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壓力常常來源于完美主義。
有男人味,會做家務,會講甜言蜜語,還能賺錢養(yǎng)家,有房有車,對妻子以外的女人全都不屑一顧,對小動物很溫柔,能夠保家衛(wèi)國……如果妻子堅信這種無懈可擊、渾身全是優(yōu)點的男性是真實存在的,自然會對干啥啥不行的丈夫怒火中燒。
各科成績優(yōu)秀,運動細胞發(fā)達,樂器也玩得不錯,內(nèi)務整理得井井有條,且彬彬有禮,天資聰穎,膽大心細,待人慷慨,性格堅毅,還是從不會惹人忌妒的俊男靚女……一旦深信世上有如此優(yōu)秀的孩子存在,自家孩子要是達不到這樣的標準,誰能忍住不好好教訓一番呢?
在我們所知道的理科天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完全沒有好好拾掇自己的意識,這是因為他們腦中的“虛擬世界”太活躍,無法與眼前的現(xiàn)實世界融合,所以無法實現(xiàn)虛擬與現(xiàn)實的平衡。
太沉迷于腦海中的事物,就會在認清現(xiàn)實事物上花費更長的時間,無法利索地完成日常小事,最終結(jié)果就是東西用完亂放、衣服脫了亂丟、事情做到一半就撒手不管。不管是任務還是物品,總之就是沒辦法厘清。這就是一些理性思維活躍之人的典型特征。
如果拼命想把這樣的孩子培養(yǎng)得彬彬有禮、一塵不染,或許一個潛在的天才少年就會悄無聲息地消失;但若他連正常的社會生活都無法適應,則根本算不上是長大成人。
父母需要控制好以上風險,如果盲目堅信沒有損失、唯求獲益的“完美主義”,只會招致不幸。
所以,當看到自家小孩沒辦法把自己拾掇得井井有條時,不如就將其當作孩子的個性來看待吧!換個角度想想,我家小孩可是擁有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呢!這是不是同樣令人欣喜呢?
丈夫和妻子,在面對上述問題時也是如此。如果對方改掉了稀里糊涂、磨磨蹭蹭、事情做一半就撒手不管等小毛病,在某種程度上,他的個性也會消失,你愛上這個人的理由(不拘小節(jié)、想象力豐富、有毅力等)便也隨之消失。
不過,倒也不用擔心。因為這些都屬于大腦的個性,不是想改就能改掉的。即便努力改正這些小毛病,也只會無功而返。而試圖修正小毛病這一行為,正是家庭壓力的主要來源。
“已經(jīng)說過多少次了,為什么總是亂放東西?”生這種氣毫無意義,因為“肇事者”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樣。但凡遇到這種情況,就問問對方是不是有什么困難,如果你提醒多次對方都改不了的話,那你就要考慮是不是應該換個方式來應對了。
就在昨天,我家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狀況。兒子把衣服脫下來,隨手就放在衣帽間門口的走廊上,這一幕剛巧被我丈夫看見了。作為家中一絲不茍的“洗衣隊長”,丈夫當場就發(fā)火了:“說過多少次了,不要隨便把衣服扔在這兒,要掛上!這臭毛病怎么老是改不掉呢?不管有什么急事,都必須先把衣服掛在衣架上!”
兒子當時正在廚房里跟我一起準備晚飯。聽到這話,我提高音量對丈夫說:“你也真是的!你吃了多少年兒子做的飯了,就一件衣服而已,你幫他掛起來又能費多少力氣?”“這是兩碼事!我說的是修養(yǎng)問題。”丈夫當場反駁。每次他路過衣帽間走廊看到這番光景,就會發(fā)火。見此情形,我便悄悄替兒子把衣服掛上,還噴了點殺菌除皺噴霧。完成這些也就花了不到半分鐘。
其實我家衣帽間的使用頻率一向很高。這個衣帽間位于剛進玄關、登上臺階之后正對面的地方,右邊是衛(wèi)生間,左邊是一體式廚房,再往上一層就是兒子的臥室。一進門,他就會不自覺地在門口脫掉外套,隨便放下書包,徑直往屋里走去。
再挪個50厘米,就能把書包好好地放在固定的地方,掛外套的衣架也就在1米開外。如果兒子能自覺把外套和書包放在該放的地方,那固然是好事,但由于他還要負責準備晚飯,所以進門后他總會直直朝著樓梯盡頭的冰箱而去。多虧有兒子幫忙,我們一家人才能每天享用豐盛的晚餐,所以放包、掛衣服之類的小事,讓他人代勞是沒什么不可以的。
今年我們搬進新房子之后,這套機制一直運轉(zhuǎn)良好,我們一家人也得以和諧共處。而在之前住的房子里,兒子丟外套的地方離衣帽間實在太遠,為此我也常因丈夫無休止的嘮叨和兒子隨手亂丟東西的習慣而惱火。當時我就想,裝修新房子時要將避免“亂丟亂放衣服”作為房屋設計的前提。這個想法真正付諸實際后,爭吵明顯減少了許多。
第二天一早兒子看到自己的外套平平整整地掛在衣架上,還特意跑過來對我說了一句:“謝謝老媽幫我掛衣服!”
有個朋友說,她家里的燒水壺是個尺寸很小的茶壺,她丈夫燒水時總會把水灑得到處都是。每次看到丈夫笨手笨腳的樣子,她就非常生氣。
我?guī)退治觯骸耙悄憷瞎娴挠貌缓眯〔鑹兀纱鄵Q成高中橄欖球部里用的那種大號茶壺,你覺得怎么樣?”
她立刻就接受了這條建議:“大茶壺還真是挺配他的呢!”
家中無大事,只要對任何事情都上點心,就完全可以避免家人翻來覆去地為了同一件事而發(fā)無謂的脾氣。
如果你的家人也常因為同一件事反復發(fā)火,與其試圖改掉家人的“毛病”,不如另辟蹊徑,換種方式看待這些小習慣,這樣會輕松得多。早早接受對方根本無法達標的現(xiàn)實,你就能很快找到其他方法來適應現(xiàn)狀。
一點小小的改變,有時甚至能挽救一個家庭的命運。
(若 子摘自東方出版社《家人的使用說明書》一書,李小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