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句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拿?,是毛澤東在1956年9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的話。
歷史學家認為,從1949年建國到195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一段時期之一。作為執(zhí)政黨領(lǐng)袖的毛澤東,在這段時期,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謙虛謹慎、兢兢業(yè)業(yè)。
以史為鑒,“決不當李自成”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離開西柏坡,進駐北平。在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中,他對周圍的人說:“同志們,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了北平就變了。我們共產(chǎn)黨人進北平,是要繼續(xù)革命,建設(shè)社會主義,直到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背霭l(fā)前,他興奮地對周恩來說:“ 今天是進京‘趕考’嘛?!敝芏鱽硇χf:“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p>
從西柏坡進北平,翻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新的一頁。在這個時刻,毛澤東的興奮自然是真心的流露,而想到李自成,也在情理之中。
李自成是歷史上一次農(nóng)民大起義的領(lǐng)袖。1944年3月,郭沫若寫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總結(jié)了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失敗的教訓:一是驕傲自滿;二是不保持革命隊伍起初時的優(yōu)良作風;三是屠戮功臣。毛澤東看后很是贊賞,他指示《解放日報》全文轉(zhuǎn)載,并把它當作整風學習的重要文件。
他在《學習和時局》的報告中談到:“我黨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幾次表現(xiàn)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全黨同志對于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鑒戒。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
1944年11月21日,毛澤東在致郭沫若的信中說:“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彼€說,“我雖然兢兢業(yè)業(yè),生怕出岔子,但說不定岔子從什么地方跑來;你看到了什么錯誤缺點,希望隨時示知?!?/p>
抗戰(zhàn)勝利前夕,黃炎培等6位民主人士訪問延安并與毛澤東作了暢談。毛澤東聽了黃炎培關(guān)于歷代王朝,包括農(nóng)民起義成功建立政權(quán)都未能擺脫從艱苦創(chuàng)業(yè)到腐敗滅亡的興亡“周期率”這一見解后,對黃說:“我們已經(jīng)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甘當“學生”,反對個人崇拜
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是以確認毛澤東在黨內(nèi)的最高領(lǐng)袖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載入史冊的。但此后,毛澤東為教育全黨,總是把自己擺在馬、恩、列、斯學生的地位,保持謙虛謹慎,力戒驕傲,多次提出不要再用“毛澤東思想”的提法。
1948年8月13日,吳玉章為了準備在華北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致電周恩來說:“我想在大會上說主要的要學毛澤東主義。把毛澤東思想改成毛澤東主義……這樣說是否妥當,請同主席和少奇同志商量后,賜以指示。”
8月15日,毛澤東親自給吳玉章復電說:“那樣說是很不適當?shù)摹,F(xiàn)在沒有什么毛澤東主義,因此不能說毛澤東主義。不是什么‘主要的要學習毛澤東主義’,而是必須號召學生們學習馬恩列斯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經(jīng)驗?!?/p>
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總結(jié)中指出:“不要把毛與馬、恩、列、斯平列起來……如果平列起來一提……似乎主人就是我,而請馬、恩、列、斯來作陪客。我們請他們來不是做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們做學生?!?/p>
1952年9月25日,毛澤東審閱《人民日報》總編輯鄧拓送審的國慶社論提綱時,將提綱中“毛澤東思想”5字勾掉,并批示:“不要將‘毛澤東思想’這一名詞與馬列主義并提,并在宣傳上盡可能不用這個名詞?!?/p>
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精神,1955年10月20日,在由胡喬木執(zhí)筆寫成的八大新黨章修改稿初稿中,已經(jīng)沒有七大黨章中兩處涉及毛澤東思想的部分了。所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中,沒有再提“毛澤東思想”。(注:這里,我們只是以此表明,毛澤東堅持不提“毛澤東思想”表現(xiàn)出的謙虛謹慎和反對個人崇拜的作風。但事實上,毛澤東思想永遠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理論寶庫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永遠是我們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行動指南,正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鄧小平在恢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時深刻地指出:“不寫或不堅持毛澤東思想,我們要犯歷史性大錯誤”,“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保?/p>
1954年,在毛澤東的主持下,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起草工作。作為憲法起草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自始至終領(lǐng)導和參加憲法的起草工作,他不僅提出制定憲法的指導思想和許多重要內(nèi)容,而且反復進行文字修改。正因為如此,當時曾有人提議將這部憲法定名為“毛澤東憲法”,但被毛澤東斷然拒絕。不僅如此,在起草過程中,毛澤東還主張刪掉了一些對他本人歌功頌德的詞句。對此,在就憲法草案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毛澤東作了解釋:“有人說,憲法草案中刪掉個別條文是出于有些人特別謙虛,不能這樣解釋,這不是謙虛。而是因為那樣寫不適當,不合理,不科學。在我們這樣的人民民主國家里。不應當寫那樣不適當?shù)臈l文。不是本來應當寫而因為謙虛才不寫。科學沒有什么謙虛不謙虛的問題。搞憲法是搞科學。我們除了科學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說,不要迷信。”
告誡全黨抵御“糖衣炮彈”的攻擊
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報告的最后部分,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謙虛謹慎的問題。他指出:“因為勝利,黨內(nèi)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chǎn)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jīng)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彼悦珴蓶|告誡全黨,進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
1950年,毛澤東在全國戰(zhàn)斗英雄、勞動模范代表會上再次號召全黨,在進城后“只有決不驕傲自滿并且繼續(xù)不疲倦地學習,才能夠?qū)τ趥ゴ蟮闹腥A人民共和國繼續(xù)作出優(yōu)異的貢獻,并從而繼續(xù)保持你們的光榮稱號”。此后不久他又提醒全黨:“七屆二中全會防止腐蝕的方針,務(wù)請你們加以注意?!?/p>
1953年8月12日,毛澤東在全國第二次財經(jīng)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要提倡謙虛謹慎的精神。他說:“七屆二中全會有幾條規(guī)定沒有寫在決議里面。一曰不作壽,二曰不送禮,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并列。這是學生和先生的關(guān)系,應當如此。遵守這些規(guī)定,就是謙虛態(tài)度?!?/p>
根據(jù)毛澤東這一思想方針,全黨開展了一系列整黨、整風教育和“三反”、“五反”斗爭,從思想上、作風上教育了全黨,適應了進城后的歷史環(huán)境,克服了進城后產(chǎn)生的驕傲自滿、腐化墮落現(xiàn)象。
正是毛澤東所保持的謙虛謹慎的精神,對新中國的建設(shè)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黨風建設(sh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雖然在毛澤東的晚年歲月中,發(fā)生了“大躍進”甚至“文化大革命”那樣嚴重的錯誤,他也沒有完全保持住謙虛謹慎的作風,但是,毛澤東依然是偉大人物,他一生的功績是最主要的。
(摘自《炎黃春秋》 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