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長龍
迷迷糊糊中,買托合提·胡茄突然聽到了80多歲老父親的叫聲。靜靜地躺在床上再聽,是父親叫他的聲音,還聽到了父親敲門的聲音。他立即清醒了許多,趕忙起身,邊穿衣服邊打開了房門。
初冬的寒風裹著涼意,一下子涌進了房間,一身寒氣的父親有些不高興地說:“讓你早點起來,你到現(xiàn)在還睡著。你忘了今天要做什么了嗎?”
買托合提·胡茄看了一眼手機上的時間,小聲地說:“現(xiàn)在才7點多,您就把我叫起來了。我哪兒能忘了今天的事,您就放心吧?!?/p>
“我能放心嗎?昨天你告訴我這件事后,我一夜沒睡,是激動的啊。我告訴你,今天你們要去種樹的地方,當年我就出生在那里。我的爸爸在我出生的那天,專門在房屋周圍種了10棵白楊樹苗,說是等我結婚時就可以用來蓋房和打家具了。誰承想,樹苗沒長起來,家園也沒有了,只好一次次搬家。”
老人邊說邊傷心地流下了眼淚。
看父親這樣激動,買托合提·胡茄也不敢說什么了,快快地洗好了臉,燒好了水,和父親一起坐下來吃起了早餐。
買托合提·胡茄家住在。這個村莊也是在他十幾歲時從沙漠里搬遷出來新建的,買托合提·胡茄現(xiàn)在也是50多歲的人了,在這個最靠近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村莊里生活了一輩子。因為離沙漠太近,前幾年村里的農(nóng)田經(jīng)常被風沙掩埋,甚至一些村民的房屋也被風沙掩埋。聽父親講,從他父親那一輩,就被風沙逼得搬了四次家。對他們來說,塔克拉瑪干沙漠就是個脫韁的野馬,是個瘋子,沒有什么人能束縛住它。只要它想發(fā)瘋了,就整天地狂喊亂叫,四處拍打,把所有的怨恨發(fā)泄出來,讓居住在它周邊的人們不得不一次次地搬遷,離開生活多年的家園。
昨天下午,村委會召開會議,號召大家踴躍參加今天最后一段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的植樹勞動,他第一個舉手報名?;丶液螅堰@件事告訴了父親,老人家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說:“好,好,兒子,你做得太對了。真的就能把塔克拉瑪干沙漠給鎖住了?”
“領導說的,明天是11月28日,整個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就剩下我們這一段長100米、寬50米的地段沒有種上樹苗了。只要明天種上了樹苗,整個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就都種上樹苗了,就把它鎖住了?!?/p>
聽到這話,老人興奮地揮舞起雙手,高興 地唱起了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老人說起這事,就很激動,還說自己也想親自上陣,去種幾棵樹苗呢。聽到這話,買托合提·胡茄笑著對父親說:“您就放心吧,我一定替您多種幾棵樹。種樹時,我會說這是我80多歲的老父親種的。”
老人聽了,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滿臉的皺紋在笑容里舒展開來,已經(jīng)花白的山羊胡也微微翹起,仿佛年輕了許多。
太陽終于爬上了小院的樹梢,村里也有了人聲,買托合提·胡茄穿好棉衣,老父親又拿來了雙棉手套,交到他手上,他就意氣風發(fā)地走出了自家小院,向村委會走去。那一刻,他感覺自己是要去參加一場戰(zhàn)斗,一場與塔克拉瑪干沙漠進行了幾輩子的戰(zhàn)斗。他認定,這場戰(zhàn)斗一定會勝利,一定能讓沙漠退回到它應該待著的地方。
浩浩蕩蕩的隊伍出發(fā)了,透過車窗,買托合提·胡茄又看到了老父親的身影。
買托合提·胡茄不知道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但他知道這個沙漠對這里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了多么大的災難。別的不說,就說自己的大兒子出生吧。他也和父親一樣,繼承了世世代代傳下來的習慣,聽到孩子出生時的哭聲后,馬上在自家小院外種植了10棵白楊樹苗,希望孩子長大成人結婚時,用這10棵白楊樹蓋新房、打家具??刹?年的時間,一場春天的大風沙,就把他的家逼到了現(xiàn)在的地方,曾經(jīng)的家被掩埋在沙漠下,白楊樹還沒長成,就干枯而死。
買托合提·胡茄的腦海里還想起更久遠的一件事:那是他不到10歲的一天夜里,睡夢中的他被一陣巨大的聲響驚醒。他睜開眼時發(fā)現(xiàn),整個房屋仿佛都在搖擺,窗外是狂喊亂叫的大風。家中用塑料布釘死的窗戶,很快就被風沙撕出了縫隙,隨即就被狂風撕成了碎片,沙子立刻鉆進了家里。幼小的買托合提·胡茄躲在父親的懷抱里,睜著一雙驚恐的眼晴,第一次看到父親臉上流下的眼淚他想用手抹去,卻被父親阻止了,任由淚水混著黃沙在臉上流淌。
