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有和
人生有限,學海無涯,得法者事半功倍,古今中外凡成大事業(yè)者莫不如此。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的選擇主攻方向的故事,對我們各條戰(zhàn)線的青年都會有啟發(fā)。
泰勒教授的引導
那是1945年,我國的實驗物理工作還非常落后。為改變這個狀況,楊振寧靠獎學金踏上了美國的土地。他無暇去光顧那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立即找到阿貢實驗室,由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費密介紹,在安德遜處開始做實驗物理方面的工作。但是,他不久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才能并不在實驗物理方面。因為,在祖國,由于當時的條件差,他常常缺乏親自動手做實驗的機會;而在美國,情況就兩樣了,學物理的不但能夠經(jīng)常做實驗,做得好的人也很多。比如,那里的實驗室有一項經(jīng)常性的工作,就是在加速管上抹肥皂水,尋找漏氣的地方。找到以后再封好,以保持加速管的真空度。楊振寧就不善于找,只能亂碰,很難碰上。相反,一位美國同學特別能干,不出兩分鐘就能找到。還有,有時候電子設備不“靈”了,有個同學只要踢兩腳就排除了某些故障,楊振寧可沒那本事。他感到同學們有一種很強的做實驗工作的能力,但問他們,他們卻講不清。
然而,在學理論方面,楊振寧感到自己也有一種難以講清的超人能力,別人很難學會,還要他去幫助他們。他到校兩年半后,就寫了兩篇理論文章,泰勒教授看了,給予很高的評價。并親自找到楊振寧,要求他放下實驗物理工作去搞理論。那兩篇文章就作為學位論文。此時,滿懷振興祖國實驗物理科學的楊振寧感到非常失望。他想啊,想啊,苦思了兩天終于想通了,決心改變自己的主攻方向,專攻理論物理,請?zhí)├兆鏊膶?。過了兩個月,他取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而在這之前,他搞了二十個月的實驗物理工作卻長進不大。
從此,楊振寧在理論物理方面開始大顯身手,積極醞釀學術研究上的新突破。1949年,年僅二十七歲的他和導師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結(jié)構(gòu)模型;1954年,他又和另一位物理學家提出了規(guī)范場的理論;1956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關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理論,打破了曾經(jīng)被認為是不可動搖的宇稱守恒定律。這是近代理論物理學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這一成果,使他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獎金。今天看來,如果不是泰勒教授的指點,如果不是楊振寧經(jīng)過深思熟慮,認識到自己的才能是在理論物理方面,他絕不會有今天這一成就的。正如他在1981年7月訪問中國科技大學時,給少年班大學生講述這段經(jīng)歷時所說的:“我講這件事的目的是說,對實驗物理沒有經(jīng)驗,改學理論物理,決心好下;但是,所有的決心,都應當能夠隨著對自己的了解而變動才好。,假如我當時不認識到需要變動,或者校方不允許我離開實驗物理的工作,我想我今天也是很糟糕的?!?/p>
趙舞的故事
楊振寧如今在美國紐約石溪理論物理研究所工作。他現(xiàn)在不僅是一個貢獻卓著的物理學家,而且和他的導師泰勒一樣,也對青年人選擇主攻方向給予很大關注。
1972年,他接受了一名來自臺灣省的研究生,叫趙舞。他跟著楊振寧做了兩年高能物理方面的工作。楊振寧發(fā)現(xiàn)這位學生能力強,效率高,對計算機很熟悉,程序編寫得很好。1974年,在趙舞快要畢業(yè)的時候,楊振寧為他動起了腦筋。本來,楊振寧可以不用操那么多心,自己的研究工作還忙不過來呢。但是他想到自己走過的路。對青年的強烈責任感,使得他為趙舞的主攻方向進行了周密的考慮。他想,趙舞的能力這么強,繼續(xù)做高能物理工作自然會相當好,但這是不是他最好的前途呢?目前,全世界理論物理學界“僧多粥少”,搞的人多,能搞的題目相對來說卻比較少。在一個發(fā)展多年的學科領域,雖然不是一點成果也搞不出,但是成功的機率太小了。而在一個新興的學科領域里,需要更多的人去獻身。于是,楊振寧要求趙舞去學習加速器原理。恰好在布魯克海汶工作的一位加速器方面的著名專家來石溪分校開課,楊振寧就讓趙舞去聽,還推薦趙舞到布魯克海汶加速器中心去工作。很快地,趙舞做出了成績。一年之后,趙舞不再后悔;兩年之后,趙舞成了加速器極化問題方面的專家了。
楊振寧說:趙舞如果還搞理論物理,并不見得很好;搞加速器對他更好,我為此很高興。因為這樣,使趙舞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對物理學的發(fā)展也是有益的。
三條原則
楊振寧教授所經(jīng)歷的這兩件事給我們什么啟示呢?我們也可以歸納出選擇主攻方向的三條原則:
第一、選自己最有興趣的科目?!盁釔凼亲詈玫睦蠋煛保@是愛因斯坦的名言。
第二、從自己的實際才能出發(fā)。就是說,我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最適合做什么事情。
第三、要有遠見,選擇預計在二三十年后會有較大發(fā)展的那些學科。同時,認真聽取導師的規(guī)勸。
把這三者結(jié)合起來,再考慮到中國的現(xiàn)實條件和可行性,就能做出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