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風(fēng)雅,從不囿于廟堂之高,而是以草木之心,在煙火人間靜默生長。
梔子花,盛夏時節(jié)的一抹素白,以冰肌玉骨之姿、清冽幽遠之香,在文人墨客筆下綿延千年。它曾是帝王衣袂的華貴點綴,亦是尋常百姓的避暑良伴;既承載著古人對風(fēng)骨的詠嘆,也寄托著今人對自然的眷戀。從《詩經(jīng)》的草木名錄到現(xiàn)代城市的街角巷尾,梔子花始終以純粹之白,書寫著人與自然的詩意對話。
梔子花的名字有點怪。古書上說,梔子之名,依果而來??蓷d子的果是什么樣子呢?有誰見過梔子的果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卮,酒器也,梔子象之,故名?!薄柏础庇质窃鯓拥囊环N古酒杯呢?讀科普作家王辰的《桃之夭夭:花影間的曼妙旅程》,書中有一幅梔子果的照片,才頓解心中謎團。取一朵梔子花來,將其花瓣摘盡,手中剩下的綠色花梗,便是那古代酒杯的模樣,也就是將來梔子果的雛形了?;ü0ɑㄍ泻突ㄝ鄡刹糠?。花托漸漸膨大,呈橢球形,便是古酒杯的杯身。幾根尖尖的花萼,長成狹長的觸角狀,如同古酒杯的長耳。顏色轉(zhuǎn)為金黃,便是梔子成熟的果實了。
在古代,梔子是一種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梔果金黃,從中可提取黃色的染料,使種植者收入頗豐。歷史上曾經(jīng)大面積栽種過梔子,可謂風(fēng)光一時。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若千畝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边@里的“卮”就是梔子,果實可染黃色?!败纭本褪擒绮荩た扇炯t色。在古代,紅黃兩色為皇家宮廷的御用顏色,因而這兩種染料的身價可想而知。如果誰家種植了千畝梔子或茜草,其富足可敵千戶侯。東漢應(yīng)劭《漢官儀》云:“染園出芝茜,供染御服。\"這里的\"芝\"就是\"梔子”明代詩人陳長明《迎仙客》詠梔子:“梔子房,老經(jīng)霜,曾染漢宮衣袂黃?!庇纱丝芍?,古時的梔子地位顯赫,身份尊貴,價比黃金。同時也可理解梔子為何以果得名的緣由,完全是憑果而貴?,F(xiàn)在改用化工染料,植物色素染料退出歷史舞臺,梔子果就此被冷落,人們的目光漸漸地轉(zhuǎn)向梔子花了。
梔子花有單瓣和重瓣兩種。單瓣是原始種,重瓣是后來的變種。單瓣梔子花較小,看上去非常單薄,僅有六片花瓣。香氣也淡,感覺更清幽純正。古代大面積種植的就是這種單瓣梔子,會結(jié)果。唐段成式在《酉陽雜俎》里說:“諸花少六出者,唯梔子花六出。”是說世上六瓣的花很少見,唯有梔子花六瓣。因此梔子又稱\"六出花”。巧合的是,冬天的雪花也是六角形,加上梔子花白似雪,又有清香,在炎熱的夏季綻放,給人一種清涼舒爽的感覺。南朝蕭綱有詩云:“疑為霜里葉,復(fù)類雪封枝。”宋牟巘五詩:“都將千石危,化作一林雪。盡日無別香,五月何曾熱?!毕奶熨p梔子,可以讓人心生涼意,不覺天熱。宋楊萬里《梔子花》詩:“樹恰人來短,花將雪樣年。孤姿妍外凈,幽馥暑中寒?!笨吹缴兹缪┑臈d子,頓感涼意襲人,暑氣全消。可見夏日賞梔子是一件極愜意快樂的事。只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看到單瓣梔子的蹤影了,一般只能在偏僻山野才能偶然見到。有一回,沿小區(qū)旁邊的胥浦河散步,路旁有一處綠籬修剪得格外整齊,開始也沒有在意,以為是黃楊、石楠、冬青之類的常見綠植。后來發(fā)現(xiàn)竟然綴滿了小白花,且有淡淡的梔子花香。借助昏暗的路燈光,仔細觀瞧,果然是梔子,還是單瓣梔子。葉小,蕾小,花小,六瓣。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單瓣的梔子,也是唯一一處長有單瓣梔子的地方。后來多次去看,主要是想看看是否會結(jié)果,結(jié)與書上一模一樣的梔子果。
