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汪類型彩陶因發(fā)現(xiàn)于臨夏東鄉(xiāng)縣唐汪川遺址而得名,辛店文化至唐汪類型時已進入尾聲,按照一般的理解,發(fā)展的高峰期過后,應該出現(xiàn)蕭條和殘敗,至少是制作工藝的簡化及品質的下降。唐汪類型一反常態(tài),非但沒有衰敗而且出現(xiàn)反轉,盡管已是落日余暉,卻一定是最耀眼的那抹霞光。其藝術風格鮮明獨特,在辛店一族中分外醒目,讓人眼前一亮且過目難忘。
在大家的認識里,辛店彩陶質地粗糙,遜于齊家更遜于馬家窯,似乎忽視了辛店文化中還有唐汪類型彩陶的存在。唐汪類型彩陶不同于辛店早中期類型,它收斂起辛店文化以往的粗豪之氣,轉而注重造型的規(guī)整、工藝的精細度,彩陶品質有了明顯提升,器型圓潤飽滿,胎體光滑干凈,色彩艷麗富貴。
唐汪類型彩陶有兩大突出特色,一是色彩二是紋飾,并且具有唯一性。
從色彩上看,唐汪類型彩陶全部施陶衣,有乳白和紫紅兩種顏色。與馬家窯、齊家所用紅色明顯不同,與辛店早中期紅色也有區(qū)別,紫紅色也由此成為唐汪類型彩陶的標志性顏色。
從紋飾上看,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一種紋樣,像漩渦紋不是漩渦紋,像渦紋也不是渦紋,有人將其稱為勾連紋。按照紋樣結構簡單理解,勾勾相連有規(guī)律地重復,稱其為勾連紋至少比漩渦紋合理一些。
唐汪類型彩陶所在地區(qū)當時還不在大一統(tǒng)范圍內(nèi),齊家文化之后秦漢之前,這塊土地是游牧民族的樂園,外來民族頻繁進出這里,部落文化居于主流地位,唐汪類型彩陶很有可能就是某一部落文化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