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歷史學視野中的紅巖精神研究(1978-2019)》新書發(fā)布學術交流活動在西南政法大學舉行。
據(jù)介紹,《歷史學視野中的紅巖精神研究(1978一2019)》由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全書共42萬字,全面梳理了紅巖精神研究從1978年至2019年間的歷史進程、研究成果與理論建構。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資料研究編寫工作小組組長李忠杰向新書發(fā)布發(fā)來賀信。他表示,該書是在深厚學術積累基礎上完成的一部系統(tǒng)性成果,全面梳理了紅巖精神研究40余年來的發(fā)展脈絡,回顧了研究深化的歷史進程,精準評析了研究中的新觀點、新方法與新方向,充分展現(xiàn)了紅巖精神在全國范圍內的理論成果與現(xiàn)實影響。
重慶史研究會名譽會長、重慶市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周勇回顧了該書的寫作緣由與心路歷程。他表示,該書凝練出“歷史學視野”這一核心理念,系統(tǒng)梳理了1978年至2019年間我國歷史學界對紅巖精神研究的發(fā)展軌跡。全書堅持政治性與學術性的統(tǒng)一,精準地厘清了紅巖精神與中共南方局歷史及黨革命精神譜系的內在邏輯。
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樊偉表示,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深根植于重慶,也深深融入西南政法大學的發(fā)展血脈。此次出版的《歷史學視野中的紅巖精神研究(1978-2019)》是作者周勇在西南政法大學任兼職教授期間的重要成果,體現(xiàn)了西政持續(xù)推動紅巖精神學術化、體系化研究的階段性成就。
“紅巖精神的研究不僅是黨史研究的重要方向,更是推動社會發(fā)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時代課題。”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然希表示,理論研究、出版實踐與學科建設之間應形成更加緊密的互動與協(xié)同,共同推動紅巖精神更高質量傳播。
在隨后進行的交流發(fā)言中,多位專家聚焦革命文物研究、思政教育、黨建工作、紅巖文化傳播等視角,對該書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與會人員圍繞如何加強新時代紅巖精神研究協(xié)同機制建設、推進黨史與史學融合研究、拓展紅巖精神學術傳播邊界等議題開展深人交流。
(本文轉載自新華社客戶端重慶6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