如今最常見的是重瓣梔子,也叫大花梔子。因花形似牡丹,又叫牡丹梔子。大花梔子盛開時,花朵圓潤飽滿,花瓣繁多,擠疊在一起,很像一團揉皺的白紙。古人則說其像一只白色的蟾蜍,故梔子別名白蟾。好有詩意和想象力的名字。然而,讓我意外和尷尬的是,白蟾竟是學(xué)名,重瓣梔子才是別名。重瓣梔子花大,且有濃郁的香味。鄭逸梅在《花果小品》里說它為“夏花之最馥郁者,不可近鼻嗅領(lǐng),因刺激太甚也”。汪曾祺則形容它說:“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有人不習(xí)慣這種直沖腦門的香氣,以為俗氣。
不過母親喜歡。小時候,住的是土墻草屋,梅雨季節(jié),家中地濕霉味重,蚊蠅又多。母親會在堂屋的飯桌上放一碗水,水中養(yǎng)許多梔子花,有的正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濃濃的梔子花香彌漫開來,空氣頓時清新了許多。母親也將梔子花懸掛在我們的蚊帳里,一可祛除夏季汗味,二可防蚊蟲叮咬,有助睡眠。母親還將梔子花別在我們的衣襟前,戴在妹妹的發(fā)梢上,或放進我們的書包里。母親說,身上有香味,老師會喜歡你,同學(xué)們也愿意跟你玩。只是重瓣梔子是不結(jié)果的,所以平常很難見到梔子的果實。
清李漁著有《閑情偶寄》在他看來,梔子雖然平常,名氣不及玉蘭,卻長得與玉蘭相像。玉蘭花開時最怕下雨,而梔子不怕。玉蘭花一齊開放,一齊凋落,一陣風(fēng)似的開過,花期太短。而梔子則次第開放,持續(xù)開放,花期長達四五個月。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梔子樹稍矮了些,要是能長過屋檐,就完美了,春天就沒有什么遺憾了。
我家樓后有一株紫玉蘭,因為前有高樓遮擋,比別處的玉蘭要開得晚些。每年立春后,枝頭便開始孕育花蕾。每根枝條的末端,都托舉著筆頭一樣的小花苞。一棵高過屋頂?shù)拇髽?,該有多少枝頭,多少花蕾??!若像梔子花一樣節(jié)省點開,一天開這么二三十朵,精打細算,細水長流,該開多長的時間啊??捎裉m花偏不,性子急,一夜醒來,傾其所有,全都綻放了,沒有一朵遲疑。滿樹都是紫紅色的花朵,連一片葉子都等不及長出。遠遠望過去,像一團大火球,像一只大燈籠,像宮殿里富麗堂皇的燈盞,讓人感到春天的喜慶和熱烈。遺憾的是好景不長,前后也只熱鬧了一個星期左右,就急匆匆謝幕收場了,只落下一地殘紅,令人感傷。中間若遇降雨,花期更短。記得去年在玉蘭花花期就下了一場雨,那些花兒只開了三四天就香消玉殞了,美景是如此的短暫,讓人滿是遺憾和憂傷。
絕大多數(shù)花都懼怕風(fēng)雨,唯獨梔子花例外,不僅不畏風(fēng)雨,相反,雨中的梔子更顯精神,充滿生機。古人發(fā)現(xiàn)梔子這一與眾不同的特性后,紛紛出門在雨中觀賞。久而久之,“雨中賞梔”就成了一種習(xí)慣和時尚。唐王建《雨過山村》寫道:“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碧祈n愈《山石》曰:“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一場新雨過后,梔子花開得更大、更舒展、更精神,一個“肥字真是絕妙,也更加彰顯梔子花不懼風(fēng)雨的風(fēng)骨和魅力。
