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段玉光 演練/中村賴永等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真髓。討厭被形式所困的李小龍,舍棄了形式化的傳統(tǒng)武術(shù),而將自創(chuàng)的截拳道發(fā)揚光大。李小龍所說的截拳道是非常有哲理性的,它不是單純的形式,而是一種概念??墒橇硪环矫妫谒z留下來的6 000余篇筆記中,記載著大量的根據(jù)他自己的研究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招式。在本應(yīng)是“以無法為有法”的截拳道中,不僅存在著嚴格的法則,也存在著根據(jù)這些“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形”。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小龍以詠春拳為基礎(chǔ),超越了流派的限制,對各種各樣的功夫及格斗術(shù)進行了研究,據(jù)說是出于“想了解敵人”的想法。實際上,在他的筆記中詳細地記載了拳擊、泰拳、空手道及中國武術(shù)等各流派格斗術(shù)的長處與短處。深知在格斗時了解對方情況重要性的李小龍,據(jù)說正因為如此才嚴密地保守著自己技術(shù)的秘密,從不輕易地教授于人。因此,李小龍的門徒分為業(yè)余武術(shù)愛好者、半專業(yè)和專業(yè)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證書,只有到第三階段即專業(yè)階段才會被授予截拳道證書。此外,各個階段中也分等級,只有在三段以上的,才能被認定為教練,并傳授武藝給經(jīng)過嚴格篩選的弟子。據(jù)說在第三個階段中三段以上者也只有丹·伊魯山度一人而已。
在李小龍的弟子中,同他學(xué)習(xí)時間最長的丹·伊魯山度在某種意義上充當著李小龍的計劃參謀,也就是秘書一職。他支持對格斗有著天才直覺的李小龍,并幫助他整理理論,使之體系化。他不但了解截拳道的形成,更目睹了它的成長過程。
就像李小龍自己所說的那樣,截拳道的真諦也即最終形態(tài)是“無法”、“無形”的,因此,也就是“無限”的。但是我們必須了解達到那種境界的過程,就像人類在最初經(jīng)歷了從魚類到爬行類再到哺乳類的進化過程那樣。學(xué)習(xí)截拳道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其課程的教育,也不可能理解它的真諦,從而達到“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境界。法也好、形也好,只有到極限時才能達到收發(fā)自如的境界。如果輕易地放棄對法與形的學(xué)習(xí),則絕不能開拓出通往無法、無形的道路。
起式
李小龍在香港曾拜著名詠春拳大師葉問為師,學(xué)習(xí)詠春拳。來到美國之后,李小龍對各種各樣的武術(shù)及格斗技巧進行了研究,確立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隨著風格的變化,李小龍功夫的起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在最初的西雅圖時期(圖1,圖2)和其后的奧克蘭時期(圖3,圖4),只是手掌的角度發(fā)生了一點變化,還都殘留著濃厚的詠春拳色彩。但是到了第三個時期,也就是洛杉磯時期的起式,就完全變成了李小龍自己的東西。特別是在此之前,起式的身體重心完全在后腿上,而洛杉磯時代的起式,則是重心在前后腿之間,或前后腿之比為6比4(圖5,圖6)。攻擊姿勢的變化,也就是腳下步法的變化。
攻防模擬
截拳道是驅(qū)動全身表現(xiàn)自我的功夫,因此李小龍所追求的是徒手的綜合格斗術(shù)。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意義的截拳道攻防模擬。在截拳道中,一般是以攻擊手和腳在前為起式的基本式。因此,在以對手右側(cè)為攻擊目標時,就必然要采用右勢。這種起式的前手與前腳掌握著攻防的關(guān)鍵。
模擬A:
虛晃上臂,把對手的注意力吸引到上面(圖7,圖8),然后迅速踢對方的膝部(圖9)。踢出的腿不收回,就那樣踏下,同時出拳攻擊對方的下頦(圖10)。
模擬B:
同樣虛晃上臂后,用足尖踢對方的下腹部(圖11~13),再用同側(cè)手封住對手的攻擊拳,然后用勾手鉤住對方后手(圖14)。如對手被勾手鎖住,捉住其雙手向自己身下帶,并用頭沖撞對手(圖15)。隨之向下彎腰摟腿將對手摔倒并出拳攻擊對手的襠部(圖16~18)。
