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姜天
李小龍最偉大之處在于他戰(zhàn)勝對手的能力。
安格洛·唐蒂,傳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的教練曾說過:“最快的才是最好的!”看來他懂得一個人在各種巷戰(zhàn)中最重要的、也許是惟一重要的就是戰(zhàn)勝對手的能力。
“戰(zhàn)勝”,不僅從身體上,也包括從精神上。這就需要速戰(zhàn)速決、一氣呵成,即讓敵膽怯,甚至閉眼、抵抗不住,最終落荒而逃。只有這樣,打起來就容易多了。
巷戰(zhàn)極易受傷,尤其遇到比自己強壯的對手更是如此。這時突發(fā)制人,盡可能快地襲擊對手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這種快速攻擊戰(zhàn)術(shù)源于李小龍,盡管他從未正式討論過這一方面(只是自發(fā)產(chǎn)生),但我們必須認真考慮他的戰(zhàn)術(shù),因為在實戰(zhàn)中這一戰(zhàn)術(shù)已滲透其中。
李小龍最大的優(yōu)點是對敵十分從容,然后突然爆發(fā),令人難以招架。在搏擊中,李小龍甚至在出手之前就已戰(zhàn)勝了對手,令敵防不勝防。他對對方眼、膝、腹的各種快攻動作幾乎無懈可擊。
接下來是一通“改裝的”詠春拳連擊,直搗對方要害。這一切來得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對方還來不及擺臂和后撤,李小龍曾開玩笑地稱這種無望的承受連擊的情形為“受傷的起重機”。
一個人受到這樣的連擊一定會失去根基,站立不穩(wěn)。根基和平衡力在任何功夫中都很重要。詠春拳據(jù)傳是由一女子創(chuàng)立,毫無疑問,女子比男對手更弱小,這時與對手比踢或拳擊術(shù)顯然是不明智的,對付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是步步逼近,使對方后撤。
假設(shè)我們找到了最好的跆拳道大師、最好的空手道者,且他們各有所長,現(xiàn)在假設(shè)這些人一齊后撤,極力避開向他們面部的攻擊,這些人還會注意技巧嗎?答案是否定的,在這種情況下根本談不上方法和技巧,這是不爭的事實。我敢說沒人會邊后撤邊進行攻擊。在你開始一項新的“向后訓(xùn)練”計劃前,別忘了這并不僅是后撤的問題,而是在快速攻擊下失去了重心和平衡。這可能嗎?
電影中,李小龍戲劇化了的截拳道十分滑稽,而且有許多動作是虛構(gòu)的,因為藝術(shù)需要有高度的娛樂性。而現(xiàn)實中,李小龍的功夫卻很簡捷、精煉而直接。丹·伊魯山度曾說:“我看過的李小龍在正式場合的各種搏擊,都是一氣呵成?!?/p>
李小龍死后,發(fā)揚光大截拳道的重任就落在伊魯山度等人肩上(他從未停止過)。盡管他在《截拳道之道》一書中談到過有關(guān)肘、膝、頭擊的作用,但事實上李小龍所有搏擊都以連擊告終。因為他的過人之處就在于他完美地演繹連擊,很少用肘或膝去攻擊。
當然,世上很少有人擁有這種能力,我們許多人需要李小龍和丹·伊魯山度所研究的各種攻擊法。正如丹以菲律賓棍術(shù)聞名,他一直在研究頭、肘、膝如何擁有驚人的作用和破壞力以及如何將三者有機結(jié)合,完成連擊,正是這些研究使李小龍高超的功夫更加完善。
截拳道內(nèi)容深廣,以至于要花費畢生的精力去體驗。這一直是我個人的目標(在我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將截拳道最實用的部分編寫成文,以使每個人都能把握。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將搏擊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同等重要。
第一步:進入
保羅·烏納克(右者)待對手比奧·格蘭特出拳(圖1)。比奧戳保羅的面部,保羅以肘還擊(圖2),保羅迫使對方后退(圖3~圖5),連擊(用改變了的詠春拳)。保羅采用第三步,逼近對方用頭頂對方(圖6)。
盡管世上搏擊的方式有幾千種,但所有武術(shù)都離不開四種形式:踢、打、摔、拿。李小龍和丹·伊魯山度研究了60年代的搏擊術(shù),其中99%的武師善用踢、打、摔,而很少有人懂得拿。
因而我們的首要目標是過踢、打兩關(guān),采用對方不喜歡或不熟悉的拿。當我們躲過對方擅長的踢擊,逼近對方時,就可以用我們自身的犀利工具(膝、肘、頭)了。
但對方不會輕易讓我們逼近,所以選擇何種格斗架式十分重要。
我們有許多技巧可以使自己逼近對方,如施展拿術(shù)、截擊、躲閃、滑步、躍起、穿行、格擋及其它避敵之法。問題在于,這些方法都很消極被動,你也許可以用拿,但你的雙手也許會暴露你的意圖,更糟的是,對手會用勾手等招數(shù)使你上當。
李小龍發(fā)現(xiàn)了轉(zhuǎn)移對方注意力的辦法。人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受到攻擊都很難受,那么如何逼近對方又毫發(fā)無傷呢?李小龍的辦法是截擊,這樣可以在受到攻擊前,先發(fā)制人。
截擊可用指戳對方的眼或踢對方腹部,這些動作與進攻同時進行。截擊(源于擊劍)和破壞對方四肢的攻擊招法使對方受困(源于菲律賓搏擊術(shù))是進入貼近的有效方法。因為它們不是被動的,一旦截擊或進攻有效,我們就會借機分散對方精力、逼近對方,采用擒拿術(shù)。
第二步:向前施加壓力
埃里恩·烏納克(右者)與保羅對打(圖1),埃里恩用大弧度踢擊對方腹部(圖2),然后實施第二步連擊(圖3~圖5)。埃里恩以頭頂對方面部(圖6)。
第二個戰(zhàn)術(shù)是連擊。對方眼、腹或四肢受攻擊后,還要疾速直進中線,突來的壓力會使其失去平衡,甚至后撤閃躲(如受傷的起重機)。敵若后撤重心必然不穩(wěn),這是取勝的最佳時機……
第三步:終止
保羅·烏納克(右者)與比奧·格蘭特(圖1),比奧向下大弧度踢擊(圖2)。保羅采用第一步:踢擊對方小腿;保羅實施第二步連擊(圖3~圖5)。保羅以膝擊對方腹部(圖6)。
這一步也包括上面所提到的三個基本方法:膝擊、肘擊和頭擊。亦是最野蠻也是最有效的迅速終止搏擊之法。當你這樣做時,最重要的是必須先躍到對方頸后——這更像泰拳手。從這一位置我們不僅能夠以最大力氣用膝、肘、頭攻擊對方,而且對手也能按我們的意愿束手被擒。
當你緊箍對方頸部時,他不可能向后踢,雙腳也不能著地。你可以抓住他并使肘部位于他的中線,使對方處于自己控制之下,再用擒拿法。
這三步代表了典型巷戰(zhàn)中的三個過程,但現(xiàn)實中情形復(fù)雜,如對方持械,你就要重新考慮你的“入場”方式。也許你想打倒對方而對方卻將你擊倒,無論什么情況發(fā)生,我們都有備無患,這也是截拳道為什么提倡持械練習并練柔術(shù)、拳擊、踢拳……以及任何與我們有益的訓(xùn)練之所在。所以我們應(yīng)該盡可能不斷的虛心學習,研究各種功夫,這是十分必要的?!糐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