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先生:莫菲小姐你好!在外資企業(yè)工作的先生和小姐,局外人很難給你們一個準確的定位。在我眼里,不過和其他行業(yè)掙錢的一樣,都是靠勞動和智慧掙錢吃飯的打工仔。
莫菲小姐:明鏡先生你好!作為局外人你都能感受到外企員工在國人眼里份量,我很欣慰。中國人現在只要沒出國的,誰不向往外企?沒去成就罵娘甚至罵別人賣國,是一種典型的酸葡萄心理!還是切入正題,談一下大家都很困惑的進場費吧。
明鏡先生:好。進場費等問題,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發(fā)生著的問題。這又是一種中國特色:“有些事可以做但不能說;有些事可以說但不能做?!本拖褚M重點學校,你必須交夠“門坎費”,而且還只得寫明是“贊助費”,但什么時候媒體說該交費?另一方面提倡給學生“減負”,學校誰敢“減負”?“減負”,誰來上北大清華?!今天我們敢具體探討這個必須面對的事實,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進場費的前身是陳列費,一開始就有點不公平競爭的味兒。
莫菲小姐:沒錯。在沒有進場費這一說之前就有了陳列費。那是一些跨國大化妝品公司要求把他們的產品排面擺多一點、擺好一點,主動提出多交一筆費用。后來國內一些大公司也不甘示弱,跟著學,也愿意多交一筆額外的錢,以保證他們的產品排面一個都不少。慢慢就形成一股風氣。
明鏡先生:說陳列費演變成進場費等其他費,這對商家是一種不公平的說法。本地進場費、堆頭費、活動費、節(jié)慶費、店慶費最初是臺灣“好又多”搞的,立即引起了各大商家和大部份供貨商的聯(lián)合抵制。
莫菲小姐:臺灣“好又多”在本地開店掀起軒然大波時,我還在外語學院讀書。臺灣人那套也是從美國歐洲那些跨國零售大賣場學來的。因為美國、歐洲的商業(yè)零售巨人在臺灣開商場也收進場費等。不過,臺灣人做得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罷了。
在中國大陸,外企的重大決策還是跟我們國情有關。我們是人多錢少需求大,當然低價優(yōu)惠商品老百姓最歡迎。但商人本質要賺錢,他一方面要迎合消費者,給了消費者“好又多”;一方面他吃不了原告,就要吃被告,向你廠家經銷商攤牌:“拜托拜托費要多,好又多就是費要多”。
明鏡先生:“好又多就是費多”的把戲,廠家、經銷商太清楚、也太不滿意。這種現象,外人是不容易理解。本地是臺灣“好又多”先攪國企的局,但他們的理念和管理,后來根本不是真正外企的對手。我有這個感覺,消費者如果要買什么東西,盡管這東西到處都有,批發(fā)市場更便宜,但消費者還是只去他欣賞的商場去買,這種現象可不可以歸納為“先認企業(yè)品牌再選產品品牌”?
莫菲小姐:毫無疑問,這種認識是對的。認可的企業(yè)品牌,至少商場就幫他把了假冒偽劣這道關,認可了企業(yè)品牌,消費者進去肯定不會只買一樣東西,某種東西即使貴點,他也不在乎了。明鏡先生,在國外這些商業(yè)零售巨人也收進場費之類的額外東西嗎?
明鏡先生:我在國內是圈外人,在國外也沒當過供貨商,說得可能有些誤差。我有幾個朋友一直在法國混。有個家伙就在給家樂福做生意,賣定時噴香劑。有次在法國請他們吃飯時,我隨便問他,他也隨便說了兩點:東西他看中,他就付錢,他比我賺得多,他還收什么費?送貨不夠、送貨不及時,罰死你!回頭我想,我辦綠卡給我律師簽合同都只有二三條,他一個買賣合同還要好復雜不成?
