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粗糙的草繩,串起了爺爺整個童年。從六歲到初中畢業(yè),他的雙手在稻草堆里磨出血泡,在煤油燈下和兄弟姐妹們一起搓出全家人的希望。那些浸透汗水的草繩,不僅捆起爺爺一家人的口糧,更是在洪水來臨時筑起守護(hù)全村人的“圍墻”。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草繩,一起走進(jìn)爺爺那個用汗水編織希望的童年。
浙江省紹興市韓浜(bαng)村,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縱橫交錯的河流從村子里穿梭而過。石橋與埠(bu)頭點綴其間,勾勒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古樹與白墻黛瓦的民居相映成趣,秋風(fēng)下的稻田翻涌成一片黃綠色的稻浪。
這里是爺爺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老家,當(dāng)我跟隨爺爺走進(jìn)太爺爺曾經(jīng)住過的房間時,突然發(fā)現(xiàn)門背后掛著一根土黃色、干巴巴的草繩。我十分好奇:“爺爺,房間里為什么有一根草繩呀?”
“萌萌,這草繩可不一般!只要看到它,小時候的事情好像就在眼前!”
20 世紀(jì)60年代的韓浜村,生活條件匱乏,村民們總要想方設(shè)法地為家里增收。那個時代,村里沒有辦廠的條件,隨處可見的稻草成了大伙開展副業(yè)的首選。于是,“搓草繩”就成了每個村民必備的手藝活。
六歲本該是玩泥巴、捉蛐蛐、到處撒歡的年紀(jì),爺爺卻已經(jīng)干起了農(nóng)活。首先,是搓草繩的準(zhǔn)備工作。爺爺告訴我,要先把稻草攤鋪在田埂或曬場上,曝曬三到五天,直至完全干燥,要不然就會發(fā)霉。再挑出長而柔韌的莖稈,這樣搓出來的草繩才會堅韌耐用。然后把成捆稻草放入河浜或水缸中浸泡個把鐘頭,等它們吸足水分變軟后再撈出來,用木槌或石硤反復(fù)捶打碾壓。
接下來,是搓草繩的方法。爺爺告訴我,他一般是獨自操作,就像搓麻花一樣搓,一只手抓著幾根稻草,另一只手飛快地轉(zhuǎn),一邊轉(zhuǎn)一邊加新的稻草進(jìn)去,這樣的草繩叫做單股草繩。有時候,爺爺把三根單股草繩的一端系于木樁上,另一端分握于兄弟姐妹手中,按順時針方向同步絞擰,使三股繩螺旋纏繞成一體。這種草繩更加粗壯,往往用來捆大件的物品。
爺爺神采飛揚(yáng)地講述著,仿佛搓草繩就像吃飯喝水一般自然。這時,我注意到爺爺手上的老繭,它們該不會是搓草繩時留下的吧?我摸著爺爺手指上的老繭,不禁心疼起來。“爺爺,你們一天要搓多久???”“每天下午放學(xué)后就開始干活啦,到了晚上,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圍坐在煤油燈下繼續(xù)干,有的搓草繩,有的用打包機(jī)打草包,還有的編草帽”我仿佛聽到了搓草繩的“沙沙”聲,打包機(jī)的“咔咔”聲,這些聲音此起彼伏,在靜謐的夜晚匯成一首獨特的交響曲。
爺爺告訴我,他會把搓好的草繩、編好的草包運到鎮(zhèn)上的供銷社去賣。那個收貨的老爺爺會戴上老花鏡,拎起草包仔細(xì)地檢查等級。說到這里,爺爺?shù)恼Z氣得意起來,臉上的皺紋像花一樣綻開?!跋氘?dāng)年,你大爺爺打的草包經(jīng)常只能賣最低的那一級,一個草包才賣兩毛錢,太奶奶氣得每次都要把你大爺爺臭罵一頓?!睜敔斖蝗毁u起了關(guān)子,“知道我做的是哪個等級嗎?能賣六毛八,那可是最高等級呢!”
最讓爺爺自豪的,還是他十歲那年夏天的抗洪經(jīng)歷。當(dāng)年,一場特大臺風(fēng)引發(fā)山洪,曹娥江水位急劇上升,生產(chǎn)隊長找到爺爺家里,希望能把草繩、草包捐獻(xiàn)出來。
“草繩用來捆綁抗洪物資,還能固定每家每戶的籬笆柵欄。大伙把爛泥石子裝滿草包,運到低矮的河道、堤壩上,一個一個地疊起來,用來加固河堤,防止洪水倒灌。隊長知道我編的草包質(zhì)量好,希望我們家能多拿點出來。你太爺爺二話不說,就把家里囤的草包都拿出來了。”
“那您舍得嗎?”我忍不住問了一句。
“眼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做的草繩、草包被搬走了,心里肯定有些舍不得。不過,要是擋不住洪水,村里的田就會被淹,家沒有了,還要草繩和草包做什么呢?這可是關(guān)系到全村人的安危??!后來,洪水退了,大隊書記還專門來家里感謝?!?/p>
看來爺爺手中的草繩不止是家里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還是全村人的“救命符”?。≌嫦氩坏?,普普通通的草繩,居然還有這么多的故事。
盡管搓草繩占據(jù)了爺爺?shù)耐晟?,卻讓他懂得了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我一時竟不知道該用苦難還是枯燥來形容爺爺?shù)耐炅?,但我能確定的是,從搓草繩的時光縫隙里透出來的微光,讓爺爺永遠(yuǎn)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指導(dǎo)教師:高翔)
喝彩:小作者以草繩為線索,串起爺爺?shù)耐昊貞?。文中的?xì)膩描寫與祖孫對話交織,傳遞出爺爺勤旁堅韌的精神。平凡物件承載著不平凡記憶,以小見大,溫暖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