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沛湘(1906—1998),廣西中醫(yī)學院教授,首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其經(jīng)驗豐富,擅治內(nèi)科雜病及眼科疾病,尤以治療慢性肝炎、腎炎等病有獨到造詣?,F(xiàn)將其治療慢性腎炎驗方安腎湯分享如下,以饗讀者。
組成:蓮子肉20克,芡實20克,懷山藥20克,茯苓20克,冬蟲夏草10克,黨參20克,黃芪20克,杜仲10克。
功效:滋養(yǎng)脾腎,補益氣血,消蛋白尿。
主治:慢性腎炎,食欲不振,疲乏無力,腰酸腿軟,頭暈眼花,尿中蛋白、管型、紅細胞未能改善,作為治療及善后的預防復發(fā)。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解:慢性炎病位以脾腎為主,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不論急慢性,到了末期,非從脾腎論治不為功。蓮子養(yǎng)心,益腎、補脾,《本草綱目》謂:“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香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胃之果也,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芡實固腎補脾,《本草經(jīng)百種錄》云:“芡實淡滲甘香,則不傷濕,質(zhì)粘味澀,而不滑澤肥潤,則不傷于燥,凡脾胃之藥,往往相反,而此相成,故尤足貴也?!睉焉剿幗∑?、補肺、固腎,《本草正》云:“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薄侗静萸笳妗吩疲骸叭簧剿幹?,本有于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甚于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而芡實則止于脾腎而不及于肺?!避蜍邼B濕利水,益脾和胃,《本草正》謂:“茯苓,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守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彼奈杜浜?,能補肺腎健脾胃。在閩南,民眾常用于病后滋補之藥,味淡而甘,化膀胱之氣,氣化而小便利。如氣虛則加人參、黃芪,如虛損氣虛可加冬蟲夏草,《重慶堂隨筆》謂:“冬蟲夏草,具溫和平補之性。”《本草從新》云其:“甘平,保肺、益腎補精髓。”
加減:陽微陰脫、呼吸急促、脈細,加高麗參10克(另燉)、蛤蚧尾1對、肉桂2克(合研末安腎湯沖服);如腎陽不足、腰痛腳弱,金匱腎氣丸10克,安腎湯送服,每日2次;如腎虛腰痛腳腫、小便不利,金匱腎氣丸10克,安腎湯送服,每日2次、如陽虛氣虛、嘔惡腹脹、心悸不寧,右歸丸10克,安腎湯送服,每日2次;食少便溏、脘腹脹滿,香砂六君丸10克,安腎湯送服,每日2次。
按語:本方以養(yǎng)為主,養(yǎng)心、養(yǎng)脾、養(yǎng)腎,冀心氣旺,脾氣健,腎氣充,正復邪氣自除,乃治本之法,可以久用,值得師法。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