莫菲小姐:本地一家國營企業(yè)有200多家的連鎖超市,這兩年擴張很厲害。有個朋友做蘭貴人新產品,光交進場費就花了近十萬!進場費的事沒那么簡單。真正的跨國零售大型賣場除了本土,在其他國家開店都要搞這套。這是國情決定的商人決策,沒什么錯。你想,在歐洲,家樂??粗械漠a品都有30%毛利,瑞典宜家全球198家連鎖店,全部產品OEM只用“宜家”品牌,所有產品毛利平均比家樂福還高吧,他有必要讓廠家再出血,最終使廠家再降低產品質量嗎?降低了產品質量,消費者就不買了,他連30%的毛利也沒了,他何苦呢?美國歐洲人均收入多高?中國人均收入多少?美國歐洲的大型平價超市(也叫折扣店),都大受歡迎。它們到了人多錢又少的中國,肯定更受歡迎,更容易對老氣橫秋、多年一慣制的商業(yè)業(yè)態(tài)有強大沖擊波。中國的多少商店因為受到沖擊的就“改”了?有些是改行了,如有個家樂福旁邊的大型副食品商場只好改成“粗糧王”,經營餐飲業(yè)了,更多的是改制了,有些直接克隆了外企收進場費等額外費用這一套?!暗甏笃劭汀?,不管是外企、國企甚至私企,連鎖越多,規(guī)模越大,越做得有過之而無不及,越叫你心驚膽戰(zhàn)地和他們做生意。有個北京的供貨商紿某大外企做了20多萬貨的生意,最后各種費用七扣八扣,收到的錢只有幾千元。氣得他直罵:“商業(yè)流氓”!
莫菲小姐:也不是所有的大型外企零售商都一律不分清皂白地收進場費。我覺得伊藤洋華堂在這方面做得人性化一點。凡是洋華堂自己看中的產品,自己邀請廠家或經銷商進場的,絕不會收進場費。但有些廠家在家樂福和其他國有私有的連鎖超市都交了進場費,你到洋華堂來,居然想不交進場費,未免不公平了吧。
明鏡先生:有沒有廠家緩交進場費或以貨抵進場費的呢?
莫菲小姐:有緩交的,這主要看廠商關系如何,但緩交也有個期限。過了這個期限,不管是好又多、家樂福、麥德龍、普爾斯瑪特、伊藤洋華堂,隨便哪家都會毫不留情將那種廠家的產品撤柜。至于以貨抵進場費,我想你可能是外行,才會提出這種不可思議的問題。不管外企、國企甚至私企,都不可能同意這種愚蠢的做法。不管你的貨多么暢銷,你送貨來,本身就含有利潤,還居然要我們花人力物力財力把它變成進場費的現金。
明鏡先生:有沒有繳了進場費還要求全部退錢或部分退錢的廠家、商家?
莫菲小姐:產品一旦進場,進場費就消費完了。這有點像以前私人做生意的訂金,訂金一付,交完全部金額,生意就歸你了;你限期不交余額,訂金也就不屬于你了。我可以肯定地給你講,還沒聽說誰進了場又要退進場費的事。我倒聽說這么一件事,不提那個外企名字吧。收了別人好幾萬的進場費后,不到一個月,產品在他的四家連鎖店,不是差這個單品就缺那個單品,廠家去質問,商家說東西不好賣,撤柜了。超市里陳列的產品,商家既沒保證約定的排列面,又沒督促廠家做活動,就輕易把別人東西撤下柜,廠家認為這是一種黑吃進場費的手段。我倒認為,至少是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明鏡先生:看來,在搶占市場時,你們各種業(yè)態(tài)各種性質的商場都主要采取了低價位來迎合消費者。“無商不奸”這句老話倒更適合在你們商人之間的合作上了?
