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有一支“愛心媽媽”團隊,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為數千名留守、困境兒童筑起愛的港灣。
象山“愛心媽媽”團隊由象山縣婦聯指導、西周巾幗聯誼會具體運作,從2002年成立之初的十幾人發(fā)展到如今的161人,近三年各類捐款累計超過400萬元,開展活動上百場。她們的故事,不僅是一段感人的愛心傳奇,更是新時代基層婦聯工作的生動實踐。
從物質幫扶到心靈守護
象山“愛心媽媽”團隊的誕生,源自當地工業(yè)化進程中對留守和困境兒童問題的深切關注。
2002年,西周巾幗聯誼會的成員們在深入學校慰問時,看到了令人心酸的一幕:有的孩子穿著不合身的衣服,有的背著破舊的書包,有的個人衛(wèi)生很差,更讓人揪心的是他們眼中流露出的孤獨與渴望。
“當時,我們看到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小女孩,她的書包帶子斷了,用一根繩子勉強綁住,但作業(yè)卻寫得特別工整?!甭撜x會會長張秀麗回憶,“這些孩子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更需要情感上的陪伴?!边@樣的發(fā)現,促使象山縣婦聯倡議成立了“愛心媽媽”團隊。
團隊創(chuàng)立之初,“愛心媽媽”主要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結對幫扶方式。她們不僅定期為結對兒童送去書包、文具、衣物等必需品,還注重給予孩子們情感上的陪伴。假日里,“愛心媽媽”帶著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踏青賞花、海邊嬉戲、采摘瓜果、制作美食……這些看似平常的家庭活動,對這些特殊的孩子來說卻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2016年,“愛心媽媽”周靜與因家庭變故寄養(yǎng)在親戚家的小蕊結緣。她至今記得初見小蕊時的情景:“當我對小蕊微笑時,她回了我一個燦爛的笑容,那一刻我的心都被融化了。”經過慎重考慮,周靜決定將小蕊接回家中撫養(yǎng)。在隨后的6年里,周靜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照顧小蕊,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
隨著幫扶工作的深入開展,“愛心媽媽”團隊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將關愛從物質層面延伸到精神層面。2024年,團隊推出家長心理健康團輔課、心理健康講座等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活動。在一次“電影助學”活動中,80多名小朋友在“愛心媽媽”的陪伴下觀看了勵志電影《哆基樸的天空》。“愛心媽媽”化身為“蝴蝶姐姐”“老虎姐姐”等親切角色,通過精心設計的破冰游戲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孩子們被影片中關于自我價值發(fā)現的故事深深打動。觀影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一個女生說:“電影里的小泥團最后變成了美麗的花朵,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币粋€男生說:“我以前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現在我知道要相信自己。”
除了開展幫扶活動,“愛心媽媽”團隊還十分重視自我提升,特別是在家庭教育專業(yè)領域,定期組織培訓,學習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方法等專業(yè)知識,并在實踐中總結出“安全感建立-情商培養(yǎng)-動態(tài)關注-家庭支持”四步工作法,成為團隊幫扶工作的重要參考。
構建多元協同關愛網絡
關愛留守、困境兒童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構建婦聯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協同機制。多年來,“愛心媽媽”團隊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作模式,讓愛心事業(yè)能夠持續(xù)發(fā)展、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組織建設方面,西周巾幗聯誼會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嚴格的會員管理制度確保團隊的專業(yè)性,理事季度例會制度保證工作的連續(xù)性,新老成員的傳幫帶機制則實現了愛心事業(yè)的代際傳承。
“我們堅持‘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堅持做’的理念?!睆埿沱愓f,“做公益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持之以恒地付出?!闭沁@種堅持,讓團隊走過了23個春秋。
“愛心媽媽”團隊特別注重規(guī)范化運作,建立了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每一筆捐款的用途都有詳細記錄,定期向社會公布。團隊還引入了專業(yè)的項目管理軟件,對幫扶對象的信息、活動開展情況等進行系統(tǒng)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社會協作方面,團隊主動對接教育部門,深入了解學校需求。她們不僅資助學校組建籃球隊、舞蹈隊等興趣班,還參與獎教助學、校園安全管理、課后關愛等工作。團隊與多個專業(yè)公益組織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特色關愛活動。兒童友好成長夏令營就是一個成功案例?;顒忧?,團隊與專業(yè)人士一起,精心設計了活動方案;活動中,“愛心媽媽”為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帶領孩子們制作愛心手環(huán),準備貼心的開學禮物;活動后,又進行詳細的總結評估。這種專業(yè)化的運作模式,確保了活動的實效。
針對外來務工子女這一特殊群體,“愛心媽媽”團隊在2024年11月策劃了“武林萌竹研學之旅”。50名來自爵溪學校的外來務工子女在活動中深入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竹文化。他們學習竹子的特性與用途,親手制作小竹節(jié)人,還開展了熱鬧的“竹節(jié)人對戰(zhàn)賽”。在竹竿舞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和“愛心媽媽”們一起隨著竹竿開合的節(jié)奏歡快跳躍,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這些活動不僅讓來自外地的孩子們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還增強了他們對第二故鄉(xiāng)的認同感。
“愛心媽媽”團隊還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將關愛對象從困境兒童擴展到困難婦女、孤寡老人、一線工作者等群體。“愛心媽媽”為老婦女主任送去關懷,為環(huán)衛(wèi)工人、消防隊員提供支持,讓“幸福大家”的宗旨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2024年,象山縣“愛心媽媽”項目榮獲寧波市星級執(zhí)委領辦項目,西周巾幗聯誼會獲評寧波市優(yōu)秀社會組織。許玲愛、周靜、何如娣等“愛心媽媽”被授予“象山好人”稱號。這些榮譽既是對過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的鞭策。
在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的大背景下,象山縣“愛心媽媽”團隊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證明:基層婦聯組織只要扎根實際、創(chuàng)新方法,就能在服務群眾中彰顯獨特價值;兒童關愛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形成持久合力。
如今,“愛心媽媽”的隊伍不斷壯大,我們相信,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堅持能夠改變命運。(文中兒童為化名)
(感謝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婦聯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