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蘭小組是國營天津棉紡四廠細紗間的工會小組,全組共二十四人,原有團員九人,黨員一人,現(xiàn)在團員已發(fā)展到十三人。張明蘭(團員)是工會的小組長,工會副小組長和團的小組長是王桂英(現(xiàn)已當選為車間工會主席)。該組原為細紗間最不團結、最散漫的一個小組,在抗美援朝運動與反對美帝國主義重新武裝日本的運動中,經(jīng)過訴苦對比(日本侵占時期所受的痛苦與解放后的幸福對比)教育,提名了政治覺悟,在這一基礎上開始有了轉變,初步搞好了小組團結,在黨的領導與團總支的培養(yǎng)和幫助下,逐漸地在生產上創(chuàng)造了很大的成績。一九五一年三月份首創(chuàng)全市十支紗二十支紗產量的最高紀錄,改進了工作方法(其中分段互助工作法,已經(jīng)該廠合理化建議委員分批準在全廠推行了)。建立了小組的生產制度(質量責任制,安全責任制,分段互助責任制,檢查員報告制等);推動了全廠的愛國競賽運動,榮獲天津市模范小組的光榮稱號。在推廣郝建秀工作法中,是全廠學習得最好的小組。在增產節(jié)約運動中又提出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積極設法增產節(jié)約,在學好郝建秀工作法的基礎上取消揀花間,用油棉擦車,每年可為國家節(jié)約人民幣一億二千七百余萬元的財富,確實成為全廠公認的模范小組,是全廠生產上的旗幟。
對于張明蘭小組的成就,團小組是起著決定作用的。正如張明蘭同志所說(全組也都這樣認為):小組的生產能夠搞好,主要是“依靠組織的力量”?,F(xiàn)將團小組怎樣起作用的問題,簡單地介紹如下:
一、首先初步解決了團小組的團結,進而達到全工會小姐(即是生產小組)的團結
有一個時期,該廠細紗間各小姐,一般的都很散漫,都不夠團結。當時張明蘭小姐是其中最不團結,問題最多的一個。正副排長(搖把)和落紗工不合,落紗工和當車工不合,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也看不慣。因此,組內整天不安,每天都有吵架的。該落紗了落紗工不動,冒了紗也不管,說“這是搖把的責任”,落紗工與當車工是“各斡各的,誰也不管誰”,因而造成回絲很多。壞紗一天就出七十個到八十個,回花達三磅之多,使生產大受影響。
造成以上不團結的中心問題是團員之間不團結。常常是團員吵架,群眾在一旁看著笑話。張明蘭、王桂英都知道,要搞好生產,必須搞好小組的團結,要搞好小組的團結,首先要搞好團內的團結。因此,她們已開始注意用各種方式教育團員,尤其是在她們參加了團總支召開的團民、青年工人大會與“反對美帝國主義重新武裝日本”的座談會后,認識到要發(fā)動全小組搞好生產,向青島紡織工人應戰(zhàn),就要進一步搞好團內因結,懂得“為什么生產”的道理,否則就沒有可能。隨即召開團的小組會,王桂英介紹了“反對美帝國主義重新武裝日本”座談會上大家哭訴在日本侵占時期每個人痛苦遭遇的情形,并說明本廠工人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大家的苦都引出來了。劉桂珍說:“今天咱們生活好了,也不挨打了,可是生產還搞不好,想起來,怎么能對得起毛主席?!边@時大家都很感激,一致認為:咱們團員不團結,如何能團結群眾,小組不團結,應戰(zhàn)也無用。在張明蘭、王桂英帶頭檢討下,大家都進行了檢討,并表示“咱們應當向群眾檢討,工會小組也要開這么個會。”
