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小姨是一個特別愛干凈的人,總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她偏偏喜歡吃長沙臭豆腐。她每次從長沙回來,帶給我的伴手禮中必有不起眼的臭豆腐。
‘初聞?chuàng)浔浅?,細嗅誘香濃?!边@句詩說的正是長沙最負盛名的美食一臭豆腐。記得我第一次嘗試吃臭豆腐的時候,一股奇怪的味道飄向鼻腔,我不由得捏緊鼻子。小姨在一旁不斷地鼓勵我:“嘗一口,可好吃啦!”我鼓起勇氣,咬下第一口后,辛棘的湯汁在口中爆開,酥脆的外皮裹著嫩滑的豆腐,瞬間讓人‘辣得冒汗,香得停不下來”。這種“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矛盾味覺體驗正是臭豆腐的魅力所在。
長沙臭豆腐的外表并不起眼,黑如墨玉的豆腐塊浸在特制的鹵水中,發(fā)酵后的獨特氣味能飄香十里”??蓜e被它的氣味嚇跑!當把它投入滾燙的油鍋時,滋滋”的聲音仿佛在慶祝美味的誕生。炸至外皮焦脆后,師傅用筷子將豆腐戳個小洞,澆上鮮紅的辣椒汁、翠綠的蔥花和蒜末,一碗“外焦里嫩、香辣四溢”的臭豆腐便躍然眼前。一塊塊黑黑的臭豆腐就像“穿黑西裝的紳士”,外表低調(diào),內(nèi)有乾坤。
臭豆腐的制作充滿智慧:豆腐需用稻草層層疊放發(fā)酵,再經(jīng)秘制鹵水浸泡,每一步都考驗手藝人的技藝。老一輩長沙人說,火宮殿的臭豆腐曾是毛主席回鄉(xiāng)必嘗的美食,如今更成為“非遺”文化的代表。街邊攤位上,老板麻利地翻動油鍋中的豆腐,金黃的油泡里,一個個“黑煤塊”歡快起舞,最終化作游客腦海中熱氣騰騰的城市記憶。吃完臭豆腐之后,唇齒留香,連風里都飄著長沙的味道。
長沙臭豆腐,用“臭”征服了世界的鼻子,用“香”留住了食客的心。這抹獨特的“香 2味,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脈。它不僅是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更是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承載著長沙人“辣不怕、臭不厭”的豪爽性格。
(指導教師 魏可喜)
簡評
本文以“香”味為線索,將長沙臭豆腐的味覺體驗與城市文化記憶巧妙勾連。小作者從個人情感切入,通過“小姨的伴手禮”“第一次嘗試”等生活化場景,賦予美食溫情的底色。文中感官描寫尤為出色,辛辣爆開、酥脆裹嫩滑等短句調(diào)動味覺與觸覺,而“黑如墨玉”“穿黑西裝的紳士”等比喻兼顧視覺美感與哲理意趣。對制作工藝的溯源與歷史典故的穿插,既夯實文化厚度,又讓煙火氣與文人氣相得益彰。全文如臭豆腐般“外樸內(nèi)秀”,以舌尖滋味寫盡一方風土,堪稱生動鮮活的城市文化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