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位耄耋老人在其母校百年校慶上的發(fā)言,表達了老人家對國家、對民族的拳拳之情。編者姑隱其名的主要原因是,他所表達的絕非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感慨,而是許許多多老人共同的心聲。
今天是我們母校大喜的日子,學校約我回來參加校慶活動,我十分高興。
1922年,我是這個學校的學生。1995年,也就是七十三年之后,我第一次回到威遠,縣委宣傳部部長帶我來參觀這所學校。他對我說:“這就是你讀過小學的母校!”今年我已經(jīng)進入八十八歲了,還能夠回來參加學校的百年校慶,怎能不令人十分興奮呢!
我的母校的歷史是十分光榮的。我們學校的創(chuàng)辦人是信奉三民主義的同盟會會員,是辛亥革命的老前輩,其中有我的二叔。在辛亥革命時期,首先發(fā)動威遠人民起來推翻滿清封建專制王朝的革命軍領導人之一,也是我們母校早期的教員,他是我的大伯父。后來他被清政府的反動軍隊殺害了,他們把他的頭砍下來,懸掛在威遠東門的城樓上;他們又把他的雙耳割下來,送到清政府去邀功請賞。百年來,我們母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有很多人都投身于中國的革命事業(yè),有很多人作出了英勇的犧牲,這是我們母校的光榮!
現(xiàn)在,對這段光榮的歷史,究竟哪個學校是創(chuàng)始的,發(fā)生了爭論。這不要緊,歷史事實是鐵的事實,終究是可以弄清楚的。我以為這一點用不著去爭,只能實事求是的去調查研究當時的實際情況,才能解決。是你的,不爭也會是你的;不是你的,爭,也不會是你的。我以為最主要的是,愛護我們母校的光榮歷史,繼承和發(fā)揚辛亥革命的光榮傳統(tǒng),繼承和發(fā)揚孫中山先生倡導的三民主義的偉大思想。
我二十三歲(1939年)到達革命圣地延安,當時,我們共產(chǎn)黨的領袖毛澤東就說過,我們共產(chǎn)黨人所提倡的新民主主義就是孫中山倡導的新三民主主義,我們就是要按照新民主主義的理想來建設一個獨立、自由、民主、和平、富強的新中國。我們黨就是這樣向國內外明確地宣布了自己的政綱,就是要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老老實實地、切切實實地執(zhí)行這個綱領;只能在很圓滿地完成這個最低綱領以后,才談得上開始實行我們的最高綱領。幾十年來,我們在一些時期,比如說,在全國解放初期,以及“文革”結束后的一段時期,我們是這樣實行了,而且實行得相當好!可惜,在一些時期我們并沒有認認真真地貫徹實行,并沒有真正發(fā)揚這個光榮的傳統(tǒng)。我們這些七十歲、八九十歲的老人看到這種言行不一的事實,是很傷心的。
現(xiàn)在好了,我們黨的十六大開過了,新的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剛剛上任就宣布他實行執(zhí)政為民的政綱,就是“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眹鴥群芏嗳苏f這是“新三民主義”,是繼承和發(fā)揚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也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光榮傳統(tǒng)。
更可喜的是,新一屆領導人這樣說了,也是這樣做了:特別注意中國的廣大人民,首先是注意八億農(nóng)民,注意城市和礦區(qū)的弱勢群體。這就不僅繼承三民主義的光榮傳統(tǒng),而且繼承辛亥革命的光榮傳統(tǒng),繼承了延安時期倡導的新民主主義的光榮傳統(tǒng)。新一屆領導人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的心血來實實在在地干實事,實實在在地為廣大人民謀福利。一件一件的興利除弊!
我希望我們的母校要繼承創(chuàng)辦這個學校的三民主義思想的光榮傳統(tǒng),也要繼承辛亥革命時那種英勇犧牲為人民謀福利的光榮傳統(tǒng),學習那種艱苦奮斗、說到做到的光榮傳統(tǒng)。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學生繼承我們中國革命的光榮傳統(tǒng),繼續(xù)革命、努力建設我們理想的新中國。希望學校的老師們認真學習黨中央這個“新三民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將這種既講革命也干革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希望老師們能通俗易懂地向學校的小同學們講解這個“新三民主義”。我們現(xiàn)在辦學的老師們特別要認真學習和繼承這個光榮傳統(tǒng),只有自己這樣身體力行,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一批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師高弟子強,師不高,就會大大影響弟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