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潔
英國是世界上教育投入比重較高的國家,兒童教育歷史悠久而具有特色。好多學校都具有一二百年甚至更悠久的歷史。1999年,我作為蓋普文化交流項目的老師,在愛丁堡住了一年,主要從事漢語教學工作,耳濡目染了英國中小學生教育的情況。
男校、女校和混校
因為歷史原因,某些英國學校一直延續(xù)男女分校的傳統(tǒng),而有些則是混校(mixed school),所謂混校,即男女合校。我所任教的學校恰恰是這三個不同的類型。相應的,師資也是如此,女校從校長到教師甚至職員,幾乎全是女性。男校也不多見女教師,而混校教師男女比例則較均衡。從感覺上講,我最喜歡混校,無論從教師面貌還是從學生舉止來說都給人以親切感,而且人際關系也特別融洽,我想這比較符合自然規(guī)律吧。相對來說,男校和女校就缺乏這種氣氛,也許校方也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定期組織男校和女校之間的聯(lián)誼活動,而每當這時,我所居住的女校宿舍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女孩子紛紛盛裝打扮起來,興奮之情難以言表。給外國學生教漢語
我此去的主要任務是給外國學生教漢語。三所學校安排的都是高年級的選修課,每周每班兩節(jié)課。我先從簡單的會話諸如“你好”、“再見”入手,剛開始學時,學生們常常被初次接觸的陌生的發(fā)音引得大笑,慢慢地他們開始想用漢語互相交流,“你很漂亮,可愛”、“你很帥”是他們非常喜歡說的一些話。其實英國人對中國了解很少,很多人只知道香港已回歸中國,在有些人只停留在中國落后的概念里,他們甚至非常驚訝我身上的外套是中國制造的,而那只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外套。但為什么這些學校要安排漢語課呢?一方面學校是為一些大學要專修語言的學生提供入學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學校聲譽,讓大家看看我們學校連漢語課都開設,說明師資相當了得,這樣可以保證生源。位于英格蘭西南部的巴斯皇家學校還專門請記者在當?shù)貓蠹埳洗笃鶊蟮来耸?,并配有中國教師上課的照片。
教師的辦公室
英國的教師一般說來任課較多,有些主要課程的教師一天甚至上到八節(jié)課,因此每所學校的教師不多。教師的備課時間無需太多,每個班的學生一般也不超過20人,每門學科的教師一般也只有三四個人,而且通常只有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每人一張辦公桌,桌上堆積著各種資料,桌子上方有掛櫥,再加上一臺電腦,就顯得擁擠不堪了。但教師很少在各自的辦公室里,一則課多,二則教師們有一個公共房間(common room),里面有各種辦公設施、飲料、甜點等,在這里教師便于相互交流,學生有事一般也到這里找老師。我曾問過女校校長,為什么不改善一下教師的辦公室?校長說多數(shù)學校把大部分資金用于學生所需的各類設施及校園的改建上,目的是保證生源,只有這樣私立學校才能運轉順利。而教師似乎對此并無異議,可能是利益一致吧。
課外活動及活動小組
英國學生的課外活動異常豐富。除去課堂搞的活動外,每天放學后就是各類小組的活動時間?;顒觾热菘芍^五花八門,聲樂、器樂、棒球、壘球、游泳、滑冰、騎馬、語言類乃至為殘疾人或兒童募捐舉行的“露宿”?;顒有〗M一般要舉行匯報演出,三個學校交響樂團的演出我都看過,演出的規(guī)模、地點、演員服裝、道具等讓人嘆服,很難相信這僅僅是學校的活動小組,學生家長可以購買門票,有的家長在孩子演完后馬上上臺送上一捧鮮花,擁抱親吻,讓人很感動。男校的潛水小組每年兩次組織隊員到紅海潛水,法語小組每學期也有老師帶領去法國考察,至于歷史小組由老師開校車去國內某歷史古跡考古,地理小組到大山名川采集樣品就更不在話下了。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參加興趣小組。如女校有一個寄宿生,有點心理障礙,功課很差,似乎吃東西是她惟一的愛好,老師硬是把她拉到校樂團,在一次演出中,她只是上臺打了幾個鼓點,老師馬上大加贊賞,后來宿舍管理員也以夸張的語氣表揚她并寫信給她的父母,以增強她的自信心,我想這種賞識教育也是學校管理的一種策略。
小學生的實踐課
