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鐵丁
必須一致的和不能強求一致的
在我們偉大的集體里,在全部生活中有必須一致的和不必強求一致的兩方面。
必須一致的是: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標——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社會而奮斗,有共同的道德觀念——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在工作、牽習、戰(zhàn)斗中有大家必須遵守的、共同的紀律。
在這個總的前提下,為了更善、更美、更好地為社全主義事業(yè)服務,也完全允許各有各的愛好、興理和愿望。
在各人的生活愛好上,尤其不能強求一致。吃飯各有各的口味:有的愛吃這、有的愛吃那……穿衣服各有各的審美現(xiàn)點:有的喜歡長袖、有的喜歡短袖、有的愛白色、有的愛紅色……文娛活動各有各的興趣:有人愛跳舞、有人愛打球、有人愛看戲、有人愛談天……
同題就發(fā)生在這里
問題就發(fā)生在這里:在我們的集休生活中,需要一致的地方,還沒有能夠完全一致,例如還有違反共產(chǎn)主義道德的行為,還有破壞紀律的行為。這方面,這里暫且不去申述。另一方面卻同時產(chǎn)生了另一種偏頗,把不能完全一致的東西強求它們一致。
有些人不愿意跳舞,硬要他跳舞,即使不會跳,也要他坐在旁邊,一直坐到深夜、大家星散為止。有的地方,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辦法就是很簡單,內(nèi)容就是很單調(diào)的,不照顧群眾的不同要求、興趣、特長,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業(yè)余生活好像就只能唱唱歌,跳跳舞,如果有人想去下棋、散步、朗誦詩,或者有些時候不能與大家在一起,就被人認為“脫離集體”、“佻皮搗蛋”,這就等于說人們在業(yè)余生活中,不該有各咱不同的愛好,要求無論在什么時候,大家都應該一致行動。
有人生活習慣比較特別一點,不愿意吃某種菜,也硬要他吃,據(jù)說“不吃就有礙大家吃飯的情緒”。
有人以自己勞動所得,買了兩件花衣服穿,又比較愛講究頭發(fā)樣式,不是只梳兩條辨子,與大家稍有不同,於是就被人“瞧不起”,說它“作風不正派”。安然,單純的追求奇裝異服,以致影響身體的健康(例如高而又硬的衣領,使頭也沒法轉(zhuǎn)動),過分追求豪華,以致脫離群眾目前現(xiàn)有的生活水平也是不好的。
但是,無論如何,決不能定這樣一個“理想”的標準:事事整齊劃一,千篇一律,大家如此。這樣推論下去,人最好是一樣的面孔,一般高矮,說起話來一個音調(diào)。我們常說:“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果真大家什以都一律話,那么,還豐富多彩什么?豈不是單調(diào)得很嗎?
各有所愛、各抒所長
讓我們翻開薇拉·凱特玲斯卡雅著的小說“勇敢”來者看。
這里有一群青年,大家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工作崗位到西伯利亞去建設共青城。
在開辟新的工業(yè)區(qū)、建設新的城市、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服務、這是大家一致的、共同的。
至於在生活上的興趣、愛好,那真是各色各樣。
謝瑪和卡留日奈是臭德薩克船版里有名的鍛工,兩個人是難解難分的好朋友。謝瑪愛好學習,愛好看書,善於也肯於思索問題,卡留日奈生性好動,是有名的足球選手。
卡嘉,售貨員,一位活潑樂天的青年姑娘,喜歡唱歌跳舞,她走到那里就把快樂帶到那里。
織布工人伊沙果夫是一位熱情奔放的青年詩人。他在工作之余,常常把自己做的詩朗誦給大家聽。
如果把他們這個隊伍比成音樂隊,那么既有“合唱”,又有“獨唱”。大家來建設共青城,這是“合唱”,每個人從工作到生活,都在發(fā)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獨特的個性、愛好,這是他們的“獨唱”。他們每個人的“獨唱”影響了“合唱”的演出沒有呢?沒有,不但沒有,在建設共青城這個大“合唱”里,正需要各種各樣的“獨唱”——各種各樣的人材和智慧來豐富、發(fā)展集體事業(yè),集體生活。
想一想吧:卡嘉在唱歌、跳舞了,伊沙果夫在朗誦詩了,謝瑪在解決大家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了,卡留日奈在進行體育表演了……西伯利亞的生活仍然是艱苦的??墒撬麄儾⒉桓械狡D苦,多種多樣的活
動,各抒所長的富有詩意的生活,更把大家緊緊地吸引在一起。
我想:許多人都有辦俱樂部的經(jīng)驗,如果這個俱樂部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演戲的、有操琴弄笛的、有畫畫的、有下棋的……雖然大家并不是進行完全相同的活動,但正因為活動是多種多樣,內(nèi)容豐富,更適合于大多數(shù)人不同的興趣,那么這個俱樂部一定會吸引很多人,辦得更活躍?;顫姸嗖实臉I(yè)余生活,豐富了人們的身心。這豈不比生硬地把大家拉在一起,強求活動完全一致,以致使活動內(nèi)容十分枯燥有益得多嗎?
