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彩云南現
云南有“彩云南現”的美譽。
《彩云南現》藝術地再現云南26個民族溶特別是15個世居民族多彩的生活。溶各民族的歌、舞、樂為一爐;溶亮麗的民族特色與豐厚的文化內涵為一爐;溶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強烈的時代感為一爐;溶登上藝術殿堂與走向藝術市場為一爐。晚會高奏民族大團結和民族大發(fā)展的主旋律,新意迭出,異彩紛呈,是一臺風格濃烈,色彩斑斕,大氣磅薄,韻味悠長的民族歌舞。
干冰營造出一片茫茫云海。
一群表演者在云海里流動,起伏;似山,似浪,如夢,如詩……。
一支神秘而又親切的歌,在云海中飄蕩……。
在夢幻般的云海中,一張張山巖造型的平臺車,推出一組又一組云南各民族的藝術造型。有勞作造型、情戀造型、風俗造型、生活造型……追光燈把每一組造型都映照得熠熠生輝,格外醒目;云海中的多彩造型,把觀眾引入了神奇美麗的云嶺高原……
青海:高天厚土
該劇以涵蓋生長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漢、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特色濃郁的歌、舞為主體,著力表現青海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主題。全劇整體風格統(tǒng)一,但各部分又可獨立成篇,主要展示青海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精神風貌。
全劇由七個章節(jié)組成。
第一章:《雪山魂》藏族“卓”舞為主,用藏族男子群舞表現雪山的雄渾壯麗、古樸、粗獷、莊嚴和神圣。
第二章:《三江秀》運用“伊”和“弦子”風格,穿插藏民族風格的領唱和合唱,以女子群舞形式,再現三江源頭碧草如茵、野花遍地的美麗風光和高原兒女勤勞善良、熱情奔放的精神風貌。
第三章:《河湟風》以漢、回等民族優(yōu)美的“花兒”演唱為主,輔以舞蹈為襯托,表現河湟谷地如詩如畫的民風民情。
第四章:《西海美》以安多的“勒”、“則柔”、“嘎兒”和蒙古族的“安代舞”的音樂、舞蹈素材為主,著力描繪青海湖的美麗景色和湖邊藏蒙等民族團結和睦的生活情景。
第五章:《土鄉(xiāng)情》以獨特的土族歌舞形式展現世代生息在高原上的土族兒女歡樂祥和的動人場景,盡情展示高原土鄉(xiāng)的風俗人情。
第六章:《天池夢》以女子群舞的形式展現生活在青海黃河岸邊的撒拉族人民辛勤耕耘,團結友愛的幸福生活。
第七章:《高原聲》為全劇結尾部分。以龍鼓、天鼓、長把鼓、達瑪熱鼓、熱巴鼓、腰鼓等各種鼓聲為基調,與熱情、奔放、粗獷的舞蹈相呼應,抒發(fā)出高原人民的壯志豪情,表達出高原人民開發(fā)西部、建設美好家園的心聲。
參加此次全國會演的青海省演出團由省民族歌舞劇團和海南州民族歌舞團聯合組成。
青海省民族歌舞劇團始建于1950年,是由漢、藏、回、撒拉、土、蒙古、東鄉(xiāng)、滿等民族組成的集音樂、舞蹈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演團體,現有演職人員200人,其中高級職稱22人,中級職稱55人。該團歷史上曾產生過聞名國內的著名舞蹈家和音樂家,不少作品如舞劇《智美更登》、民族歌舞《七彩江河源》、民族交響音樂會《西海風》、舞蹈《袖》、《金鼓》等,多次獲省內、國內各種獎勵。該團民族特色濃郁,時代特色鮮明。曾六次參加中國藝術節(jié)的演出,先后代表國家出訪亞、非、拉、美等主要演員個國家和地區(qū),是青海省藝術水平最高的專業(yè)藝術表演團體。
馬文娥:家國一級演員,是青海省著名的撒拉族聲樂演員,多次獲省級、國家級獎勵。她的演唱聲情并茂、嗓音柔美。代表曲目有《我是個循化的撒拉》、《花兒與少年》等。
馬?。簴|鄉(xiāng)族,是青海省土生土長的“花兒”演唱家。在河湟地區(qū)有一定影響力,他能夠熟練運用各種花兒調式及演唱方式,臺風落落大方,演出幽默風趣。被當地群眾譽為“花兒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