若說雨中的梔子如勇士般諷爽,月下的梔子則似隱士般清冷。一剛一柔,一鬧一靜,皆是古人品讀自然的哲學(xué)。
月光皎潔,梔子花潔白。在明月的映照下,梔子花更顯素雅之色與清幽之香。月下看梔子花,更有一番韻味。自宋代開始,月下賞梔也逐漸流行起來。南宋朱淑真《水梔子》寫道:“一根曾寄小峰巒,薝卜香清水影寒。玉質(zhì)自然無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彼畻d子是重瓣梔子的變種,葉小狹長,形似雀舌,又名小葉雀舌梔子?;ò陮哟屋^少,通常為兩三層,但花朵多,花量大。水梔子較矮,適宜盆栽。詩人認為室內(nèi)盆栽的水梔子花,最適合移到月光下觀賞,其清冷的氣質(zhì)與月光相得益彰,更顯高雅。南宋袁說友《致盆梔子于同年樓大防天官》寫道:“一輪月影漲幽香,碧玉釵頭白玉妝。持似此花供燕幾,玉堂端可壽萱堂?!币惠喢髟孪?,詩人捧一盆梔子,置于茶幾上?;ò隄嵃兹缬?,枝葉如碧玉釵頭。月影婆娑,梔香彌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為母親祝壽。花好月圓,其樂融融,共享天倫。明沈周《梔子花詩》寫道:“雪魄冰花涼氣清,曲闌深處艷精神。一鉤新月風(fēng)牽影,暗送嬌香入畫庭?!痹娙藢d子花比作“雪魄冰花”,形容其潔白如雪,清涼如冰。曲闌深處,梔子花正在盛開。一彎新月下,微風(fēng)吹拂,悄然將梔子花的嬌香送入畫庭之中。
古人對梔子花情有獨鐘,吟誦無數(shù)。白天看不夠,還要月下看;晴天看不足,還要雨中看。如此殷勤和沉迷,唯一的解釋是,梔子花太美、太誘人了。人們舍不得浪費這美好時光,珍分惜秒,只想把這份美麗全部珍藏在心里,鐫刻在記憶中。
梔子是常綠灌木,個頭雖矮,卻與松柏一樣,能夠抵抗寒冷,秋雨冬雪不能改其顏,凋其葉。記得兒時的故鄉(xiāng),每到秋冬季節(jié),門前屋后的槐樹、柳樹、棗樹、桃樹,包括地上的各種雜草,全都凋落枯黃了,只剩下田里的麥苗、園中的青菜、墻角的梔子、檐下的冬青還是綠的。
梔子的獨特之處在于,她不僅以茂葉挺立于嚴冬,也以素花抗?fàn)幱谘紫模瑮d子兼具了松柏和蓮花的品質(zhì),這是非常難得的。難怪杜甫也說:“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睏d子花與眾多樹木相比,確實比較少見。
三
梔子花雖冰清玉潔,卻也是尋常百姓花,在民間廣為種植。記得小時候,自家菜園的西南角栽有一株梔子。夏日花開時,莊鄰或路人都會來采摘。只是采摘時要跨過籬笆,進到菜園里來,難免將籬笆踩得東倒西歪。母親沒有辦法,只好收攏籬笆,將梔子隔出菜園,方便大家采摘?;ㄆ诮Y(jié)束后,再將梔子圈進園中。梔子花一般是傍晚時分開,一直開到天亮,所以采摘要待晚或趁早,遲了就只能空摘枝了。要欣賞梔子花也是如此,遲了花都被別人摘光了。白天的枝頭只有青澀的花骨朵,很難看到花開滿枝頭的景象。那時還沒有禁止摘花的規(guī)定,隨手摘花也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說來也奇怪,其他花一般沒人摘,像蜀葵花,我們又叫它太陽花,像野菊花,還有打碗花,沒有人碰它們。唯有梔子花,只要一開,就會被人一搶而光。
