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導入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氣轉(zhuǎn)涼,晝夜溫差增大,自然景物、人們穿戴等方面相應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你注意到這些變化了嗎?到生活中去細心觀察、體驗,選取一個場景,以“校園里的秋天”為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我寫我秀
校園里的秋天
九月初的校園,綠籬正染著秋意——墨綠里洇著鵝黃,嫩黃中又摻著蒼綠,恰似調(diào)色盤未攪勻的油彩。幾簇楓葉探出頭,像不小心打翻的朱砂,在枝葉間碎成星子。風掠過廊柱時颯颯作響,雨絲忽而斜織成簾,忽而淅淅瀝瀝,將青磚路洇出深淺不一的灰。遠眺,教學樓旁,銀杏樹向陽處的葉子已變得全黃,半朝陽處的半綠半黃,陰暗處的還是油綠。近看,樹下右側(cè)的小菜園,深綠、淺綠間帶著點點紅色,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笑著、鬧著……這秋天簡直是個畫家,以獨特的方式,讓人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不覺間,風占了主角,剛伸出手,黃的、綠的、紅的葉子便紛紛起舞,轉(zhuǎn)身、翻滾、側(cè)懸,再翻滾,又向上旋舞,深情回望……瞬間,大型舞會開始了,芭蕾舞、民族舞、拉丁舞……各有千秋,想怎么跳就怎么跳,自由極了。這秋天真是個舞蹈家,在自然舞臺上盡情展示著自己的風采。
雨更是不甘示弱。小時溫柔如水,同學們撐起傘,在校園里散步,雨水打濕了褲腳,他們也渾然不覺。大時猛烈如虎,“咚咚——”打在墻壁 上,仿佛要砸出大洞:“當當——”它又跳上了車棚,仿佛要穿透護板,宣泄內(nèi)心的情感。這秋天多像一個演奏家,奏響了秋的序曲,為校園增添了一份詩意。
校園里的秋天,你怎不叫我熱愛!秋天里的校園,你怎不叫我向往!
校園里的秋天還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正等著我們用心發(fā)現(xiàn)呢!
校園里的秋天
秋天跟隨著我們的腳步,悄然進入了校園。
步入校園,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花壇。遠看草色朦朧,似頑皮的孩童在躲迷藏,綠意若隱若現(xiàn);走近看,卻見枯黃草葉間,幾星嫩綠怯生生地探著頭,恰恰印證了那句“草色遙看近卻無”,在虛實交錯中暈染出初春的詩意。
秋風里,辣椒棵墜滿果實,紅的似火,黃的如金,綠的若玉,如燈籠般懸在枝頭。風掠過,便晃出細碎的光,連空氣都被染得發(fā)燙,只一眼,饞蟲就被勾得直在舌尖打轉(zhuǎn)。
教學樓前的銀杏撐開了滿樹金黃,陽光透過葉隙,篩下無數(shù)光斑,在青磚墻上晃成流動的碎金?;▔锏木栈ㄩ_得正盛,淡紫的、橙紅的花瓣蜷成絨球,沾著晨露的花瓣被風一吹,便顫巍巍抖落幾點光??諝饫锔≈牟菽鞠?,混著走廊里飄來的瑯瑯書聲,把秋天釀得愈發(fā)濃稠。
天氣雖然轉(zhuǎn)涼,但人們的熱情卻不減。操場上,奔跑的少年汗如雨下,雖然很累,但拼搏的心促使他加快腳步。聊天的同學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不時傳來的笑聲隨著被風吹走的銀杏葉,傳遍整個操場。
秋不僅代表著季節(jié)的更迭,更是大自然寫給人間的啟示錄。當校園的銀杏把陽光釀成金箔,當梧桐在跑道上堆起時光的頁碼,我們終在落葉的脈絡里讀懂了時序的深意——每片葉子的凋零都是對土地的致敬,每顆果實的飽滿都是對光陰的應答。
愿我們在這斑斕的秋色中學會珍藏,讓成長如桂香般在歲月里沉淀,如稻穗般在豐收前彎腰,于季節(jié)的輪回里,始終向著光的方向生長。
【以上作文的小作者均系北京市懷柔區(qū)第三中學學生】
各抒己見
王老師:這兩篇都是描繪校園秋景的作文,我們先請這兩位小作者來談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感受。
朱好:我以“藝術(shù)家”的三重身份解構(gòu)秋景,主要源于對自然時序的詩性觀察:用“畫家”鋪陳色彩,捕捉到植物代謝時的生命張力;借“舞蹈家”定格落葉軌跡,因風動枝葉的隨機性暗合自由生長的哲學;以“演奏家”轉(zhuǎn)譯雨聲大小,實則想讓物理聲響與青春悸動產(chǎn)生共鳴。這種擬人化的建構(gòu),本質(zhì)是為自然現(xiàn)象尋找精神對應物,讓校園秋景成為成長敘事的視覺隱喻。
祝宇澤:我以細膩的筆觸勾勒校園秋景,借草色、辣椒、銀杏等意象營造詩意氛圍,將自然之美與少年朝氣相融。結(jié)尾升華至成長哲思,讓秋景成為生命的啟示。
李亦錫:兩位同學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去描繪秋天,都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不同之處在于,朱好同學從秋色、秋風、秋雨等無形角度展開描寫,祝宇澤同學則從小草、辣椒、銀杏、菊花等有形角度進行描寫,真讓我大開眼界。
經(jīng)驗總結(jié)
當觀察成為“用眼睛取景、用頭腦構(gòu)圖、用心靈曝光”的過程時,文字自然會從生活中生長出溫度。那我們要如何觀察呢?
1.有序多角度觀察:讓萬物成為情感的多棱鏡。
萬事萬物從來都不只有一個面,它需要我們從不同角度展開觀察。如校園,不單有學生、老師、工人,還有自然萬物。通過對自然萬物的描寫,感受校園生活、校園文化,從而表達內(nèi)心情感。
2.有悟多思維觀察: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深挖。
如果僅用眼睛掃視萬物,所見不過是冷硬的輪廓與色塊,毫無生氣可言。唯有以頭腦思索其肌理,用心靈觸碰其魂魄,方能破譯自然的情感密碼。故王國維有言:“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p>
片段示范
以顏色說吧,山腰中的松樹是青黑的,加上秋陽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淺的顏色,把旁邊的黃草蓋成一層灰中透黃的陰影。山影是鑲著各色絳子的,一層層的,有的黃,有的灰,有的綠,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兒。山頂?shù)纳珒阂搽S著太陽的轉(zhuǎn)移而不同。山顏色是永遠在那兒變化,特別是在秋天,那陽光能夠忽然清涼一會兒,忽然又溫暖一會兒,這個變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顏色也覺得出這個變化,而立刻隨著變換。忽然像有股細風替“自然”調(diào)和著彩色,輕輕地抹上層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兒。這便是濟南的秋,況且因為顏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顯然了。
再看水……大明湖夏日的蓮花,城河的綠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墒强此?,是要看秋水的。濟南有秋山,又有秋水,這個秋才算個秋,因為秋神是在濟南住家的。先不說別的,只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全憑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這些綠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它們終年在那浮著水波,做綠色的香夢。
(節(jié)選自《老舍文集》,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