在工會小組會上,經(jīng)過回憶過去對比現(xiàn)在之后,“為什么生產”的道理更明確了,都表示一定要向青島紡織工人應戰(zhàn),自己盡力來干。團員帶頭作了檢討,排長也作了檢討,她說:“現(xiàn)在解放了,可是我管理還像過去,看見大家不干就耍態(tài)度,不知道告訴大家為什么干……。”她的檢討,對大家有很大啟發(fā),因而都紛紛地檢討自己:“這也不能怨排長一人,我們大家有意見可以提嗎,不應當影響生產,可是我們不提光鬧別扭。”劉桂珍說:“落紗時,你越說我越不去,就讓它冒,這不是對國家對自己都有損失!”接頭工也檢討說:“過去落紗我們根本不管,落了紗是你們(落紗工)的事,今后一定要幫助落紗工干,這樣咱們的亨司就可以提高?!碑敃r小組就訂了計劃,經(jīng)過半個月的時問,即超過了行政所規(guī)定的任務。產量增加了,亨司的八·八九提高到九·三,回花由兩磅減至一·八磅,壞紗由七八十個降低到七、八個。
二、經(jīng)常重視宣傳時事與思想教育工作
張明蘭小組并不以懂得“為什么生產”的道理與初步搞好了團結為滿足,還經(jīng)常地緊密結合每一個政治運動采取時事宣傳等方式進行思想教育。小組的政治時事學習是比較經(jīng)常的,通過讀報、聽報告及
小組內的宣傳員定期向組內宣傳等方法,使他們小組不斷地從政治上提高。
在今年三月的反浪費運動中,每個團員都積極地向群眾進行宣傳,提出:“不讓一個零件帶到揀花間去”。郭淑新(團員)發(fā)現(xiàn)小組擺管工友,管子掉了也不拾,她就向擺管工友解釋:”你看,咱們細紗間浪費最大,管子掉了不拾,踏過去就壞了,一天一個,一年是多少個?給國家浪費多少財富!”經(jīng)過解釋之后擺管工友隨時看見地下有零件就拾起來。在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中工廠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安全責任制,團小組聽了團課以后,就組織讀報,及時在團小組會上研究,并在工會小組會上提出:“咱們提高產量,提高一年也不如特務一回破壞的多,受了一年累,特務一把火就給燒了!”今天機器是咱們自己的了,離開機器就不能生產,自己也不能吃飯?!苯?jīng)過討論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警惕性,當即提出了四項保證:(1)在車間注意反革命分子的活動;(2)擁護人民政府鎮(zhèn)壓反革命條例;(3)吃飯時留人看車;(4)開車前檢查馬達。上班時都首先摸馬達有無東西被破壞,爬在地上檢查機器,看那里有毛病。在這一基礎上建立了安全責任制。
在推廣郝建秀工作法中,團小組在團總支的幫助下,很快就打通了思想,并用算細賬的方法教育大家:全車間若都實行了郝建秀工作法,都出百分之○·二五的皮輥花,一年就能為組國增產二百二十八件紗,可為祖國捐獻一架飛機和一輛運輸汽車(現(xiàn)在已超過此數(shù)),并反覆地宣傳“全國細紗工人都實行了郝建秀工作法,一年就能增獻好幾十架飛機,這樣就能更快地打敗美帝國主義,保證志愿軍少流血”和“更快地實現(xiàn)社會主義社會”的道理。這樣連平時不關心政治的工人也懂得了這個道理。如李子榮(副排長)說:“咱們光說抗美援朝、增產捐獻,可是行動在那里呢?學好郝建秀工作法就是具體行動。”老工人于桂珍說:“我干了那么多年活,也沒給國家創(chuàng)造什么新方法,今大有了這一套工作法,我一定要好好學?!币蚨?,她們小組學會得最快,成績也很好。
