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中
花卉是大自然美的精華?;ê腿艘粯硬粌H有正名,還有別稱、雅號等種種叫法?;趺串a(chǎn)生,為什么這般稱呼?這與詩歌創(chuàng)作是分不開的。
雍容華貴的牡丹,又稱“國色天香”。這雅號是怎么來的呢?據(jù)說唐代長安有個叫李正封的人寫了一首詠牡丹的詩,內(nèi)有佳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明皇看了很贊賞,就說楊貴妃喝酒后站在梳妝臺前照影,那紅顏美貌便與李正封的詩意相吻合,“國色天香,人似花容”。此后,牡丹就有“國色天香”之雅號。
芍藥被認(rèn)為是僅次于牡丹的麗花,宋代陸佃在《埤雅》中說“今群芳中牡丹品第第一,芍藥第二,故也稱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宰相)”。古籍上對芍藥有多種稱呼,或稱“沒骨花”、“黑牽夷”,或叫“余容”;又因它盛開在春花大多數(shù)凋謝的時節(jié),以媚人的姿色挽留飛逝的春光,又叫“殿春花”或“婪尾春”。但這些別名未能在民間留傳,而芍藥的稱謂倒十分普及,人人皆知。這大概和《詩經(jīng)》的廣泛影響有關(guān)。請看《詩經(jīng)·鄭風(fēng)》:“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男女幽會郊游,不送別的花,只贈此花表真情,最為名貴稱心。
美人蕉的雅號也是從詩歌中的意境點化而來的。唐以前,它只有紅蕉的稱謂,唐以后,有人觀賞此花把它比成美人春睡的嬌態(tài),并賦詩云:“芭蕉葉葉揚(yáng)瑤空,丹萼高攀映日紅;一似美人春睡起,絳唇翠袖舞東風(fēng)。”從此,隨著詩歌翅膀的飛翔,紅蕉的名字逐漸被美人蕉的雅號所替代了。
常言道:“花無百日紅”。一般植物開花的時間很短,但有的植物花期很長,如紫薇花,能從夏天維持到深秋才會凋謝。楊萬里有詩云:“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半年花。”由于宋詩的這一記載和廣泛流傳,因而紫薇又衍生出“百日紅”的新名稱。再如花中皇后——月季,因月月開不敗,四時花爭艷,自古以來就有“月月紅”、“四時春”的別稱。蘇東坡有詩云:“花開花落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guān);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p>
有的花名,則與民間傳說聯(lián)系在一起。映山紅,為什么又叫杜鵑花呢?傳說蜀王杜宇稱帝死后化為杜鵑鳥,一到清明三月就苦苦鳴叫,啼血不止,結(jié)果染紅了滿山野花。楊萬里有詩云:“杜鵑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淚成”。李白也有“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的名句。子規(guī)鳥即杜鵑鳥,當(dāng)鳥兒鳴叫之日,正是此花開放之時,一種花兩個名,杜鵑花和映山紅的稱呼,便同時流傳開來。
(盛祖宏推薦,摘自1983年3月5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