我住的宿舍樓下就是學生的實踐教室,里面常常傳出一陣陣糕點的香味,開始我以為這可能是學校的食品加工間之類的地方,直到有一天看到孩子們拿著各種形狀的甜點邊吃邊從里面出來,我才恍然大悟,這是孩子們的動手課堂。出于好奇,我進去參觀了一下,那簡直就是一個大型家庭廚房,烹飪設施應有盡有,教師告訴學生如何使用這些設施,并教他們做一些日常食品。英國學校類似的實踐課很多,如木工、縫紉等,都配有專門的教室,而這些課一般都在小學或初中開設,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三所學校孩子的入學年齡都是4歲,類似中國的學前班,小孩子還有飼養(yǎng)動物的地方,一般是兔子、白鼠之類的小動物,老師告訴他們如何給小動物添飼料、喂水、打掃籠舍,培養(yǎng)孩子們的動手觀察能力,也讓孩子從小樹立愛護動物的意識。
畢業(yè)典禮
在7月初我即將離開英國之時,有幸參加了女校的畢業(yè)典禮。該屆畢業(yè)生共有80多人。畢業(yè)典禮的頭一天晚上,先由該屆畢業(yè)生組織盛大的答謝晚會,感謝學校及有關教師的培養(yǎng)與幫助并送部分老師禮物。正餐由學校餐廳幫助提供,但甜點和果盤是由學生分頭準備的,晚會上,校長特意說明一個大果盤是該級畢業(yè)生級長(head student)精心制作的,這自然贏得一片掌聲。畢業(yè)典禮那天下午,學校把出席典禮的學校地方委員會成員、老師、學生用車送到愛丁堡一座古老大教堂的禮堂據(jù)說該建筑將成為蘇格蘭國會)里,所有教師都穿著自己所畢業(yè)學校的袍子,顯得非常隆重。會上,穿紅色博士袍的校長首先致詞,然后一位英國著名的教育專家講話,接下來再由管理該屆畢業(yè)生的教師(head teacher)、家長代表、學生代表講話,最后是隆重而熱烈的頒獎儀式,由副校長向每個畢業(yè)生頒發(fā)畢業(yè)證書及紀念品。副校長幾乎認得所有學生而且準備的紀念品也和他們畢業(yè)后的專業(yè)有關,她邊發(fā)邊說著一些令人感動的話,有些人聽了都留下了眼淚。典禮之后,所有人都回到學校禮堂,參加學校舉辦的舞會,這主要是再次為師生提供機會,合影留念,互道珍重。
晨禱
三所學校都有晨禱,但時間不同。男校定于每周一進行,女校在每周五,而混校則天天有,這與英國和這些學校的歷史有關。英國學校最初都是由教會創(chuàng)建的,宗教至今仍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和老師集中到學校禮堂,由校長總結學校一周或頭一天的學校情況,對某些人或現(xiàn)象提出表揚和批評,說明本周或當天的要求。校長講完話后,就是祈禱時間。我參加了幾次晨禱,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還算虔誠,也有少數(shù)學生偷偷地四處張望,但學校禮堂的氣氛都與教堂相仿,莊重感也就有了。
萬圣節(jié)
英國的假日和節(jié)日很多,學校的假期更多,另有每年三個學期之間的長假期,學期當中大約有一周的短假期(half term)。因為有寄宿生,所以學校就要給這些學生過節(jié),萬圣節(jié)是我到后的第一個大節(jié),也是給我印象較深的節(jié)日。萬圣節(jié)(Halloween)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孩子們特別喜愛的節(jié)日之一。那天晚上孩子們可以穿著各種各樣的服裝到鄰居家串門并且要各種零食,如果沒得到滿足,他們就會搞惡作劇。萬圣節(jié)的傳統(tǒng)游戲是咬吊蘋果、占卦等,有時學校會組織晚會或游行。
那天的慶?;顒釉谒奚岽蟛蛷d里舉行。由于在此之前大小商店就開始賣各種鬼怪的面具、飾物,所以學生和宿舍管理員都是有備而來,帶著各種鬼怪的面具,不帶面具者則化鬼怪妝,大家一律著黑裝。飲料都是讓人恐怖的顏色,大紅或鮮綠,專門制作的蛋糕上插著各色巧克力。萬圣節(jié)的典型標志是南瓜,學生們早就把南瓜掏空,鏤上各種各樣的形狀,到了晚上把燈一關,里面點上蠟燭,像燈籠一般。隨著燈關上,人們開始做各種嚇人的動作并發(fā)出怪叫,還可以彼此搞惡作劇。根據(jù)習俗,當晚小孩子可到鄰居家討零錢或要甜點等,校長家就在附近,在宿舍“折騰”完后,我也隨著學生去了校長家,看來校長早有準備,拿出各式糖果招待我們,學生們在校長家顯然規(guī)矩了許多,校長幾乎和每個人做了個別交談,開了一陣玩笑之后,我們便離開去下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