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春榮
青海省西寧市178信箱三其按摩診所(810005)
關鍵詞腰椎前突整復手法治療下肢側(cè)牽
筆者1989年~1998年10年期間共收治了109例腰椎前突患者,我們采用的是改進后的下肢側(cè)牽整復手法,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導如下。
1一般資料109例腰椎前突患者中男69例,女40例;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只有15歲;其中15~20歲8例,21~59歲59例,46~75歲42例。109例患者中工人81例,干部13例,農(nóng)民11例,學生4例?;颊卟〕套铋L的20年,最短的7天,其中有外傷史者73例,其它慢性者36例。
2臨床表現(xiàn)ケ靜∮胙椎滑脫有著輕重程度之不同,本病以腰痛為主要癥狀,疼痛劇烈,局部有壓痛,咳嗽、噴涕時疼痛加劇,有酸麻脹感,并向下肢放射痛。ゴフ鍤笨杉腰椎脊突向前凹陷,多伴有韌帶剝離,椎旁有壓痛并向一側(cè)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經(jīng)路線到小腿后緣直至足跟部麻痛?;顒邮芟?,如翻身、彎腰等均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腰椎前突以腰4、5多見,腰1少見?;紓?cè)下肢肌肉萎縮,與健側(cè)對比,其大腿周長縮小2mm左右。パ椎X線平片表現(xiàn)為患椎間隙后寬前窄或前后都變窄,部分病例有骨刺增生。
3治療手法ヒ醞治療本病,習慣上采用腹部按壓手法,但該法有些患者不易接受,用下肢側(cè)牽整復手法比較簡便,也較完全,故患者易于接受。ジ據(jù)急性和慢性之不同,本病采用不同的準備手法。
3.1急性扭傷者:臨床表現(xiàn)為疼痛劇烈,局部有壓痛,腰部活動受限。其整復手法如下:
3.1患者俯臥位:醫(yī)者立于旁側(cè),以右側(cè)為例,先用平推法或輕揉法,在腰背部進行按摩,重點在膀胱經(jīng)兩側(cè),以疼痛部位為主。當癥狀緩解后,再點按膈俞、三焦俞、腎俞、八逷等穴各1分鐘。
3.1.2患者仰臥位:醫(yī)者立于側(cè)面,雙手重疊在腹部進行揉按,重點在中脘、關元、中極等穴各半分鐘,然后采用腹部呼吸震顫法,本法可以緩解因腹壓增高而引起的咳嗽、噴涕時的疼痛加劇。
3.1.3側(cè)臥位整復手法:患肢在上,醫(yī)者立于側(cè)后,以拇指按壓患椎上方,其余四指按在對側(cè)腰肌上,助手以雙手握住患者足踝上部進行輕輕抖動,當動感傳到醫(yī)者按壓腰椎脊突的指下時,便囑助手進行較大幅度的牽動,此刻醫(yī)者指下有錯動感,說明前突已還納。然后用理筋的手法對剝離的脊上和脊間韌帶進行整復。
3.2慢性退行性改變: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類似后關節(jié)紊亂癥,表現(xiàn)為腰背酸痛麻木,向下肢放射,多不過膝;椎旁有壓痛,軟組織有鈣化,韌帶有剝離或腰椎前突;梨狀肌臀上皮神經(jīng)有條索樣形反應物。治療的準備手法如下:
3.2.1患者俯臥:醫(yī)者立于側(cè)面,先用滾法在腰背部輕輕滾動,當疼痛緩解后再改用重手法,重點按壓膈俞、腎俞、三焦俞、八逷等穴各1分鐘。本法有軟堅、散結(jié)、止痛之作用。下肢重點以大腿后側(cè),小腿后外側(cè)為主,取穴按壓殷門、委中、陽陵泉等穴各半分鐘。
3.2.2患者仰臥:醫(yī)者立于側(cè)面,在下肢髖部進行,按摩先用揉捏法,重點刺激股四頭肌,取穴脾關、伏兔、膝眼等穴各半分鐘。
3.2.3側(cè)臥位:醫(yī)者立于背后用肘或指揉點臀部的條索狀物。
3.2.4整復手法:同急性扭傷治療的3.1.3。
4療效109例患者中治療時間最長者30次,最短者1次。臨床上109例中治愈81例,占總病例的76%;好轉(zhuǎn)27例,占總病例的23%,這27例癥狀基本消失算好轉(zhuǎn)。1例無效但也可以工作。病程20年以上者治療時間最短17次,病程最短者治療時間最長達30次,1例無效者反復發(fā)作。個別病例要反復多次整復才能取得滿意效果。本組109病例治療總有效率達98%。5體會ケ咀109例腰椎前突患者中全無手術史,說明用本整復手法效果最佳。急性扭傷多因外傷史,如跌打、閃撲造成腰椎前突。對青壯年若能治療及時,徹底進行多次按摩,證實是很快可以治愈的,且不易復發(fā)。中老年的慢性退行性改變,腰部軟組織開始出現(xiàn)鈣化,韌帶有剝離,失去正常的穩(wěn)定性造成腰椎前突。骨質(zhì)疏松多有骨刺增生,一遇外傷或寒冷會造成腰痛。所以說,外傷只是誘因。此種類型療程較長些,但只要堅持按摩,使用正確的整復手法是能基本治愈的。本整復手法與腹部震顫法相比,具有療程短,施術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特點,再加上患者自身的功能鍛煉,其療效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