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驚心動魄的試飛瞬間到薪火相傳的航空情懷,李中華的每一次突破,都在為中國航空事業(yè)丈量新的高度。
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晨曦中,一個身影準時出現(xiàn)在跑道上。64歲的李中華步伐穩(wěn)健,平頭短發(fā)依舊精神,一身運動裝掩蓋不住軍人的干練。這位“八一勛章”獲得者的家中,客廳櫥柜里的兩件物品格外醒目:一枚由習近平主席親自頒授的“八一勛章”,承載著國家對他的最高禮贊;一架簽滿殲-10試飛員名字的模型,見證著他與戰(zhàn)友們在藍天之上用生命書寫的傳奇。從驚心動魄的試飛瞬間到薪火相傳的航空情懷,李中華的每一次突破,都在為中國航空事業(yè)丈量新的高度。
云端鑄劍
在生死邊界突破極限
試飛員被稱為“和平時期離死亡最近的人”,而李中華的試飛生涯,就是一部與死神較量的紀錄。他在18年的試飛生涯中,成功處置過空中特大險情5起、重大險情15起,安全飛行3150小時,每一次險情的化解,都彰顯著他高超的飛行技術和強大的心理素質(zhì)。
2005年5月20日,這一天成為他生命中無法磨滅的印記。當時,他與戰(zhàn)友梁劍峰駕駛某新型戰(zhàn)機執(zhí)行試飛任務,在500米高度時,報警燈乍亮,飛機突然向右偏轉,瞬間由大側滑進入“倒扣”狀態(tài),如斷線的風箏般急速墜向地面。座艙內(nèi),巨大的過載將兩人死死壓向機艙一側,塵埃彌漫中,地面的麥田與河溝已清晰可見。
“別動,我來!”李中華的聲音打破了死寂。他強忍劇烈眩暈,掙扎著騰出右手,在短短7秒鐘內(nèi)完成了一連串精準操作:蹬舵、壓桿無效后,按下退出變穩(wěn)系統(tǒng)的按鈕,飛機仍無反應;按下操縱桿上的緊急按鈕,飛機橫向擺動卻越來越劇烈。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他急中生智,果斷切斷飛機電傳操縱系統(tǒng)的總電門!就在飛機距地面僅200多米時,操縱系統(tǒng)奇跡般恢復響應。他猛地將倒扣的飛機翻轉過來,猛加油門,戰(zhàn)機最終躍出死亡線,沖上天空,寶貴的試驗數(shù)據(jù)也得以保全。事后技術專家、中國試飛院高級顧問張克榮緊緊握著李中華的手說:“這次險情來得太快太玄了!你保住的不僅僅是一架新型飛機,而是我國幾十年來上萬名科研人員智慧和心血的結晶?。 苯?jīng)測算,當時飛機處于高度1公里、速度每小時1450公里的低空超音速飛行狀態(tài),每一平方米上所承受的壓力高達9300多公斤,座艙蓋若是玻璃材質(zhì),一旦壓碎,飛行員身上瞬間就會壓上10噸重量?!澳菚r候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這是上萬科研人員十幾年的心血,絕不能摔!”李中華回憶時,語氣平靜得仿佛在講述別人的故事,而國外同類試飛中,曾多次發(fā)生飛機空中解體、試飛員無法生還的事故。
這樣的生死考驗,在他的試飛生涯中并非個例。2003年11月16日,中國西北大漠某試飛機場,42歲的李中華登上殲-10試驗機,執(zhí)行“低空大表速”試飛任務——這是被業(yè)界稱為“死亡科目”的一類風險課目,意味著一旦出現(xiàn)危險,可能的后果就是機毀人亡。該任務要求戰(zhàn)機在高空持續(xù)俯沖,并保持低空極速飛行,由于距離地面過低,一旦出現(xiàn)空中特情,幾乎沒有補救余地。
當飛機達到時速1450公里的設計速度時,李中華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為模擬戰(zhàn)機在更惡劣的條件下飛行,他開始向試驗機的副翼和方向舵施加干擾信號,戰(zhàn)機立刻開始劇烈顫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超音速狀態(tài)下,空氣與機身產(chǎn)生劇烈摩擦,當顫振達到最大值時,飛機將會解體,而他的目的就是尋找出試驗機在空中顫振解體的臨界點,所飛出的“低空大表速”將決定殲-10戰(zhàn)機定型后說明書中的低空速度上限。
