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我想把文身機的零件裱起來可以嗎?”“請問可以裱我家鄉(xiāng)的青瓦片嗎?”……“魯大爺裝裱工作室”的主理人范偉浩每天都會收到稀奇古怪的物件:一件球衣、一疊車票、一張專輯、一只風箏、一麻袋八角花椒,甚至是一張餐巾紙??此屏畠r的東西,在他眼里都是無價之寶,因為物件上寄托著顧客的情感和人生故事。經(jīng)過精心設計,他把這些看似無用的物品裱進畫框里,變成藝術品。4年多來,他已經(jīng)為1萬多人裝裱過物品,也收藏了1萬多個人生故事。
從裱字畫到裱球衣
范偉浩1990年出生于廣東云浮,2009年考入湖北美術學院壁畫與綜合材料繪畫系。本科畢業(yè),在招聘市場接連碰壁幾次后,他和幾名志同道合的同學一合計:不如自己創(chuàng)業(yè),就在學校旁邊開了一家裝裱工作室,因為追求魯班精神,故取名“魯大爺”。
最初,他們只是裱字畫,主要為學校里的師生服務。武漢的江邊有一個木材市場,他們在市場選原木、切樹皮,拿回來一根根裁成框條,上木蠟油。手工制作的精美畫框深受師生的歡迎,在學校周邊漸漸打開了名氣。
看到電商日益火爆,范偉浩決定進駐淘寶。當時,同行當?shù)牡昙屹u的相框,要么鑲了金邊,要么刷了五顏六色的油漆,遠不如他們手工打造的木質(zhì)畫框“低調(diào)奢華有內(nèi)涵”,所以“魯大爺裝裱工作室”的畫框雖然比同行貴,但銷量并不低。
2017年,范偉浩接觸到國外的裝裱理念,并專門到國外學習。在展會上,他遇到一位健談的國外攝影師。攝影師告訴他,歐洲有一些數(shù)百年歷史的裝裱店,裝裱的物件五花八門:不只是平面的美術類作品,還可以裝裱立體的物品,如食物、木雕、首飾或者扇子等。范偉浩一下打開了思路,如果可以裝裱承載了人們感情的各類物品,那服務的對象將無限廣闊。
他像著了魔一樣開始尋找更多相關資料進行研究。立體物品的裝裱,固定在畫框里,并且不容易掉下來,是最基礎的要求;不同物品,有不同的固定方法;不能隨意用膠水,如果材質(zhì)不合適,膠水就會損壞物品。范偉浩說:“對原主人來說,萬一哪天他不想掛起來,想收回抽屜里,我要保證能完好無損地將物品取下來?!?/p>
裝裱唱片時,范偉浩用“限位”方法,設計一個與唱片一樣大小的洞,將唱片嵌進洞里,從外面看,唱片就像被牢牢地粘在了畫框里。裝裱柔軟材質(zhì)的絲巾,范偉浩嘗試了很久,才研究出磁吸方法,讓絲巾擺出造型。在做古代長袍和婚紗的裝裱時,他則用同顏色的細線將衣服的關鍵部位縫在背板上。
“裱”了1萬多個故事
2021年歐洲杯期間,范偉浩試著裝裱了自己的一件C羅球衣,一位外地網(wǎng)友看到視頻后,也將自己的一件球衣寄了過來,要求裱成同款。
球衣裝裱非??简災托模荒苁止び冕樉€將其固定在卡紙上。下針時必須從面料的小孔中穿過,針眼要均勻,間隔要保持在2厘米左右。雙肩、腋下等重點區(qū)域針腳更密集,最后收針的線頭要隱藏在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部位。一件球衣完成裝裱,需要一個裝裱師花費一天的時間。
范偉浩拍攝了一些介紹裝裱的短視頻,其中《我是裝裱師》系列已經(jīng)推出幾十期。在視頻中,他詳細介紹了裝裱行業(yè)和裝裱師職業(yè)的相關知識。為了裱裝萬物的夢想,范偉浩還考取了GCF國際裝裱師資格證。
裝裱球衣的視頻發(fā)布后,網(wǎng)友們“炸了鍋”,紛紛將自己想裝裱的物品寄到范偉浩的工作室,學士服、西裝、十字繡……范偉浩開了眼界,見識了不同領域的珍品,如艾弗森在76人隊的簽名球衣、來自月球的隕石、全球限量的愛馬仕絲巾等。
更觸動他的是被裝裱的物件上包含的情感價值。每一件寄來的物品,背后都藏著一段人生故事。一名中年人寄來一個包裹,范偉浩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裝,露出一沓沓車票,車票上的時間從20世紀90年代跨越到21世紀。對方說,那是他與愛人年輕時相戀的見證。在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年代,兩人見面要歷經(jīng)長途跋涉。一張車票代表一份思念,幾年間,他們攢了幾百張大大小小的票據(jù),大部分是綠皮火車票。車輪滾滾,票據(jù)在幾十年后變成回憶,被范偉浩一張張整理、記錄,裱進了三張畫框里。
有位母親寄來了驗孕棒、住院時的手環(huán)、孩子出生前照的B超、新生兒出生證等。這些物品最后被范偉浩裝裱成了一件完整的作品,以紀念新生命從孕育到誕生的過程。
讓范偉浩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jīng)裱過的一張餐巾紙。物主在面對人生的兩難選擇時,收到了一位陌生人寫在餐巾紙上的鼓勵,物主將之視若珍寶。
在范偉浩看來,裝裱最大的意義是可以為一些重要的東西找到展示的方式。它可以一直留在身邊,隨時喚起情感記憶,同時還可以作為一個裝飾品向朋友展示。
萬物皆可“裱”
“除了活物和易腐爛的物品,萬物皆可裱?!狈秱ズ谱孕诺卣f,“每一次遇到?jīng)]裝裱過的物品,都是挑戰(zhàn)。”
做字畫裝裱相對簡單,效率也高得多,而立體實物裝裱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更多,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他只能靠自己摸索。每次接到訂單,設計師必須拿出3~5種方案供客戶選擇,不滿意再繼續(xù)溝通、修改,工作室最難的一單修改了近30次,耗時一個多月。
有位餐館老板寄來花椒、干辣椒等十多種常用調(diào)味料,說裝裱后要放置在新開張的餐館大堂。八角、花椒因為數(shù)量大小太不均衡,范偉浩和同事反反復復做方案設計、試驗,推翻重來,那一個多月工作室里香辛味逼人。最后的設計方案是將相框分割成一個個小柜子,然后將調(diào)料分門別類裝進去。
范偉浩曾接到來自北京大學的一個訂單,需要將校方提供的39張珍貴郵票裝裱成系列作品,最后整體安放到北大校內(nèi)的一面墻上供人參觀。范偉浩和同事商量后,決定將這些郵票裝裱成10個不同風格的作品,全套作品取名為《郵票上的北京大學》,通過老郵票展示北京大學的歷史和風貌,設計方案得到了校方的高度認可。
能夠幫人們把最珍貴、最有回憶價值的物品裝裱后收藏起來,這份工作既有匠心融入,也有情感傳遞,范偉浩覺得每天都過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