莫菲小姐:采取低價位迎合消費者可以說是一種國際趨勢。但廠商之間的合作,包括商場與經銷商的合作,還是必須遵守經商約定俗成的游戲規(guī)則,任何一方以為自己是強勢,就強迫對方接受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開的有形無形合同,最終還是害了自己。誰都知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道理,但那些強勢商家或廠家為什么不把眼光放遠一點?給你的合作者一點寬容、一點讓步?我覺得有些外企的很多做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明鏡先生:很欣賞莫菲小姐的這種境界和眼光。我還想問一個具體的問題,除了進場費,商場為什么還要巧立名目來收那么多額外費用呢?
莫菲小姐:一般國際跨國零售企業(yè)所收的費用科目大致都是一樣的,陳列費、堆頭費、花車費、活動費、店慶費、節(jié)慶費都是多年形成而且名正言順、物有所值的。至于你還聽到其他什么費的名字,將“巧立名目”,用在這些費用科目上,不客氣的講,是用詞不當。
明鏡先生:在很多國企成規(guī)模的連鎖店里,交了進場費仍然銷量與鋪貨量不成正比,與進場費更不成正比,原因何在?
莫菲小姐:看來你是做了一番調查了解才來和我對話的外行人。我可以說這兩種不成正比都是正?,F象。第一,很多廠家有種誤區(qū),就像當年一個深圳廠家對我說:只要進了深圳的沃爾瑪、山姆店,就怎么怎么樣。他已經在算他的利潤有多少了,真好笑。我當時就說錯了!你以為你的產品有寶潔公司那么大的知名度和質量嗎?你以為只要進了大賣場你的產品就可以自然銷售到成批上量了嗎?第二,進場費只說明你合法地進入商場陳列的入場券。要想把產品賣出銷量,創(chuàng)出名氣,后面的事情還多著哩!你以為國際零售大賣場所列的費用科目是吃醋的?不!他們就是幫你做產品銷量、創(chuàng)產品名氣的,有投入才會有產出,僅有入場費對于做好產品是遠遠不夠的。
明鏡先生:一分錢一分貨,一筆錢一道坎。要在國際大賣場做出銷量、創(chuàng)出名氣可不是一個小小的投入。
莫菲小姐:投入與產出可能最初不成正比,隨著名氣和銷量的逐步上升,最終是會成正比,甚至會投小產大,這種事例很多,這主要是看你廠家站在什么角度算帳。順便說一句,沒有錢是不行的,但僅有錢也是不行的。得有人,一個盡心盡力的團隊幫你在賣場做銷量、創(chuàng)名氣才行。
明鏡先生:謝謝莫菲小姐給我們說了一般人不愿講的進場費話題,更謝謝莫菲小姐在為外企做事還不時給國企提醒的“中國心”。
莫菲小姐:是中國人都應該有“中國心”。商家特別是連鎖超市規(guī)模大到200家以上,光進場費一樣,都很可怕。連北京東來順這樣具有品牌優(yōu)勢的大企業(yè)來說,全部費用加起來,仍然難以承受。
明鏡先生:有些進場費等費用確實高得離譜。特別是臺灣“好又多”,我就知道他們一報費用金額,已嚇跑了不少廠家。去年11月23日,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黃海局長已明確表示,零售商收取過多費用巳經成為今年流通領域的最大問題。如果費用的收取嚴重到影響正常供商關系的平衡,國家將考慮出臺法規(guī)加以協(xié)調。法規(guī)出臺之前,不知有多少商家要最后瘋狂一次;不知有多少廠家、經銷商熬不過黎明前的黑暗。
莫菲小姐:也不一定。沃爾瑪中國高級總監(jiān)艾文納就在隨后表示:沃爾瑪在中國的所有類型的店鋪都不對供貨商收取任何附加費用。
明鏡先生:世界銷售量第一強的沃爾瑪能第一時間這樣表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廠家、經銷商離“小康”日子不遠了。黎明前的黑暗,廠家、經銷商要雄起?。。ㄟB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