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意
南朝詩文
謝靈運(385一433),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時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后入南朝宋,歷任永嘉太守等職。其詩開山水詩一派。有《謝康樂集》。主要作品有《登池上樓》、《過白岸亭詩》、《石門巖上宿》、《登江中孤嶼》、《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等。
鮑照(約414一466),字明遠,東海(郡治在今山東蒼??h南)人。南朝宋文學家。歷任秣陵令、臨海王子頊前行參軍等職,世稱鮑參軍。有《鮑參軍集》。主要作品有《擬行路難》、《代東門行》、《代放歌行》、《代出自薊北門行》、《贈傅都曹別》、《羌城賦》、《登大雷岸與妹書》等。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齊詩人。永明體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對近體詩的形成有所貢獻。歷任宣城太守等職。有《謝宣城集》。主要作品有《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游東田》、《觀朝雨》、《玉階怨》等。
沈約(441-513),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zhèn))人。南朝梁文學家。官至尚書令,卒謚隱。永明體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有《沈休文集》。主要作品有《石塘瀨聽猿》、《別范安成》、《休沐寄懷》等。
江淹(444-505),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人。南朝梁文學家。有《江文通集》。主要作品有《別賦》、《恨賦》。
孔稚圭(447-501),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朝齊文學家。官至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有《孔詹事集》。主要作品有《北山移文》等。
吳均(469-520),字叔庫,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官奉朝請。有《吳朝請集》。主要作品有《與宋元思書》、《與顧章書》等。
陰鏗(?),字子堅,武威姑臧(今屬甘肅)人。南朝陳文學家。歷任員外散騎常侍等職。有《陰常侍詩集》。主要作品有《江津送劉祿不及》、《渡青草湖》等。
丘遲(464-508),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南朝梁文學家。官司空從事中郎。有《丘司宣集》。主要作品有《與陳伯之書》等。
劉勰(約465一約532),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世居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歷任奉朝請等職。所著《文心雕龍》五十篇,是我國古代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學理論批評名著。
鐘嶸(?一約518),字仲偉,穎州長社(今河南許昌)人。南朝梁文學批評家。歷任臨川王行參軍等職。所著《詩品》是我國古代詩歌批評名著。
北朝詩文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北周文學家。歷任開府儀同三司等職,世稱庾開府。有《庾子山集》。主要作品有《哀江南賦》、《枯樹賦》、《詠懷》等。
酈道元(約466-527),字善長,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歷任冀州鎮(zhèn)東府長史等職。所著《水經注》是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專著。
楊街之(?-?),北平(今河北滿城)人。北魏散文家。歷任期城郡太守等職。主要著作有《洛陽伽藍記》。
(題圖:小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