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打仗,總是離不開地圖的。有人把地圖比作“協(xié)同作戰(zhàn)的共同語言”、“行軍的無聲向?qū)А薄ⅰ败婈牭难劬Α钡鹊?。這些比喻,形象地表明了地圖在軍隊作戰(zhàn)行動中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軍事家無不重視地圖,珍愛地圖,都把研究地圖、利用地圖當作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首要工作??梢赃@么說:一張張無聲的地圖,在軍事家們手里,頃刻之間便會導演出一幕幕金戈鐵馬、驚天動地的戰(zhàn)爭活劇,疊化成一幅幅峰回路轉(zhuǎn)、云譎波詭的歷史畫卷。軍隊的勝敗與榮辱、民族的機遇與興衰,莫不與此緊密相聯(lián)。我軍杰出的軍事家──葉劍英元帥與地圖有關的幾件往事,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一
葉劍英早年畢業(yè)于云南陸軍講武學校。在這所一切章程均仿效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新式學校中,他接受了戰(zhàn)術學、兵器學、軍制學、筑城學、地形學、交通學、測繪學以及圖上戰(zhàn)術等課程的系統(tǒng)教育。正規(guī)而嚴格的“科班”訓練,使青年葉劍英在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也從此與各種各樣的地圖結下了不解之緣。
1931年11月,34歲的葉劍英就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當時,紅軍正處于初創(chuàng)后的發(fā)展時期,各級司令部機關建設很不完善,經(jīng)常有誤時誤事的現(xiàn)象。例如,部隊行軍主要依靠向?qū)?,不重視利用地圖,有些文化不高的參謀見到繳獲來的敵人的地圖后,看不懂,隨便就丟了。隨著反“圍剿”作戰(zhàn)規(guī)模日益擴大,這種狀況急需改變。
葉劍英到任后,很快就在紅軍總部一局專門成立了地圖科,明確規(guī)定其任務是:一方面注意搜集敵人的地圖,學習利用地圖,指導行軍作戰(zhàn);另一方面抓緊調(diào)查蘇區(qū)地形道路,測繪大比例尺軍用地圖。在他直接領導和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的關懷下,地圖科的同志們開始千方百計地搜集敵人的地圖,加以妥善保管,同時克服重重困難,依靠簡陋的器材,爬山越嶺,進行艱苦的測繪工作,繪出了一張張地圖,為總部首長提供了分析敵我形勢的工具,有效地保障了紅軍的作戰(zhàn)需要。葉劍英是我軍測繪工作當之無愧的奠基人之一。
二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遍L征開始后,葉劍英擔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協(xié)助朱德、周恩來主持總部日常工作。舉凡各軍團、各單位的逐日行動路線、偵察地形和敵情、作戰(zhàn)任務、食宿安排、警衛(wèi)要求、分界線和通信聯(lián)絡方法等等,都由他具體組織實施。所有這些工作,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地圖。特別是在湘江之戰(zhàn)、四渡赤水、搶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等戰(zhàn)斗最激烈的日子里,葉劍英幾乎是晝夜守在作戰(zhàn)值班室的地圖旁,協(xié)助朱德、周恩來、毛澤東指揮作戰(zhàn),處理緊急軍務,為奪取長征中上述奇跡般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說起葉劍英在長征途中獲取張國燾“密電”的偉大功績,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其實,這一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前后也與一份地圖有關。
1935年9月9日,時任紅軍前敵指揮部參謀長的葉劍英,將張國燾企圖危害和分裂黨中央、紅軍的密電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立即同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秦邦憲緊急磋商。黨中央為堅持北上方針,避免紅軍內(nèi)部可能發(fā)生的武裝沖突,決定率紅一、三軍和軍委縱隊迅速轉(zhuǎn)移,脫離險境,先行北上。
在這生死攸關的緊急時刻,葉劍英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安危,而是首先考慮到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下一步的行動方向。茫茫草地,漫漫前程,沒有地圖指引,后果是不堪設想的。當時,全軍只有一份十萬分之一的大比例尺甘肅省地圖,保存在作戰(zhàn)科。幸虧該科副科長呂繼熙是葉劍英親自培養(yǎng)起來的老部下。于是,他不動聲色地找到呂繼熙,悄悄要來了這份地圖,藏在自己床底下。當天深夜,他冒著極大危險,把地圖交給中央秘書長蕭向榮,讓他先走一步轉(zhuǎn)交毛主席,并再三叮囑道:“這張地圖你可千萬要保管好,不要丟了,這可是要命的東西!”