就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團小組也是重視思想教育的。如在停工學習結束,工廠復工后,行政上決定把她們小組的二十一支紗的一部分換成二十支紗和十支紗,棉花的質量也比以前次了。一個小組紡十支、二十支、二十一支三種紗是有困難的。每天開大花沒法解決,有的同志在這些困難面前失去信心,甚至有的發(fā)牢騷,“為什么不給別的組換,單給我們小組換”“不干了”。當時,張明蘭思想上也搞不通,后來,經(jīng)團總支與工會主席的教育,認識到困難是可以克服的,便采用了從董妍賓(天津市級勞動模范、天津市私營恒源紗廠工人)那里學來的辦法,組織大家讀朝鮮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許多人都感動得哭了。張明蘭就提議,要“大家想一想,是志愿軍困難還是咱們困難”,按說:“咱們學習的時候不是說要學習志愿軍堅苦奮斗的精神嗎?現(xiàn)在遇到困難怎么不能克服呢?”經(jīng)過討論,大家信心提高了,再加靈活地調動了人力,生產的勁頭就更大了,結果皮輥花減低百分之二十,產量又創(chuàng)造了全市最高紀錄。
她們小組,在每一工作中都是在結合時事宣傳及其他方式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礎上,去完成生產任務的。
三、互相關心生活,重視團結群眾
“大家團結了,生產搞好了”,這一事實教育了每一個團員。因此,在密切地團結群眾方面,每一個團員,一般都能自覺地去關心群眾的生活,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困難問題。例如團員王淑珍,發(fā)現(xiàn)孫少蘭身體不好,看的錠子比自己多,身體支持不了,就想和她換車。這時她想起,平時和孫感情不好,“管她干么?”但又想:“我是青年團員,人家有困難,咱還能不幫助嗎?”于是經(jīng)過思想斗爭之后,便自動向小組長提出與孫換車。
又一次孫少蘭頭痛,張明蘭發(fā)現(xiàn)她有病,就替她多看十塊板。孫少蘭非常感動,高興的連病也好了。以上事實教育了孫少蘭,她說:“你們團員真好,我一定要向團員學習?!爆F(xiàn)在團員們是經(jīng)常地“圍著群眾轉”,看她們有什么困難,就設法幫助解決,特別對有小孩的工友,更注意多給予幫助。團員們都自動替她們看車讓她們給小孩去喂奶。大家都覺得小組里“熱烘極了”。
又如團小組長王桂英發(fā)現(xiàn)王秀珍(團員)情緒不高,她想團員要是有間題,還能帶動別人生產嗎?她就找秀珍談話,問她有什么困難,是不是對小組有意見,秀珍說“沒有意見,也沒有困難”。但王桂英認為她一定有困難,并下決心要幫助她解決,為此曾反復把工作檢查了幾遍,好幾頓飯都吃不好,好幾夜也睡不好,仍沒有發(fā)現(xiàn)小組里有什么事情使她不滿。王桂英又忽然想起:“青年人苦悶,可能是因為婚姻問題吧!”于是她又找秀珍談話,問她是不是家庭有困難。這一問就把秀珍問哭了。王桂英一看,心里就明白了,便反覆地向秀珍解釋:“我是團小組長,你是團員,我應該幫助你,我又是工會副小組長,也應該幫助你,你談吧,有什么困難咱們都可幫助你解決?!边@樣,秀珍才說,她從小訂了婚,男方是個商人,現(xiàn)在媽媽催她出嫁,她不同意,并表示決心解除婚約。這個問題王桂英把它提到工會女工部解決了,秀珍的情緒提高了。另外有一個女工(也叫王桂英),她自己找了愛人,因奶奶不同意,很苦悶,情緒不高,團小組派人幫助說服了她奶奶,問題也解決了。
為了保證身體健康,更好地進行生產,生活中必須要注意講衛(wèi)生,團小組在研究訂立愛國公約時就注意了這個問題,提出:喝水要用自己帶蓋的碗,工作時要帶工帽,要按時休息。開始時有些同志嫌麻煩,經(jīng)過團員分頭解釋,說明保護身體是為了更
好的生產之后,大家才實行起來。在團員帶動下,現(xiàn)在全組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注意衛(wèi)生,按時檢查身體的好習慣。
經(jīng)過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互助與關心,團員與群眾已密切地團結了,工友們都覺得自己的小組像自己的家庭似的,不愿意離開。
