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年的一天,有一個叫甘英的中國官員,站在碧波連天的波斯灣岸邊,苦苦思索著。他在考慮要不要準備船只橫渡波斯灣,繼續(xù)向西行進。當時的中國人早已聽說,在西方有一個跟中國一樣強大的帝國,中國人把它看成西方世界的另一個中國,直接把它命名為大秦。這個大秦就是當年的羅馬帝國。西域都護班超命甘英帶團西行,希望能跟大秦建立聯(lián)系。
甘英所率的使團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最后來到波斯灣邊。甘英去找見多識廣的安息國商人買船準備渡海。安息國在現(xiàn)在的伊朗一帶。那里的人眾口一詞地告訴他,這片海很大很大,就是順風順水,也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對岸;如果遭遇風暴,或者風向不對的話,要兩年的時間才能抵達對岸。而且海上風急浪高、險惡莫測,已經(jīng)有無數(shù)船只葬身海底??傊?,安息國人對甘英進行了各種勸說和阻撓。
那么,安息國人為什么要夸大其詞,千方百計地阻止甘英西行呢?
這跟絲綢有關。
公元前53年,羅馬執(zhí)政官克拉蘇帶領7個軍團越過幼發(fā)拉底河,進攻安息。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卡萊戰(zhàn)役。戰(zhàn)場上,一向強壯驍勇的羅馬人氣勢洶洶。安息人只能站在遠處放箭,小心翼翼地招架。一天中午,安息國名將蘇萊那率領騎兵隊突然出現(xiàn)。他們人手一面繡著金絲的絲綢戰(zhàn)旗。那些戰(zhàn)旗在天空中翻卷飄舞,閃爍著炫目的光芒,幾乎遮住了頭頂?shù)奶炜铡?/p>
羅馬人看得眼花繚亂,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景。他們以為安息人使用了某種魔法,或者得到了神的助力,一時間驚恐萬狀,倉皇潰逃。結果,安息軍隊以少勝多,打敗了羅馬軍團??死K戰(zhàn)死,兩萬多名羅馬士兵血染沙場,一萬多名羅馬士兵淪為戰(zhàn)俘。
這一事件被記載在《古代絲綢史》里。歐洲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這些繡著金絲的彩色戰(zhàn)旗,是當時羅馬人所見到的第一批絲綢織物。后來,羅馬人知道導致他們慘敗的絲綢戰(zhàn)旗不是安息所產,而是來自一個更加遙遠的國度,它的名字叫作賽里斯。
賽里斯出產的絲綢華麗柔軟、輕若浮云,讓當時的羅馬人徹底瘋狂。據(jù)說,有一次愷撒大帝穿上絲綢長袍去觀看表演,華麗的絲綢讓在場的貴婦人羨慕無比。一時間,絲綢成了古羅馬的時尚。在當時的羅馬市場上,絲綢跟黃金一樣昂貴,一兩黃金買一兩絲綢。
羅馬人口中的“賽里斯”就是中國。從中國到羅馬,這中間有漫漫長路。路途上有沙漠戈壁、高山大海,還有很多強大得不能隨意招惹的國家。羅馬人對賽里斯這個國家?guī)缀跻粺o所知,對絲綢是怎么生產的也一無所知。
唯一能解答他們疑問的是古羅馬作家普林尼。在他的科學著作《自然史》里,賽里斯人從樹葉中摘取白絨絲,放在水里漂洗干凈,然后由婦女們繅絲、紡線,最后制成絢爛多彩的絲綢。他還說,賽里斯人有著紅頭發(fā)、藍眼睛,舉止溫和,很少與外人接觸。
這些神秘美麗的絲綢,一直由安息國的商人從中國買來,然后高價倒賣到羅馬。安息國是中國與羅馬絲綢貿易的中間商。他們當然不愿意讓中國官員與羅馬建立直接的貿易關系。
波斯灣的風輕輕吹拂著甘英的衣裾,海面上跳躍的陽光使他微微感到眩暈。他站在那里沉思了很久。也許他不愿意承擔葬身海底的風險,也許去國已久的他突然返鄉(xiāng)心切。就在夕陽接近海平面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就此止步,打道回國。
甘英的這一轉身,使當時東西方兩個最強大的國家錯失了互相了解的寶貴機會。其實,當時的羅馬也在試探著跟盛產絲綢的賽里斯國直接聯(lián)系。公元166年,羅馬帝國的使者到達中國,為東漢皇帝獻上了象牙、犀角等貴重禮品。這是歐洲和中國的第一次直接聯(lián)系。這件事被記載在《后漢書》里。
如果當時甘英沒有轉身,而是帶著使團乘船前行,最后抵達羅馬,讓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相遇,也許世界文明史會有不同的走向。
(忘憂草摘自《少年新知》2025年第6期,薛凱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