“那20秒像一個世紀般漫長?!崩钪腥A后來回憶道,“當時這種狀態(tài),我要能夠克服心理的強大壓力,然后判斷飛機的狀態(tài)?!彼o握著操縱桿,在機身持續(xù)震顫中精準判斷狀態(tài),最終不僅按要求以時速1450公里的速度連續(xù)飛行20秒,還飛出了時速1453公里的新紀錄,試驗機成功經(jīng)受住考驗,完成設計目標。收到減速命令后,承受著極限壓力的李中華將飛機放慢速度,直至平安著陸。這次試飛為殲-10定型提供了關鍵的極限速度數(shù)據(jù),而他創(chuàng)造的殲-10最大飛行表速、最大動升限、最大過載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時盤旋角速度和最小飛行速度等6項國內(nèi)紀錄,至今仍是中國航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李中華和戰(zhàn)友還駕駛某型戰(zhàn)機完成被世界航空界稱為“死亡陷阱”的失速尾旋試飛,僅美俄就曾在該課目中損失過幾十架飛機、犧牲了數(shù)十名試飛員,而他們的成功,進一步拓展了國產(chǎn)戰(zhàn)機性能,填補了我國航空領域的一項空白。
智創(chuàng)佳績
從試飛先鋒到設計參與者
“或許在很多人眼里,試飛員的工作就是處理空中險情。事實上,試飛員首先是科研人員?!崩钪腥A這樣理解自己的職業(yè),他認為試飛員需要體驗航空器的真實性能,用最準確的操縱獲得試飛數(shù)據(jù),還要能主動參與到航空裝備的設計中,是科學的冒險家、飛行的先行者,還是航空理論的探索者、飛機設計的參與者。
20世紀90年代,為系統(tǒng)學習試飛專業(yè)知識,李中華和戰(zhàn)友3次赴俄羅斯國家試飛員學校學習。面對全俄語授課的復雜課程,他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白天泡在課堂和模擬器里,晚上抱著字典啃專業(yè)書籍,最終用4個月學完了其他國家試飛員1年才能完成的課程,成為我國為數(shù)不多的獲得國際試飛員等級證書的試飛員之一,還成為“蘇-27失速尾旋”和“三角翼飛機失速尾旋”教員,以及能飛“眼鏡蛇動作”的飛行員。畢業(yè)離校時,他丟掉所有的衣物雜品,按最大行李負荷帶回了積累的全部筆記和飛行資料,那些手寫的公式推導和飛行參數(shù)分析,后來成為我國試飛理論的重要參考。
即使已擁有工學學士和軍事學學士兩個學位,為了掌握高精尖航空工業(yè)前沿知識,更專業(yè)地投身試飛事業(yè),李中華又在職攻讀了西北工業(yè)大學飛機設計專業(yè)碩士學位。他還先后帶飛過一些國家的飛行員,這些外籍學員們都被他的飛行技術和航空理論知識所折服,尊稱他為“李教授”“飛行博士”。
在殲-10試飛期間,李中華作為主力試飛員,共完成57個一類風險課目,充分展現(xiàn)了“知識型試飛員”的特質(zhì)。一次,他奉命和老搭檔李存寶駕駛變穩(wěn)飛機,模擬某型飛機起飛、著陸時的飛行控制率。然而,在飛機下降到距地面只有1米時,飛機意外發(fā)生振蕩——PIO(飛行員誘發(fā)振蕩),這是電傳飛機常見的一種危及飛行安全的危險狀態(tài)。關鍵時刻,李中華絲毫不亂,準確地作出了判斷,并告訴后艙的李存寶:切斷變穩(wěn)系統(tǒng),用原機的操縱系統(tǒng)復飛。
飛機著陸后,李中華直率地提出這型飛機的縱向操縱增益過大,建議設計者至少將增益減少1/3;設計人員卻認為,操縱靈活正是這種飛機的優(yōu)點所在?!安荒転榱俗非箫w機的機動性能而增加無謂的風險!”整整2天,從飛行曲線和飛行參數(shù)論證到地面模擬試驗,設計部門最終采納了李中華的意見,消除了這一潛在風險。
這樣的技術建言,在他的試飛生涯中不勝枚舉。從駕駛桿的手感調(diào)整到座艙布局的優(yōu)化,從油門按鈕的排列到航電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他提出的10多項改進建議全部被殲-10設計團隊采納。依據(jù)李中華和他的戰(zhàn)友們拿回來的數(shù)據(jù),設計人員一步步使殲-10飛機的多項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正如航空領域專家評價:“李中華對飛機的理解,有時比設計者還要深刻?!?/p>
憑借著既懂工程設計、又精通飛行的優(yōu)勢,李中華成為部隊飛行員與飛機設計師之間的溝通紐帶,在空軍與航空工業(yè)之間建立起了有效的溝通橋梁。