果然,這份地圖為黨中央率紅一方面軍主力迅速脫離險境和繼續(xù)北上幫了大忙。葉劍英在關鍵時刻的大智大勇之舉,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中國革命又一次轉(zhuǎn)危為安。
三
葉劍英長期工作在我軍最高統(tǒng)帥部,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指揮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得力助手,我軍老一輩將帥們都尊敬地稱他為“葉參座”。出于參謀長工作的特殊性質(zhì)和現(xiàn)實斗爭需要,他很早就養(yǎng)成了圖不離身的習慣。翻開厚厚的《葉劍英》畫冊,無論是在南京八路軍辦事處,還是在延安中央軍委總部;無論是在中央后委書記任上,還是在主管全軍軍事訓練期間,我們都可看到他全神貫注地對照地圖,鉆研與思索問題的歷史瞬間。
據(jù)他身邊工作人員回憶,建國后,葉帥每到一個地方,總是先看地圖,然后找來當?shù)氐目h志、府志、州志等史書仔細閱讀,主要了解兵要地志和風土人情。即便在火車、飛機上,他也同樣是圖不離身、手不釋卷。
葉劍英一生中究竟使用過多少地圖,現(xiàn)在已無從查考。不過他身后遺留下的大量藏書中,有一本地圖足以說明其使用時間之長:這是一本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六月出版的《中國分省圖》,扉頁上有他1935年11月21日親筆題寫的“紀念直羅鎮(zhèn)之役”手跡。從這個時間看,到他去世的1986年,已經(jīng)整整51年??梢哉f,他的一生始終與地圖相伴。
眾所周知,葉劍英勤奮好學,酷愛讀書,是舉世公認的儒將、詩人。在治學方面,他一直認真實踐著古人提倡的“左圖右史”的讀書方法。一位保健護士在回憶葉劍英晚年生活時,曾這樣寫道:
“……有一次,王守江秘書為首長送來一套線裝本的《拿破侖傳》。首長非常高興,一本一本地閱讀,一句話一句話地思考,每一個標點符號他都用紅墨水重新點過,這是他多年的閱讀習慣。讀到拿破侖打仗走過的地方,只要是首長不熟悉的,他就一定要在世界地圖上找到它的位置。因為地圖上的字很小,不容易找到,他就讓我和服務員一起找。有時,為了找一個地名,要花費好長的時間。為此,我們換了好幾本地圖冊。有時我真感到?jīng)]有那個必要,但看到首長那個認真勁,我也不敢說什么。就這樣,首長一邊看,一邊找,一邊劃,一邊思考著……”
葉劍英“文、圖并重”的讀書方法,孜孜不倦的好學精神,苦戰(zhàn)攻關的頑強毅力,周密細致的性格特點,由此可見一斑。
四
作為我軍參謀工作的創(chuàng)始人,葉劍英不僅自己重視地圖,而且始終把提高參謀人員的識圖用圖水平,當作加強我軍司令部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1964年5月28日,他在觀看北京部隊幾位參謀的標圖作業(yè)表演后,作了一次十分重要的講話。他說:“現(xiàn)在的參謀工作,比我軍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重要”,“參謀業(yè)務的基本功,除了你們說的要會畫、畫的好,會寫、寫的好,會傳、傳的準以外,還要會讀、會記、會算?!彼M一步解釋道:“會讀,就是要會判讀地圖。地形是敵我決定作戰(zhàn)行動的基礎。參謀人員對到過的地方的地形要記得很熟,對沒有到過的地方的地形,凡是和自己部隊作戰(zhàn)有關地區(qū)的戰(zhàn)役、戰(zhàn)術要地和重要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對軍事行動有重要意義的山脈、河流、道路、橋梁、港口等等,都要通過經(jīng)常讀地圖把它們的關系、位置記得很熟。對于地圖上的比例尺、標高、坐標、各種地形地物的符號等等,都要搞得清清楚楚?!?/p>
這段話,凝聚了葉劍英畢生識圖用圖藝術的結晶,更充滿著對我軍參謀人員的殷切希望。他在這次會上總結的“六會”基本功,幾十年來一直是全軍參謀工作業(yè)務建設的共同標準,對促進我軍的現(xiàn)代化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瑤 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