮面條湯氽芥藍,殊不可取,因為堿味太濃會嚴重破壞營養(yǎng)成分。下面介紹粵港兩款芥藍時尚菜式。
一、蠔油扒風車芥藍
用料:去葉芥藍莖500 g,高湯40 g,蠔油15 g,紹酒20 g,食用堿水21湯匙,姜末、濕淀粉、花生油、調味料各適量。
制法:1把芥藍莖切成6 cm長的段,兩端垂直劃“十”字痕(深2 cm),放入清水中浸過(使之散開呈風車形),然后轉入放有食用堿水、油的沸水中,火旦至剛熟,隨即用冷水漂冷,撈起,濾干。2猛火燒熱鐵鍋,下油,下姜末爆香,加入芥藍莖段,濺酒,炒勻,加入蠔油、高湯、調味(糖要稍多些),用濕淀粉勾芡,加包尾油炒勻,裝盤。
特點:青嫩爽脆,形態(tài)別致。
二、玉蘭凍拌肚舌
用料:芥藍莖400 g,鹵火念3豬肚、鹵火念豬舌各100 g,炒香白芝麻25 g,沙拉醬、青芥末、紅椒絲、花生油、調味料各適量。
制法:1把芥藍莖去表皮,切成韭菜葉形扁條,放入有花生油和鹽的沸水中火旦熟,撈起,隨即過冷開水泡涼,取起濾干水。2將豬肚、豬舌分別切成幼條;在沙拉醬中加入青芥末、調味拌勻,成為混合醬料。3將芥藍莖條置于大碗內,加入豬肚幼條、豬舌幼條和混合醬料拌勻,轉放于盤上,放上紅椒絲,撒上炒香白芝麻,用保鮮膜封蓋嚴,整盤放入冰箱里冷藏至凍,吃時取出。
特點:爽脆火念滑,甘香鮮美。
注:1火旦:在加入少量的堿性物質或食油的沸水中,加入原料,并加熱至一定的成熟度,而成為半成品的初步熟處理的方法。2食用堿水又稱草木灰,是一種堿性溶液,是從草木灰中提取,經(jīng)溶解、提純而成。3火念:軟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