大花梔子無種子,一般可用扦插的方法繁育。小時候不懂扦插的常識和技巧,折來一些梔子的枝條,以為插到土里就能活,不知道要剪掉一些枝葉,要遮陰,還要經(jīng)常澆水。那時也沒有促進生根的生根粉,插下去的枝條,往往成活率極低。母親告訴我們,插到秧田里,容易成活。記得有一年,妹妹將折下的枝條扦在秧田里,每天都去看它,直至成活。不承想收割水稻時,忘了提醒母親,結(jié)果好端端的梔子苗被攔腰割斷了,妹妹因此大哭一場。還有一種叫壓條的方法,成活率很高,這是老師課堂上教的。在梔子上,選一較細的枝條,用小刀在中間處剝?nèi)ヒ蝗淦?,再將枝條扳倒在地,用石塊或土塊壓住傷口處,十天半月后,傷口處便會生出根來。用鍬挖斷,連枝帶土移栽即可。
鄭逸梅在《花果小品》中教人扦種月季的方法也很管用,可借鑒。取一竹管,用刀劈開兩半備用。選一枝條,仍然用刀環(huán)剝一缺口,再將兩半竹管合攏在缺口處,用線繩扎牢。管中空隙填滿泥土,澆透水分。等管中的枝條生出根須,剪斷枝條,拆去竹管,移入土中,便大功告成。
梔子花開的時候,恰值學(xué)生畢業(yè)的季節(jié),因此又被稱作畢業(yè)花。有一首名為《梔子花開》的歌曲,深受學(xué)子們的青睞:“梔子花開,so beautifulsowhite,這是個季節(jié),我們將離開,難舍的你,害羞的女孩,就像一陣清香,縈繞在我的心懷。梔子花開,如此可愛,揮揮手告別,歡樂無奈?!泵磕炅拢?dāng)梔子花開的時候,當(dāng)《梔子花開》唱起的時候,又將有一批孩子畢業(yè)離校了。他們戀戀不舍,在校園里到處游蕩,整天忙于留影、合影、簽名、寫祝福語,最后,終于放開手,再揮揮手,轉(zhuǎn)身走出了校門。
小區(qū)城河對岸是個城中村,一條新筑的柏油路從中蜿蜒穿過。晚飯后,我喜歡去那里散步。路面很寬,路燈很亮,行人很少。路兩旁是新栽的紅葉石楠樹,和剪得光禿禿的紫薇。路的盡頭,有一株梔子引起我的注意。說是一株,其實只有半株,另一半因延伸到路面上,有礙通行而被砍掉,刀斧的痕跡明顯,白森森的傷口讓人心疼。它的根緊貼著路邊,按理應(yīng)當(dāng)要被砍掉或被挖掉。我猜想,當(dāng)時這里應(yīng)是一戶人家的庭園或菜地,梔子就長在一角。因為拆遷征用,主人帶走了全部物品,最后只剩下這株梔子。主人有心帶走它,又無能為力。連自己都寄人籬下,臨時租的房子,實在無處安置它,只好狠心丟下了它。修路的人看到了它,也認出了它是一株梔子,從一開始就不忍心將其砍掉,一直保留著,等到路修好了,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狠心將其一半砍去,讓另一半存活了下來。
劫后余生的梔子,驚魂未定地長著,提心吊膽地開著。它的枝葉全部傾向路的外側(cè),不敢越雷池一步,伸展到路的中央來。葉片稀疏微黃,花朵瘦小,花期也略有延遲。但還是那樣的香,那樣的白?!盁o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币琅f是杜甫的那首梔子花詩一—無意將你移栽至此,又無情把你遺棄于此,難能可貴的是,你沒有一點怨恨,也沒有絲毫自卑,依舊守著那份初心,開一身潔白,吐芬芳氣息,替我們裝扮這可愛的人世間。
如今的梔子花,雖褪去了染就龍袍的榮光,卻以另一種姿態(tài)扎根人間。無論際遇如何,她始終捧出一簇素白,以香氣療愈城市的喧囂,以堅韌回應(yīng)歲月的更迭。或許,這便是梔子花給予現(xiàn)代人最溫柔的啟示:真正的風(fēng)雅,從不囿于廟堂之高,而是以草木之心,在煙火人間靜默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