模擬C:
放松前拳的戒備,吸引對方出拳(圖19~20),使用交叉法出拳攻擊對手的臉部(圖21)。
模擬D:
用前手抵住對手的肩口,防止對手摟自己下肢(圖22,圖23),馬上出后拳擊打?qū)κ?圖24),然后用攻擊手抓住對手的脖子向下壓,用膝蓋攻擊對手頭部(圖25)。
模擬E:
如果化解對手的摟抱動作比模擬D稍慢,可用肘部抵住對手肩部,至少不能讓對手前撲(圖26),然后用腕部緊緊纏住對手的頸部(圖27,圖28)。
模擬F:
還可以二龍戲珠式對付對手的摟抱(圖29,圖30)。通常二龍戲珠是掌心向下、向前插出,但在對手低著頭向下?lián)Пн^來的時候,應(yīng)該掌心向上,就像向上撈那樣插出。
模擬G:
面對對手拳擊,斜向移動腳步,然后二龍戲珠(圖31,圖32),轉(zhuǎn)身用肘部擊打?qū)κ郑⒊辽砭碜κ謱⑵渌さ?圖33~35)。用左手蒙住對手眼睛,翻身騎在對手身上(圖36),然后用右拳攻擊對手下頦(圖37,圖38)。這是根據(jù)李小龍所畫的圖解而使其再現(xiàn)的。這本來是為了電影《死亡游戲》中的武打鏡頭而設(shè)計的。
前拳
截拳道中前拳是基礎(chǔ)。雖然是立拳,但經(jīng)過李小龍的研究采取的角度大約是22~23度,主要利用小指、無名指和中指握拳(圖39)。另外,擊出的拳頭不直接收回,而像畫弧線一樣繞回原來的位置(圖40~46)。面對對手的拳擊而用前拳進行反擊的時候,通??赡茏兂梢詸M拳擊打?qū)κ?。如果對手臂長的話,就可能使自己陷入危險之中(圖47)。但如果采用立拳的話,應(yīng)自然地一邊沉肩墜肘守住中心,一邊出拳攻擊,即格擋開對手的拳頭,打出攻防一體的一擊(圖48,圖49)?!俺良鐗嬛狻笔侵袊湫g(shù)的基本原則之一。另外,將擊出的拳劃弧收回的話,還有可能封住對手的第二擊(圖50~52),也就是說基本形雖只是拳,但實際上不僅僅用拳而是用整個手臂進行的攻防技巧。
前勾拳
基本形的前勾拳,即從外側(cè)劃一道不是很大的弧線擊出的拳。另外在誘捕范圍內(nèi),也有用富于變化的掌擊出的(圖53~56),即使在受到攻擊的時候,也可用掌把對手的的腕勾住下壓,然后變掌為拳擊打?qū)κ值南骂W(圖57~61),或者還可以將對手摔倒,根據(jù)不同情況,可以自由地變換(圖62~67)。在同對手接觸之后如流水一般地變化,是從詠春拳的技巧中學(xué)來的。
手法變化
立拳直擊、橫拳直擊、立拳斜上擊、下砸拳、右砍掌、側(cè)擊拳、上勾拳、前推掌、前推拳、插、抓。
粘手
粘手是詠春拳中代表性的對練。李小龍對其基本姿勢等方面進行了改良。粘手包括只有一只手的單粘手(圖68~70)和兩只手并用的雙粘手。雙粘手又分為站在原地的摟手(圖71~74)和邊移動腳步邊進行的分手(圖75~77)。粘手是通過雙方接觸的手腕感覺對手力量的方向和強弱,是對敏感度及應(yīng)變能力的訓(xùn)練。為了使感覺得到更好的鍛煉,也有把雙眼蒙上進行粘手訓(xùn)練的(圖78~83)。另外,手腕對手腕、肘和肘等通過接觸位置的變化,進行各種方式的練習(xí)。前面介紹的前拳演變而來的手上技巧的變化,也是通過粘手訓(xùn)練得到的感覺實行的。在和對手接觸的時候,既不逆著對手的發(fā)力,也不完全順從,而是像蛇那樣剛剛纏上突然像發(fā)射那樣攻擊對手。詠春拳之所以被稱為“蛇鶴雙形”可能也是由此而來吧!
木人樁
中國武術(shù)有很多門派利用木人樁進行訓(xùn)練,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功夫,但詠春拳可以說是木人樁最完備的門派。木人樁的訓(xùn)練可以規(guī)范動作姿勢,訓(xùn)練動作速度,同時也能鍛煉空手的扣力和沖力。但主要作用還是輔助器具。如有伙伴,還是對練的效果更理想一點。李小龍對訓(xùn)練所用的木人樁較之詠春拳所用的又作了10種改良。另外,采用泰拳等各種各樣格斗技的精華自行設(shè)計的有15種。介于二者之間的被稱為JKD練習(xí)法。在這里給大家介紹源于詠春拳樁法改良而成的10種樁法中的三種(如圖所示)。
①擺樁(起式)②右外格拍手③左拍手④右拍手⑤交手⑥拍手⑦叉手⑧拍手直拳⑨拍手⑩交手⑾拍手⑿叉手⒀拍手直拳⒁合交手⒂分交手⒃夾手前推⒄交手⒅交手⒆雙交手⒇雙掏手
寸拳
在中國武術(shù)中有“寸勁”一說。李小龍留下的照片和電影中的寸拳是示范用的,但也有另外發(fā)揮作用的時候。另外,還可以作為訓(xùn)練全身協(xié)調(diào)性的方法。原來是用裝著綠豆等的布袋作為打擊的對象,在這里用電話薄代替(圖84~89)?!糐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