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芳賦
假如我們要通過閱讀一本書、一篇論文來學習需要很好掌握的新知識,應該怎樣讀法好呢?怎樣安排才能綜合性地體現出學習和記憶的各種心理學規(guī)律的要求從而得到最佳的效果呢?
最近這些年在國外推薦一種簡寫為“SQ3R”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美國衣阿華大學創(chuàng)用后,深受推崇,在美、英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心理學教科書中多有介紹,并有討論如何學習的專書加以論述。這里作一簡要介紹,以茲參考。
“SQ3R”是英語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個詞的詞首縮寫(S,Q和三個R)。譯成漢語是“瀏覽,發(fā)問,閱讀,復述,復習”。以讀一本書為例來說明這種五階段學習法的要點:
瀏覽在學習一本書之初,先概括地審察一遍。這個階段特別著重于看看書的序(或前言,或內容提要),目錄,正文中的大、小標題、圖、表、照片,以及注釋、參考文獻和索引這些附加部分,以便對全書有一個總的、直覺印象。這不僅可獲得對全書框架的大體了解,有助于進一步理解,而且可以把自己原先已掌握的有關知識與經驗調動起來,因為使未知的與已知的相結合,使腦里面已有的聯(lián)系動員起來與新學的材料建立更多樣的聯(lián)系,正是理解和記憶的關鍵。同時,這一瀏覽過程也使學習者對重點、難點心中有底,為進一步閱讀的主動安排提供了基礎。
發(fā)問在這一個階段,再次進行測覽略讀,不過與第一次瀏覽有別,這次著眼于在閱讀大、小標題,黑體字或其他重要標示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來。這樣一些問題的提出,可以使隨后的閱讀階段更有目的,更有興趣。也可以自己先行對提出的問題試行解答,經過閱讀,這些試答便可得到校正或補充,從而可以提高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也可以提高學習與記憶的效果。“發(fā)問”使得閱讀變成一個有準備的、主動的、批評性的、時時注意的過程,這對于集中注意力、增強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加深理解和加強記憶都是有好處的。
閱讀帶著問題進行深入的閱讀。調動各種感官積極活動,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對于專門術語要搞清其準確意義。可作圈點、劃著重號或提示性批語。對章首、章末的關鍵性文字和重點段落尤應加強注意。還可作筆記(提綱式或摘要式或心得式等類型,按不同需要選用),以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復述即“回憶”。在這個階段中,重行閱讀,對各個部分所提出的問題試予解答,并試圖合上書復述(回憶)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進行學習和記憶效果的自我檢查。這種主動的、及時的回憶,可以集中注意力,發(fā)現尚未掌握好的難點從而突破之,還可以提高記憶效率(花的時間更少而且記得更牢)。
復習在復述的基礎上,根據問題解答滿意的程度、能回憶出來的程度,進行全面而有重點的復習。復習應在學習后一、二天內進行,隔一定時候還要重復進行,以保證學習和記憶效果的鞏固。
“SQ3R”五段學習法,使有關學習和記憶的一些心理學原則得到綜合性的最佳應用。當然,并不是每一本書都要這樣讀。事實上為了開闊眼界,人們有許多書只需略讀便可。但對于所要學習的課程的教科書以及需要精讀的重要書籍,采用這種五段學習法是很有成效的。
(摘自1980年9月4日《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