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依靠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來獲取知識和技能。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從多個層面有力地推動了學生的全面成長。
一、語文知識與技能的提升
在初中語文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深入探究特定主題或問題的需要,必須廣泛閱讀相關文本資料。這種具有明確目標和指向性的閱讀,促使學生不再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瀏覽,而是帶著深度思考去理解、剖析和整合信息。例如,在“古代詩詞中的山水意境”學習項目中,學生不但要體悟《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對廬山瀑布豪邁氣勢的描繪,還要領會《山居秋暝》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所營造的清幽靜謐的山間夜景。通過對比不同詩人對山水的獨特刻畫,學生能更深刻地洞察山水意境的多樣性及詩人蘊含其中的情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在模仿此類詩詞寫作時,學生學會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描繪自然景色,增進寫作技巧。
項目式學習通常要求學生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展開協(xié)作。學生必須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同時傾聽并理解他人的意見。例如,在“校園文化節(jié)活動策劃”學習項目中,學生需要共同商討活動方案,每個人都要闡述對于活動主題、形式、流程等方面的設想。比如,有同學提議舉辦詩歌朗誦比賽,認為這樣能夠展現(xiàn)同學們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情感傳遞能力;有同學建議舉辦書法展覽,強調其能夠彰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此過程中,他們不斷錘煉口語表達能力,學會運用合適的語氣、語速和肢體語言來增強表達效果。
項目式學習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深度探究文學作品和文化現(xiàn)象的平臺。比如,在“經(jīng)典文學作品改編與比較”學習項目中,學生要對經(jīng)典作品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等進行重新解讀和改編,與原著進行比較分析。對《紅樓夢》,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作出改編,如將寶黛的愛情故事改編為現(xiàn)代校園版,在改編中深入思考原著中人物性格特點、社會背景以及作品所反映的封建家族的興衰。通過與原著對比,學生能更深人理解曹雪芹筆下細膩的人物刻畫和復雜的社會關系,培養(yǎng)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在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學作品時,學生能更深刻地認識到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理解文化背后所蘊含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念,拓展文化視野,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對多元文化的尊重。
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語文項目式學習往往以一個真實且復雜的問題作為起點,例如“如何通過語文活動提升校園文化氛圍”。學生要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和各種方法去剖析問題、提出假設、收集證據(jù),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嘗試多種解決途徑,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方案,從而有效地鍛煉了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比如,學生首先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同學們對校園文化活動的興趣和期望,然后分析調查結果,提出舉辦文學講座、詩詞大會、戲劇表演等多種活動方案的假設。接著,他們收集其他學校類似活動的成功案例作為參考,評估每種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最終,綜合各種因素確定具體的活動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和優(yōu)化。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助于他們應對學習中的挑戰(zhàn),更為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要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評估和判斷,這就要求他們具備批判性思維。比如,在“網(wǎng)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的比較研究”學習項目中,學生要對網(wǎng)絡文學和傳統(tǒng)文學的特點、價值進行深入分析。他們會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文學如《斗羅大陸》《斗破蒼穹》等通常具有更新速度快、情節(jié)跌宕起伏、與讀者互動性強等特點,但存在質量參差不齊、文學性較弱等問題。傳統(tǒng)文學如《吶喊》《彷徨》等則具有深刻的社會洞察力、精湛的語言藝術和持久的文化價值,但在傳播方式上相對較為傳統(tǒng)。通過比較,學生能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不盲目跟隨他人的觀點,從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項目式學習鼓勵學生提出新穎的想法和獨特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創(chuàng)意寫作工坊”學習項目中,學生能突破傳統(tǒng)寫作模式,嘗試新的文體、題材和表現(xiàn)手法。有學生以游戲的形式創(chuàng)作故事,讓讀者通過選擇不同的情節(jié)走向決定故事的發(fā)展;有學生將詩歌與繪畫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獨特的藝術作品。這有助于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項目式學習給予學生較大的自主空間,使他們能根據(jù)自身的興趣和需求確定研究方向、制定學習計劃。在“地方文化的語文呈現(xiàn)”學習項目中,學生能自主決定是研究地方的民俗風情、歷史遺跡還是特色美食,自主安排時間進行資料收集、實地考察等活動。比如,對民俗風情感興趣的學生,會主動去采訪當?shù)氐睦先耍私鈧鹘y(tǒng)節(jié)日的習俗和背后的故事;對歷史遺跡感興趣的學生,會查閱地方志和相關史書,探究遺跡的來龍去脈。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評價,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塑造
項目式學習因其生動、有趣、貼近實際的特點,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校園文學雜志的創(chuàng)辦”學習項目中,學生從策劃欄目、征集稿件、編輯排版到最終出版,全程參與其中。他們不但要思考如何設置吸引人的欄目,如“青春筆觸”“校園心聲”等,還要精心挑選優(yōu)秀的稿件,從眾多投稿中篩選出文字優(yōu)美、立意新穎的作品。在編輯排版的過程中,學生要斟酌字體、字號及配圖等,以使雜志美觀易讀。這種親身經(jīng)歷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不再認為語文學習是枯燥的理論知識背誦,而是充滿趣味和挑戰(zhàn)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
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通常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任務,每個成員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比如在課本劇《桃花源記》的排演項目中,負責道具的同學要精心準備符合劇情的道具,保證演出的真實性;負責服裝的同學要根據(jù)角色特點設計合適的服裝,展現(xiàn)人物形象;負責表演的同學要深入理解角色,通過精彩的表演展現(xiàn)故事的魅力。這種共同的目標和相互依存的關系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務,為團隊的成功貢獻力量。在團隊合作中,學生要相互支持、協(xié)作、溝通,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項目式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團隊的協(xié)作,成功完成一個初中語文項目時,他們會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詩歌朗誦會”項目中,學生經(jīng)過反復的排練和精心的準備,在舞臺上展現(xiàn)出自己的風采,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和贊譽。他們不但準確把握了詩歌的情感,還學會運用恰當?shù)恼Z氣、節(jié)奏和肢體語言進行朗誦。比如,在參加完“漢字聽寫大賽”項目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后,學生會更有信心地去參加其他語文競賽活動,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能力極限。
初中語文項目式學習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升他們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塑造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可以說,語文項目式學習模式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多維動力,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強大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