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益
十八世紀(jì)關(guān)于英國的兩條紀(jì)載
《皇清四裔考》里有一段乾隆年間關(guān)于英國的紀(jì)載:“英吉利一名英圭黎,國居西北方,海中,南近荷蘭,紅毛番種也。距廣東界計(jì)程五萬余里。國中有一山名間允,產(chǎn)黑鉛,輸稅入官。國左有那村,右有加利皮申村,皆設(shè)立炮臺。二村中皆有海港,通大船;海邊多產(chǎn)火石。王所居名蘭侖,有城距村各百余里。王世系近者為弗氏京亞治,傳子昔斤京亞治,傳孫非立京亞治,即今王也。”
這里產(chǎn)鉛的地方名間允,應(yīng)該是指北方湖區(qū)的Keswick。當(dāng)時英國產(chǎn)鉛量為歐洲第一,Keswick附近的Borrowdale的鉛尤為著名。間允依廣東音為kenwen,同keswick的讀音差不多。這個到過英國的中國人也許是個廣東水手。如果他登陸是在利物浦,所謂那村也許指Lancashire,而加利皮申也許指Hampshire。蘭侖當(dāng)然就是倫敦;所紀(jì)二村距倫敦遠(yuǎn)近,都是誤以一英里為一華里。紀(jì)載中三個國王名稱應(yīng)該是FirstKingGeorge,SecondkingGeorge和ThirdKingGeorge的音譯。英王喬治三世在位期間是公元1760到1820,這也是乾隆后期到嘉慶在位年間。這段紀(jì)載就是在這時期內(nèi)寫的。
除了《皇清四裔考》里這段紀(jì)載,還有一卷謝清高所寫的《海錄》,此書有馮承鈞先生的注釋本。根據(jù)馮承鈞先生的考證,謝清高也是廣東人,十八歲隨英國或葡萄牙船出洋,在外十四年;他公元1765年生,1821年死。他出外時期大概在乾隆四十七年到乾隆六十年間(1782—1795)。他所記關(guān)于英國當(dāng)時情況如下:
“ 這里所提到的佛朗機(jī)指法國,大西洋國指葡萄牙?!逗d洝分刑岬讲奥费盍ㄊ繊u(Maurice)、峽山(CapeofGoodHope)、散爹哩(St.Helena)而抵葡萄牙和英國。當(dāng)時妙哩士島還屬于法國統(tǒng)轄,到一八一○年才歸英國管理。西洋呂宋指西班牙,因?yàn)槲靼嘌廊水?dāng)時還占據(jù)菲律賓。明呀喇就是孟加拉,曼噠喇薩是馬德拉斯,孟買今譯仍作孟買。書中說有總理一人謂之辣,這大概就是英文Lord的譯音,也就是指一七八六到一七九三年在任的印度總督LordCornwallis。??谄翌^名懶倫,可能是Southampton的譯音。論倫當(dāng)然就是倫敦。城里的河流當(dāng)然是泰晤士河,河上三橋指LondonBridge,TowerBridge和WestminsterBridge,也都是指的舊橋?,F(xiàn)在的倫敦新橋建成于一八三一年,其余二橋也分別在一八九四年和一八六二年重建。倫敦用自來水是在十三世紀(jì)就開始了,當(dāng)時別的地方還沒有,所以謝清高認(rèn)為是海外奇觀。帶頭扣名為博咕魯士,這是英文Buckles的譯音。呀 我國養(yǎng)金魚是何時開始的 以魚為玩賞物雖然很早就有,但五代以前好象還沒有以游魚為題材的畫,宋代的《宣和畫譜》才開始以“龍魚”為畫的一門。在《畫譜》的敘論里說,“魚雖耳目之所玩,宜工者為多,而畫者多作庖中幾上物,乏所以為 板橋三娘子 唐代孫
這段人變驢的故事來源大概是近東一帶。古希臘荷馬史詩《奧德修紀(jì)》卷十里紀(jì)載,有一個埃雅島(Aeaea)的巫女竭吉(Circe)能把人變成豬,當(dāng)時奧德修的一群伙伴路過那里,竭吉也是用麥面燒餅款待他們,他們吃完,就都變了豬。公元二世紀(jì)又有一部阿蒲留斯(Apuleius)所寫的小說《變形記》,其中講一個巫女能把人變成驢。阿蒲留斯是北非地方的人,他的將人變驢的故事應(yīng)該是非洲東岸一帶流行的傳說。唐宋時代的板橋是海舶商賈所聚的要鎮(zhèn),北宋時曾設(shè)市舶司。所以這段故事大概是外國商人帶過來的,加上我們的人名,便成為中國故事了。
