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發(fā)生率高,許多人因其困擾而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不僅如此,由于造成耳鳴的原因復雜,且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防治耳鳴十分重要。
診治耳鳴的首要工作是分析引起耳鳴的原因。醫(yī)生通過詳細的病史采集、耳鼻喉科及其他體格檢查、聽力學檢查以及耳鳴評估,必要時結合影像學檢查等,就能有針對性地對耳鳴進行診斷、鑒別及分類、分期、分級,最終形成個性化治療方案和處理策略。
耳鳴的治療又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在治療過程中,做好耳鳴治療方案療效的隨訪評估尤為重要,在此基礎上才能及時進行個性化調整,以期取得更好的療效。同時還要重視對耳鳴的預防與保健。
看病前,患者要做這些“功課”
為讓接診醫(yī)生更快、更準確地獲得耳鳴相關的病史信息,建議患者在就診前,準備好需要向醫(yī)生提供的關鍵病史信息,如:耳鳴發(fā)生在哪一側耳朵?耳鳴是怎樣的音調,如嗡嗡聲、蟬鳴聲或電流聲等?
耳鳴從什么時候開始,是否持續(xù)存在?是否同時存在聽力下降、眩暈?有什么可能的誘因,如耳毒性藥物或噪聲暴露等?耳鳴對自己產生怎樣的影響,如焦慮、失眠等,還是已經習慣了?耳鳴發(fā)生后是否就診過,用過什么樣的治療方法,效果如何?
耳朵“體檢”,可尋找耳鳴原因
醫(yī)生除對上述病史進行詢問和采集外,還需要對患者進行關于耳朵的“體檢”。首先,需要仔細檢查耳部情況,看看耳道是否存在耵聹(耳屎)或其他異物,不少患者的耳鳴其實是由于耳道,特別是耳道深處、鼓膜表面的耵聹引起,一旦清理完耳道后耳鳴就會消失。必要時還需檢查頸部血管、顳下頜關節(jié)、甲狀腺等其他部位。如有些患者在按壓頸部血管后,耳鳴就減輕甚至消失,這就有助于醫(yī)生對搏動性耳鳴的診斷和鑒別。其次,在完成耳朵等部位的檢查后,患者就需要接受聽力學檢查和耳鳴的評估,必要時進行耳部、頭顱的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以及甲狀腺功能等相關檢驗,以此尋找耳鳴產生的原因,排查其他危害性大、需治療的疾病,并做好耳鳴的分類、分期和分級。
確定耳鳴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根據是否有明確的耳部或全身性疾病,可將耳鳴分為繼發(fā)性耳鳴和特發(fā)性(原因不明)耳鳴兩大類;對于持續(xù)時間lt;3個月的耳鳴,稱之為急性期耳鳴,而持續(xù)時間gt;3個月的則為亞急性期或慢性期(gt;1年)。通過耳鳴殘障量表(THI)等問卷的評估,可將耳鳴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并根據耳鳴癥狀的輕重不同,選擇個性化處理方案。
1.對于有明確耳部或全身性病因的耳鳴,首先需要針對原發(fā)疾病進行針對性治療。
2.對處于急性期的特發(fā)性耳鳴,可先采用激素以及改善內耳微循環(huán)等藥物為主的方案。
3.對于已經存在很長時間的亞急性期,尤其是慢性期耳鳴,則根據THI評分后的程度等級進行個性化處理。
慢性耳鳴治療,一般不建議用藥
如果慢性耳鳴對工作生活不造成一定的影響,患者可完全適應耳鳴的存在,則可不予以特別處理,沒有必要千方百計去嘗試各種藥物治療。如果耳鳴給工作、睡眠、生活造成明顯影響,一般也不建議藥物治療(除非耳鳴嚴重影響情緒,需在??漆t(yī)生指導下使用針對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的藥物),但可在耳科醫(yī)生、聽力師以及心理醫(yī)生等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下,采取包括耳鳴相關的科普宣教、個性化訂制的耳鳴掩蔽療法、聲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在內的綜合治療方法。
1.科教疏導:指導耳鳴患者正確理解耳鳴,消除其對耳鳴的恐懼心理;不輕信“久鳴必聾”“神經性耳鳴沒得治”等謠言,了解耳鳴的科學處理方法。
2.耳鳴的掩蔽療法:利用個性化訂制的聲音進行聲學掩蔽,從而緩解甚至消除耳鳴帶來的困擾,達到掩蔽治療效果。
3.聲治療:利用自然界的聲音或其他個性化訂制的聲音來達到習服耳鳴的目的。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進行定期評估,并根據耳鳴的變化及時調整方案。
4.認知行為療法:著力于改善患者錯誤認知,并結合行為訓練,去除導致患者不良情緒和行為的認知根源,緩解耳鳴帶來的困擾,提升生活質量。
長期耳鳴伴聽力損失,應佩戴助聽器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伴有長期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首先應佩戴助聽器(必須經過專業(yè)驗配)以增強聽力,在改善聽覺能力的同時,也能降低對耳鳴的感知。實際上,不少耳鳴伴有聽力減退的患者,在佩戴助聽器后就感覺不到耳鳴了,而對于極重度耳聾伴有耳鳴的患者,人工耳蝸植入不僅能夠重建聽力,往往也能緩解甚至消除耳鳴。
專家提醒,不管是突發(fā)耳鳴,還是長期存在的慢性耳鳴,一定不要寄希望于某種食物或“偏方”來解決!而是應該遵循科學的診治流程來處理!只要方法正確,耳鳴完全有機會得到緩解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