說到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愛穿紅、愛穿綠,愛吃這、愛吃那,不但現(xiàn)在不會一致,就是共產(chǎn)主義社會也不會一致的。而且社會越發(fā)展,花樣也就越多,越豐富;因為社會越發(fā)展也就越有條件來滿足各種不同的人的各種不同的愛好和需要。學過美術的人都知道:世界上的色彩,原來并不是很多的,社會越發(fā)展,色彩越豐富,色彩的分別越仔細。吃東西也是一樣,我們現(xiàn)在的許多可口的菜,是舊的食譜上所找不出來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吃的穿的究竟怎么樣,即使最大膽的幻想家,恐怕也不能一一盡述。
偏頗從何而來
為什么發(fā)生這樣的偏頗呢?
原因之一,是一切平均化的觀念在作怪。不懂得馬克思主義者所理解的平等,是消滅階級、消滅一切人剝削人的現(xiàn)象,而不是平均主義。“個人生活方面的平均制是一種反動的小資產(chǎn)階級謬論,這種謬論只適合於某種原始禁欲主義教門,但它不適合於按照馬克思主義組織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因為決不可要求所有的人都有一樣的需要和胃口,決不可要求所有的人都過著一個模樣的個人日常生活?!保ㄋ勾罅郑┪覈≠Y產(chǎn)階級仍是個汪洋大海,小資產(chǎn)階級思想必然會而且已經(jīng)對我們發(fā)生影響。上面所說的不會跳舞的人,硬要他跳舞;不喜歡吃某種菜的人一定要他吃,那不正是希望甚至強迫大家“過著一個模樣的個人日常生活”嗎?
原因之二,是把集體主義作了機械的了解,認為集體主義一定要集體行動。誠然,集體行動可以是集體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墒菦Q不能認為凡是集體行動就一定是集體主義。一群強盜去打家劫舍,集體行動是集體行動,和集體主義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個人行動可以是個人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卻又不能把一切個人行動都稱之為個人主義。主要的標志在於個人行動是為誰的利益去行動的?如果為集體的利益去行動,仍然是集體主義。羅盛教到水里去搶救落水的小孩,是個人行動。但是,他的舍己為人的精神,正光輝地體現(xiàn)了集體主義。有些人愿望按照自己的興趣,在業(yè)余去搞各種不同的活動,雖然有時是個人行動,但他并沒有妨礙到集體利益,而是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長、愛好,使集體生活更豐富多彩。自己休息得更愉快,因而更精力飽滿地去工作,這對集體是有利而無害的,自然決不能算違反了集體主義精神。
第三、有些做青年工作的朋友,喜歡劃一個固定的框子到處亂套,凡是適合他的框子的就是好的,不適合他的框子的就是不好的。這里首先是這個框子本身是否正確?如果本身就是不妥當?shù)?,那么只能越套越壞事。其次,即使逐個框子本身是正確的,也要根據(jù)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具體運用,比如在課堂上,的確不能允許隨便缺席,不安靜聽講。但在課余活動就不應該強迫大家按預定的框子“就范”,非要全體在一起搞同一種活動不可。有些活動的確是要集體參加的,而且也只有相當多的人參加,才能很好開局,但應該根據(jù)青年本身的特點,群眾本身需要,因勢利導。就拿體育鍛練這件事來說吧:這本來是有益健康的活動,希望大家參加,也是應該的。但決不能強迫命令,決不能亂扣大帽子,像“不參加就是缺乏集體主義現(xiàn)點”之類。要吸引大家參與體育鍛練,莫如通過各種辦法使大家了解它的重要性,把它搞得更生動活潑,多種多樣,以適合群眾的不同需要,使大家對它發(fā)生興趣,感到這是生活中的需要。青年人誰不愛活動?只要他們有興趣,感到有此需要,慢慢就會自動來的,這叫做“瓜熟蒂落”。那種強迫命令、亂扣帽子,即使把大家勉強拉來,也會“強扭的瓜不甜”,彼此掃興。
蘇聯(lián)小說“茹爾賓一家”就有一個好例子。造船廠的俱樂部活動原來是搞得很糟的,大家對它并無好感,門前十分冷落。但等到老工人茹爾寶·華希禮接辦以后,情況立即改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華希禮深入群眾,根據(jù)群眾不同的需要開展多樣性的活動。比如有一天,俱樂部出了一張布告:
檸檬樹、室內(nèi)栽培的方法,
時間:晚八時主講人洛班諾夫
這張布告立刻吸引了許多群眾,那天晚上到俱樂部來的人空前踴躍。聽講的人為什么這樣踴躍呢?原來是華希禮深入了群眾,知道很多工人家庭都希望了解在嚴寒日子里,怎樣才能培育這種熱帶果實。華希禮根據(jù)群眾要求,搞出了新穎有趣的活動,自然就吸引了許多人,使文娛活動得到了很好的開展。
尊重群眾生活的愛好,循循善誘
由此可見,對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興趣,只要和整體利益沒有違背之處,完全應該尊重。使每個人的生活都很愉快,能夠更加精神飽滿地去工作、勞動和學習。同時,我們只有讓大家在這方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才能使生活中呈現(xiàn)出五色繽紛、美麗動人的景象。
當然,這里所講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并不是取消領導放任自流。正相反,對群眾的業(yè)余生活,簡單化的領導方法已經(jīng)是不能適應了。代潛它的應該是具體的、靈活的根據(jù)每個人的個性和特點、要求、愛好循循善誘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把他們吸引到蓬勃生活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