薛平貴故事的來源
我國民間傳說的薛乎貴故事來源很早,過去人一般認(rèn)為是由薛仁貴的故事演變出來的,元曲里就有《薛仁貴衣錦榮歸》,但是正史里并沒有薛仁貴衣錦榮歸的故事,可見原來還是民間傳說。其事既不出正史而附會到唐代,而且提到西涼,所以故事又可能是唐宋時西北邊疆傳過來的。在德國著名的格林兄弟的童話里,有一個非常相象的故事名為《熊皮》。故事說有一個軍士,非常貧困,他遇到一個妖人,給了他一張熊皮,叫他七年不得沐浴修飾,此后便可贏得極大財富,終身無憂。這軍士后來到一人家,當(dāng)?shù)赜腥⒚镁趺烂?,大姊二姊都嫌他丑陋,惟有三妹愿意嫁給他。結(jié)婚后,熊皮軍士將一枚指環(huán)剖分為二,以一半交給他妻子作為憑證,又去漫游西方。他的妻子穿上敝衣,任憑她兩位姊姊嗤笑。她守節(jié)數(shù)年,七年期限滿了,那名為“熊皮”的軍士衣錦榮歸,她們都認(rèn)不出他來。他取出指環(huán),認(rèn)了他的妻子,大姊二姊羞愧而死。這個故事顯然同我們的薛平貴以及王家三位姑娘,金川、銀川和寶川的傳說是極為相象的。格林兄弟的童話都是從古老的日耳曼民間傳說中搜集來的。當(dāng)然我們可以說,世界各民族有許多非常相似的民間傳說故事,并不一定都來自一個共同來源。但一件有趣的事就是“熊皮”這個稱號在古代日耳曼或北歐語中的發(fā)音Se Bj
《酉陽雜俎》里的英雄降龍故事
唐段成式的《酉陽雜俎》里還有一段英雄降龍故事如下:“古龜茲國王阿主兒者,有神異力,能降伏毒龍。時有賈人買市人金銀寶貨,至夜中,錢并化為炭,境內(nèi)數(shù)百家皆失金寶。王有男先出家,成阿羅漢果,王問之,羅漢曰,此龍所為,龍居北山,其頭若虎,今在某處眠耳。王乃易衣持劍,默出至龍所,見龍臥,將欲斬之。因曰,吾斬寐龍,誰知吾有神力?遂叱龍,龍驚起,化為獅子,王即乘其上。龍怒作雷聲,騰空至城北二十里。王謂龍?jiān)?,爾不降,?dāng)斷爾頭。龍懼王神力,乃作人語曰,勿殺我,我當(dāng)與王乘,欲有所向,隨心即至。王許之。后常乘龍而行?!?/p>
龜茲今庫車地,古代西域大國,當(dāng)北道要沖,初役屬匈奴,后役屬突厥,唐代安西都護(hù)府也在這里。龍所居的北山應(yīng)即是著名的白山。《新唐書·龜茲傳》云:“北倚阿羯田山(Aktakh),亦曰白山,常有火?!薄端?jīng)》引道安《西域記》云:“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nèi)盏珶?。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恒充三十六國用。”這也就是突厥的金山。后魏太武帝滅北涼時,相傳有阿史那以五百家奔金山,為蠕蠕鐵工。阿史那就是后日突厥的祖先。希臘史稱此山為Ektel,釋其意為金。按今日土耳其文稱鐵為Utulu,大概是同一字。因火山而附會出噴火毒龍的傳說,金寶化為炭的傳說大概也因此山產(chǎn)炭用以冶鐵的事實(shí)而來。
我認(rèn)為這一段故事即是西方尼別龍(Nibelung)故事的來源。這里降龍的王即是西方傳說里的英雄Sigurd。王降龍時易衣持劍,暗示著某種神異的衣和劍,在西方日耳曼史詩里也有神衣Tarnkaphe和神劍Balmungo的傳說。據(jù)西方學(xué)者考證,西方的尼別龍傳說本于匈奴王阿提拉的故事,加以附會。這個王的名字在古日耳曼傳說里作Etzil,同這里王名阿主兒正合。匈奴王阿提拉相傳有戰(zhàn)神所賜的寶劍,這也同史詩里所說相同。漢末北匈奴殘部居龜茲,地方數(shù)千里,即今庫車北金山一帶。突厥的始祖相傳在公元五世紀(jì)初奔金山。阿史那與Etzil音近,時間也和匈奴王Attila相同。也許所謂突厥祖先阿史那本無此人,而是出于匈奴王阿提拉的傳說,因?yàn)橥回时臼切倥倪z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