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明斯克中國文化中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聯(lián)合主辦,中傳文創(chuàng)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茶和天下曲韻共生”2025中國非遺雅集海外行于2025年6月28日,在白俄羅斯明斯克中國文化中心成功舉辦。
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主辦方精心打造了“茶、香、琴、曲”四大非遺主題沉浸式展演空間,向海外觀眾展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和而不同”的精神魅力(圖1)。
開展當日,趙欣欣身著傳統(tǒng)服飾,優(yōu)雅地展示著泡茶技藝,一招一式間盡顯東方女子的溫婉與從容。趙欣欣老師做了《茶話千年》主題演講,并進行了“慧欣行茶九式”的展演。此次兩國間文化交流的茶禮選用了“伴云雅藏”的六大茶系列,活動現(xiàn)場宛如一座東方文化的奇幻殿堂,一踏入其中,濃郁的茶香便撲鼻而來。六大茶系的精美茶品整齊陳列,每一款茶都散發(fā)著獨特的芬芳,訴說著各自的歷史淵源。
在香道展示區(qū),楊茂森老師則通過《香傳天下》環(huán)節(jié),介紹了中國四大名香的起源與功能,趙欣欣老師配合演講做了香道演示。沉香、檀香等名貴香料在香爐中緩緩燃燒,裊裊青煙升騰而起,為現(xiàn)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嗅覺與視覺的盛宴。
在古琴展區(qū),趙金陽老師不僅講解了古琴的歷史與制作技藝,特別介紹了古琴著作《斫琴法式》對本刊記者/孟建軍當代斫琴和絲弦制作工藝的貢獻。并用慧鵬式“太阿”琴分別演奏了《陽關三疊》《流水》等六首經(jīng)典琴曲,悅耳的琴聲回蕩在展廳,觀眾沉浸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美妙旋律中,之后他邀請外國友人現(xiàn)場體驗古琴。琴學著作《聽琴經(jīng)》也在現(xiàn)場做了特別展示并由明斯克中國文化中心收藏(圖2)。
此次活動上展出了六床古琴及琴拓,分別是神農(nóng)式“抱一”琴,慧鵬式“清泉”“太阿”“對月”“鳳鳴九霄”“松壑云濤”琴。慧鵬式琴,又名劍式琴,出自《斫琴法式·琴式篇》:“慧鵬依劍式創(chuàng)制此琴,以歌正氣,化劍為琴,劍膽琴心,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圖3)
“抱一”琴以紫檀為輔料,綴以和田玉徽,琴軫以黃楊木精制,通身素髹黑色天然漆,整體渾古大氣,精致靜穆。
“清泉”琴以紫檀為輔料,綴以和田玉徽,琴軫以黃楊木精制,此琴銘刻的篆書及隸書為朱慧鵬所書。龍池兩側(cè)銘刻“過雨看云起,隨山聽水流。”,龍池上方有閔俊嶸“虢山桐舍”印,下方刻“天地正氣”印。
“太阿”琴創(chuàng)作靈感源自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的“太阿”劍,此劍是東周時期越國歐冶子和吳國干將兩大劍師聯(lián)手所鑄。而慧鵬式琴,又名劍式琴,慧鵬依劍式創(chuàng)制此琴式,化劍為琴,琴劍合一;時隔2000多年后由閔俊嶸和朱慧鵬聯(lián)手創(chuàng)作了“太阿”琴(圖4)。
“對月”琴面桐底梓,綴以金徽,髹飾朱紅漆,銘刻朱慧鵬篆書“對月“,龍池下方刻“天地正氣”印。此琴方首圓額,線條流暢,修短合度,略小而氣足,潤紅而不艷,在端莊穩(wěn)重中帶有明顯的精神風韻。
“鳳鳴九霄”琴面桐底梓,綴以玉徽,木胎髹底漆后按照由粗至細的順序施鹿角霜灰胎,打磨平整后素髹黑色天然漆,入蔭房干燥,將漆面退光后揩漆出光,以達到溫潤如玉的質(zhì)感與光澤。
“松壑云濤”琴以戧金技藝精雕九只仙鶴與流云紋飾,取法宋徽宗趙佶《瑞鶴圖》。九鶴或振翅高翔、或盤旋、或俯瞰,神采生動、布勢高遠。流云纏繞于鶴間,金線婉轉(zhuǎn)豌蜒,虛實結(jié)合,營造出云動鶴翔、天地共鳴之境。戧金工藝以針刀于漆面雕刻,再貼箔入金,呈現(xiàn)金光內(nèi)斂、光影流動之美。金線線條或粗或細,結(jié)合大漆底色的深沉,使畫面在靜中蘊動、在光中見意(圖5)。
這些琴的髹漆工藝主要出自中國著名漆器修復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閔俊嶸之手,戧金技藝由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閻貝創(chuàng)作,琴拓為馬鵬舉精拓。
中國駐白俄羅斯特命全權(quán)大使張汶川,白俄羅斯體育和旅游部旅游司司長沃羅諾維奇·伊琳娜·尼古拉耶夫娜等出席活動并致辭。朱慧鵬為2025中國非遺雅集海外活動“茶和天下 曲韻共生”題字(圖6)?;顒悠陂g,約400名嘉賓參與,包括白俄羅斯各文博機構(gòu)負責人、主要高校代表、新聞媒體人士及文化藝術(shù)愛好者(圖7)。
參觀者興奮地表示:“觀看了這些精美的古琴和精彩的茶道表演,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我非常喜歡這次展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p>
此次“茶和天下曲韻共生”2025中國非遺雅集海外行不僅為海外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絕佳平臺,也為中國非遺傳承人與海外文化愛好者搭建了交流的橋梁。通過這次展覽,中國的非遺在海外大放異彩,進一步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