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學作品的補充、再創(chuàng)造和美化的繡像——是中國古代文學書籍裝幀藝術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對繡像作一些研究,有助于改進和提高我們今天社會主義文學書籍的裝幀藝術。
什么是繡像?就是用單線白描的繪畫手法,通過藝術再創(chuàng)造,對文學作品中先后出場的人物,逐個地加以個性化地描繪出來,一幅一幅地列于文學書籍的正文前面,使讀者首先對故事中的人物有一個形象化的印象,然后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同時,繡像也裝飾、美化著文學書籍。這些,就是繡像的作用。
為什么叫繡像?漢語古字中,“繡”字除了作刺繡解釋之外,也作繪畫之意的解釋,例如《周禮》上就說:“畫繢之事,五彩備謂之繡”。同時,因為繡像一般畫得比較工細,所需功夫近似刺繡,稱它為繡像比較貼切,故名。
文學書籍中的繡像,由民間年畫中的《門神》畫和《佛經》中的造像演變發(fā)展而來。據(jù)梁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記載,早在一千七百年前的東漢時代,就已在過春節(jié)時盛行張貼《門神》畫了??梢?,繡像畫的歷史淵源悠長。
文學書籍中的繡像,與文學書籍中的一般插圖不同。繡像,通常只畫人物本身的神貌、動態(tài)及其最必要的道具,而不畫背景、環(huán)境。插圖,則一般既要畫人物的神貌、動態(tài),又要畫道具、背景、環(huán)境,并描繪一定的故事片斷情節(jié)。換言之,繡像注重于人物性格的刻畫,插圖側重于故事片斷情節(jié)的再現(xiàn)。在我國古代出版的文學書籍中,有的只配繡像,不配插圖;有的只配插圖,不配繡像;有的則繡像和插圖齊配。那些繡像和插圖齊配的文學書籍,其制作出版工程是浩大的。我國歷史上一些重視文學書籍出版質量的出版家,不惜花費巨資,聘請有藝術造詣的畫家創(chuàng)作繡像和插圖,并請技術高明的刻工雕制出版,為我國留下了文學書籍裝幀藝術的寶貴遺產。
文學書籍配有繡像,最早見于宋梁本《列女傳》。以后隨著我國版刻藝術的發(fā)展,陸續(xù)出現(xiàn)許多配有精美繡像的文學書籍。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中就說:“繡像書籍,以宋槧《列女傳》為最精,顧抱沖得而翻刻,上截圖像,下截為傳,仿佛武梁造像。人物車馬極古拙,相傳為顧虎頭繪。元槧則未之見。明代最為工細,曾見《人鏡陽秋》及鄭世子《載
杜堇的《水滸人物全圖》,用其擅長的勁挺的筆法,秀明的線條,把《水滸》中的不同類型的人物性格、神貌,都活龍活現(xiàn)地畫了出來,真有“栩栩如生”之感。例如,對“黑旋風”李逵這一人物,黑凜凜的彪形大漢,頭上蓬松著黃發(fā),臉上長滿髭須,穿戴著茜紅巾,猩衲襖,干紅褡膊,八搭麻鞋,腰插兩把夾鋼板斧,如此打扮裝束,及其耿直、莽闖、淳樸、明快的性格,在畫家的筆下生動地描繪了出來,而顯得更為可愛。又如在畫家的筆下,對“花和尚”魯智深的粗豪魯莽的性格,“行者”武松的果敢、機靈、英勇的氣概,也鮮明地揭示了出來。
明代著名畫家陳老蓮也畫有《水滸葉子》、《九歌圖》、《西廂記》等的繡像,繼承了宋元繡像傳統(tǒng),又創(chuàng)造了自己用筆簡煉、流暢,形象塑造夸張的獨特風格,對后人的繡像畫創(chuàng)作有相當?shù)挠绊?。清初的上官周,采用了繡像畫的形式,畫了一百二十個歷史人物的《晚笑堂畫傳》,對后人的繡像畫創(chuàng)作也有不少影響。此后的任渭長連續(xù)畫了《列仙酒牌》、《于越先賢傳》、《劍俠傳》和《高士傳》四部繡像,金南陵畫了《無雙譜》,劉源畫了《凌煙閣功臣圖》,清末王
魯迅先生對文學書籍中的繡像畫是十分重視的。他在《連環(huán)圖畫瑣談》一文中說:“宋、元小說,有的是每頁上圖下說,卻至今還有存留,就是所謂‘出相;明、清以來,有卷頭只畫書中人物的,稱為‘繡像?!薄澳悄康摹?,“增加閱讀者的興趣和理解”。他在《“連環(huán)圖畫”辯護》一文中,則懇切地勸導青年美術工作者要重視學習繡像畫創(chuàng)作。他說:“我并不勸青年的藝術學徒蔑棄大幅的油畫或水彩畫,但是希望一樣看重并且努力于連環(huán)圖畫和書報的插圖;自然應該研究歐洲名家的作品,但也更應注意于中國舊書上的繡像和畫本,以及新年的單張的花紙。這些研究和由此而來的創(chuàng)作,自然沒有現(xiàn)在的所謂大作家的受著有些人們的照例的嘆賞,然而我敢相信:對于這,大眾是要看的,大眾是感激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曾見到有的畫家,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古代文學書籍中繡像畫創(chuàng)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新文學書籍創(chuàng)作繡像。例如畫家顧炳鑫,曾為作家梁斌的長篇小說《紅旗譜》,用細柔清秀的白描手法所繪的一套繡像,是相當出色的。但是,總的來說,組織畫家多為新文學書籍創(chuàng)作精美的繡像,以提高我國社會主義文學書籍的藝術性,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是值得出版部門注意的。
黃可/[清]任渭長/[明]陳老蓮/[現(xiàn)代]顧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