薪火相傳
讓飛行夢想照進更多心田
2017年7月28日,北京八一大樓,禮兵佇立、國歌激昂,習近平主席向李中華等“八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和證書?!袄钪腥A同志是挑戰(zhàn)極限、勇爭第一的試飛英雄?!边@句簡短的頒獎詞,是對他34年軍旅生涯的高度概括和贊揚。這一年,李中華光榮退休,但“獻身航空事業(yè)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的誓言,始終銘刻在心。
退休后的李中華拒絕了很多企業(yè)的任職邀請,選擇以中國航空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的身份開展航空科普教育、追蹤無人機最新發(fā)展等。他說,要讓自己時刻處于“熱備份”狀態(tài),為國家航空事業(yè)再盡一份力。他依然保持著當試飛員時的習慣:每天早晨6點鐘起床,堅持跑步鍛煉,春夏秋冬,風雨無阻;家里收拾得利利索索,物品擺放整齊,一塵不染;飲食管理依然嚴格,體重浮動常年不超過1公斤。
他的書桌抽屜里,整齊碼放著一摞摞航空學校的邀請函和學生們寄來的明信片——這些年,他給幾十所院校講過課,有時還自己開車去給偏遠地區(qū)的孩子們講什么是試飛,什么是“飛行包線”?!耙粋€國家不能沒有敢于探險的人;一個民族,不能沒有挑戰(zhàn)極限的英雄。中國空軍要騰飛,必須有一群敢于搏擊風雨的雄鷹!”面對孩子們好奇的眼睛,他總會講述殲-10首飛的故事,講述那些在云端之上與風險博弈的瞬間,而更多向學生們講述航空飛行的魅力。他常對年輕人說:“每一個先進的航空大國、每一架先進的戰(zhàn)機,背后都站立著一群膽量超群的試飛員。有沒有這樣一批人,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廣闊的天空能飛多高、飛多遠?!?/p>
除了科普教育,李中華還被軍委機關聘請為全軍軍事訓練監(jiān)察員。2007年,他走上領導崗位后,帶出8名“科研型試飛員”,為高素質(zhì)試飛員隊伍培養(yǎng)探索了新路。同年,空軍籌建新型作戰(zhàn)訓練單位,李中華又帶隊走遍空軍所有三代機部隊,航空里程達5萬余公里,選拔出數(shù)十名尖子飛行員。他還結合自己的試飛經(jīng)歷,編寫配套教材、制作視頻資料,為航空兵部隊開展失速螺旋訓練提供了可靠依據(jù)。
他精心謀劃院校教育改革,研究提出空軍地面院校教育體系改革的目標思路、基本原則、方案設想和風險應對預案,嚴密組織成效預測和前后比對分析,形成寶貴研究成果;狠抓航理體系建設,組織編寫航理體系教材,制定新的教育管理規(guī)定和流程,推出配套的航理教育訓練大綱,以全新方式策劃開展航空兵部隊整建制飛行員航空理論競賽活動,撰寫的研究材料獲得空軍軍事理論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組織開展某型飛機失速螺旋試飛驗證工作,形成配套材料和視頻資料,為空軍部隊開展飛機失速螺旋訓練提供了依據(jù)和遵循;嚴密組織大項活動和聯(lián)合訓練,組織按綱施訓大檢查,多次率隊參加中外聯(lián)合訓練、比賽競賽,取得優(yōu)異成績。
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當殲-20、運-20、直-20等新一代國產(chǎn)戰(zhàn)機組成多個編隊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飛過時,在現(xiàn)場觀禮的李中華內(nèi)心無比激動:“幾代試飛人的夢想變成現(xiàn)實,我仿佛看到了人民空軍光輝燦爛的明天!”
無論在何處工作,李中華都會在辦公室顯眼位置,擺放一幅精心裝裱的油畫,畫中兩架戰(zhàn)機正在蔚藍的天空展翅翱翔。“這幅畫記錄著我在航校時飛行的兩種飛機,初教-6和殲-5飛機。我永遠不會忘記為什么而出發(fā)?!比缃?,這幅畫依舊靜靜懸掛在他的客廳,見證著他一生逐夢藍天的初心。從驚心動魄的試飛艙到充滿希望的校園講臺,李中華用行動詮釋著:真正的英雄,從來不是天生的傳奇,而是把使命刻進生命,把夢想融入家國的堅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