由于她們小組的影響,細紗間各組都普遍地歡迎團員到她們小組去工作。
四、隨時研究生產中的問題,鉆研技術,學習先進的經(jīng)驗
為了更好地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團小組還建立了碰頭會的制度,每天在下班后,團員利用群眾的梳頭洗臉的時間(最多十分鐘),談一談這一天生產的情況與生產中的問題(每天總有的談),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準備第二天工會小組碰頭會上提出討論。
分段互助工作法就是她們開始在碰頭會上研究生產中的問題時提出來的。這個工作法是把十六部車分成三段,選出三個互助組長,接頭的和落紗的實行互助;落紗時到了那個車那個車的接頭工便幫助落紗,這樣就等于增加了兩個落紗工。落紗后落紗工幫助接頭。在團小組的碰頭會上討論后,團員便分頭下去醞釀,醞釀成熟之后,就召開工會小組會通過,這樣,就把分段互助工作法,變成了每個人自覺的行動。最近她們小組又增加了幾部車,張明蘭立即把這幾部車成立了一個互助組,并配備了兩個團員進去。這樣分段互助工作法,效果是很好的,各互助組的生產情況,互助小組先研究,這不僅增進了各小組的團結互助,而且在技術上也能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研究解決。
她們小組學習郝建秀工作法,學習得最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團員帶動下,全小組都學,不僅接頭的學,落紗的也學,排長也學,大家都懂得了郝建秀工作法的基本道理之后,才能體現(xiàn)郝建秀工作法的優(yōu)越性。在推廣郝建秀工作法時,各班的排長思想不通,因而阻力甚大。但后來由于她們小組的排長翟桂珍(團員)的影響,全細紗間的排長都學會了。
張明蘭小組工作的不斷提高,還在于她們不斷學習先進經(jīng)驗。她們除了學習本廠其他先進小組的經(jīng)驗外,還學習《紡織工人報》與《中國紡織工人》刊物上登載的其他廠的經(jīng)驗來充實自己,改進自己小組的工作。例如當她們小組工作轉變之后,小組長忙得不開交,又是碰頭會又是小組會,還要向小組報告生產數(shù)字,因此許多工作,在小組中不能很好地貫徹。這時團內介紹了馬培和小組的分工(小組內設生產干事,負責向小組及組長報告生產情況;宣教干事負責讀報組,文化學習、時事學習等,勞保干事負責安全、衛(wèi)生、疾病等),她們馬上就學習采用了。這就使小組長能掌握研究全組情況,不致陷于事務。張明蘭和王桂英到市里開會聽到其他廠先進小組的經(jīng)驗,也都在團小組里研究和醞釀后,在工會小姐中討論和實行。如私營河源紗廠董妍賓小組,團結老技術工人的做法,團結群眾,關心群眾的生活,以及在困難時讓大家想一想志愿軍,以鼓勵大家克服困難的信心等做法,都在團小組進行了傳達研究。此外,她們小組還有技術漫談會(兩周一次),經(jīng)常聘請車間主任和老技工參加。有一次車間工會主席王淑秋介紹了甲班李淑敏小組在斷頭開大花時先把粗紗折斷,以減少皮輥花和保護皮輥的辦法,她們就馬上在小組會上討論推行了。再如她們小組于桂珍掛鋼圈快,王淑珍接頭快,王秀珍拔管快,董淑敏換粗紗捻頭又快又好,劉桂蘭清潔好,小組就討論她們?yōu)槭裁春茫⑶乙粋€個地都學會了她們的工作方法。由于這樣不斷地改進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大家都說張明蘭小組是”郭瓦廖夫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