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時,爺爺的鐮刀已咬進麥浪。那把祖?zhèn)鞯溺牭对谒恼菩奶S,像條銀魚游進金色的海洋。我拿起新鐮刀,刀刃折射的陽光晃得人眼晴發(fā)酸,卻聽見爺爺在麥壟那頭笑:“讀書娃真要當麥客?”
南坡的麥穗垂成金瀑,露珠在穗尖顫動。我學著爺爺扎起衣擺,卻見他后頸早已曬得通紅,汗珠在他腰間的竹簍邊沿摔碎。鐮刀人麥的剎那,麥稈斷裂處進出乳白色汁液,沾在虎口處使人發(fā)癢。
“割麥要看麥紋,就像讀書要懂‘書筋’?!睜敔敽鋈恢逼鹧?,他布滿老繭的手指滑過麥稈關節(jié),“順著紋路斜切,麥穗才肯松手。”他割下的麥稈齊刷刷地倒在掌心,切口如紙般平整。
再看我,揮鐮時穗頭卻帶著弧度彈開,在泥地上撒下零落的金珠
日頭攀上竹梢時,我一路割過的“戰(zhàn)利品”東倒西歪。爺爺默默地在我身后找補,散落的麥穗在他的指間編成齊整的麥把。他的藍布衫早已浸成墨色,后背涸著白色的鹽霜,彎腰時后頸的青筋突突直跳
正午時分,搪瓷缸在田埂上熱得發(fā)燙。我灌下溫吞的薄荷茶,杯底未化開的冰糖碚著牙齦。爺爺的鋁壺里晃蕩著清水,他說:“莊稼人喝涼水才解渴?!彼E骨上的曬斑泛著紅,像干裂的河泥
蟬鳴最盛時,麥芒常鉆進后頸,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疼。遠處,表弟舉著冰棍跑來。爺爺擺擺手:“麥客不吃冰,寒氣會滲進鐮刀。”他解下腰間的粗布手巾,抖落出的幾粒麥子,在被曬燙的石頭上蹦跳
暮色染紅麥梢時,爺爺教我捆麥垛。他膝行在麥茬間,枯瘦的手指穿梭如織,麥稈服帖地聚成金塔。我捆的麥把卻松散如敗絮,稍微動彈就簌簌漏穗?!胞溗氲皖^時最韌,”他忽然開口,“人低頭流汗的樣子,和麥子低頭結果的樣子,是一樣的。”
歸途中,月亮爬上麥垛尖。爺爺背簍里的新麥混著日頭曬的香,在夜風里釀成酒。我磨出泡的手掌觸到簍底硬物一一油紙包著的咸鴨蛋,還有半塊干餅。
我偷偷把第二天的鬧鐘撥到凌晨四點。露珠還在麥葉上打盹兒,鐮刀已在我掌心發(fā)燙。晨光切開霧靄時,我的麥把終于能立在田埂上,雖然不及爺爺的切口齊整,但麥穗不再從指縫逃走了。
爺爺驗收時,布滿血絲的眼晴彎成了月牙兒。他掏出一塊新麥烤的鍋盔,焦香里帶著陽光的味道?!白x書和割麥都是修行,”望著綿延的麥浪,他說,“麥子彎腰時離土地最近,人彎腰時離根最近?!?/p>
雨幕突至的黃昏,我蹲在曬谷場揚場。爺爺沖向麥垛的背影在閃電里忽明忽暗。苫布揚起時,新麥的清香混著泥土香蒸騰。暴雨中,他仁立的身姿像株倔強的老麥。
此刻,書桌上的玻璃瓶里,麥穗在臺燈下泛著琥珀光。每當我筆尖滯澀,就會想起月光下的麥田,老鐮刀割開夜色,露出大地溫潤的肌理。原來成長不必追趕誰的背影,當我們俯身貼近土地,根脈自會蘇醒、延展。
(指導教師:余娟)
點評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作文,要想讀出它的精髓,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文中爺爺所說的話。作文以“麥田里的成長課”為題,其實授課人正是麥田里的麥客—爺爺。所以,爺爺說的話就是這堂“成長課”的主要內容。“割麥要看麥紋,就像讀書要懂‘書筋’”“麥穗低頭時最韌”“麥子彎腰時離土地最近,人彎腰時離根最近”細品爺爺的這些話,你一定能從中悟出人生的道理。當然,除了“言傳”,爺爺的一舉一動也都在“身教”,都是“成長課”的一部分。同學們一定要學會這種高級的說理方式,不要直白地去講大道理,這樣你的作文才會更耐讀,更有深度。
(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