第二天天亮時,風聲小了許多。驚恐了一夜的買托合提·胡茄終于看清,家里所有的地方都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黃沙,已經(jīng)看不清家里都擺放些什么東西了。
父親拍了拍渾身上下的黃沙,走到門口推門時卻怎么也推不動。買托合提·胡茄也趕緊跑過去幫助父親推門,還是推不動。他們大聲地呼喊求救,屋外沒有聲音。無奈中,他看到父親果斷地推開了已經(jīng)被風沙吹壞的窗戶,奮力地把他推出了窗外。
這是買托合提·胡茄第一次看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發(fā)起瘋來的模樣。整個村莊的房屋都被掩埋在黃沙中,只露出星星點點的屋頂。樹木被風沙刮去了樹葉,光禿禿的樹干挺立著。原先院門的位置已經(jīng)是個高大的沙丘了。站在上面向遠處眺望,買托合提·胡茄看到了更遠的地方,曾經(jīng)的農(nóng)田、道路,都被黃沙掩埋得無影無蹤。
買托合提·胡茄默默地哭了,站在他身后的父親也在流淚。他撫摸著買托合提·胡茄的肩膀說:“孩子,這就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它發(fā)起瘋來,我們是沒有辦法制止它的。打我記事起,已經(jīng)搬了兩次家了,這一次我們又得搬家了?!?/p>
說著,父親招呼買托合提·胡茄用手挖起沙子,最終用雙手挖開了家門。隨后,父親又帶著買托合提·胡茄幫助其他鄉(xiāng)親們挖出了家門,挖出家里的用品,最終在村委會的幫助下,搬遷到了另一個地方居住。
想到這里,買托合提·胡茄忍不住擦了擦已經(jīng)流出的眼淚,把目光投向了汽車前行的方向。
前方已經(jīng)可以看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身影了,路兩旁是他們這些年來栽種的白楊樹和梭梭林形成的高大的防護林,護衛(wèi)著大片的農(nóng)田。
堅持不懈多年植樹造林,讓買托合提·胡茄居住的奧吐拉加依村再也沒有出現(xiàn)沙進人退的現(xiàn)象,鄉(xiāng)親們靠著國家的好政策過上了好日子。但村邊并不遙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仍然虎視眈眈窺視著這片綠洲,時不時跑來瘋狂地打擾一番。特別是每年春天,地里的莊稼還沒有長出來,樹上的綠葉也沒有長大,它們一次次地鬼哭狼嚎,在村里撒野。等它們玩夠了,消停了,再看家家戶戶和農(nóng)田,黃沙也會進了家門,地里也有黃沙,但再也不會有當年買托合提·胡茄遭遇過的慘狀了,村莊再沒有被沙掩埋過,他們也再沒有搬遷過。
買托合提·胡茄又想起了昨天村委會上,縣里來的一位領導說的話,100年來,塔克拉瑪干沙漠向南,也就是向他們生活的這片區(qū)域推進了100多公里。買托合提·胡茄暗自算了一下,這就是說,塔克拉瑪干沙漠每年向自己生活的區(qū)域前進一公里。為了阻正塔克拉瑪干沙漠再向南推進,國家先是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工程。那是買托合提·胡茄還在上小學時候的事,他父親就參與了這項工程。后來又實施了“鎖邊”工程,就是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大力開展植樹造林行動,讓這個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不再流動,不再侵蝕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這是買托合提·胡茄從年輕時就開始做的事。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買托合提·胡茄聽到了一個好消息:與10年前相比,于田縣每年沙塵天氣由原來的179天降低到了120多天。這一刻,買托合提·胡茄想起了離自家不遠的阻沙帶,經(jīng)過他們多年的努力,植被長勢茂盛,過去不常見到的綠色,正沿著風沙線不斷地向遠方延伸著。
領導還說,經(jīng)過多年調研,于田縣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防沙治沙方案,在不同的條件下,采用不同的防沙治沙措施。他們今天要去治沙的最后100米的地段,就采用了滴灌種植梭梭林模式。在沒有水源的地段,采用的是構筑高大葦墻的方式,阻止沙漠前行。
正想著,汽車停下了。買托合提·胡茄和大伙下了車后,就被村委會主任叫到了一邊,詢問他:“你腦子靈活,先去聽技術員講解植樹的要求。回來后再指導大伙怎么干。行不行?”
買托合提·胡茄高興地說:“太好了。行,我現(xiàn)在就去?!?/p>
站在技術員身邊,買托合提·胡茄一個字一個字地認真聽,記住了今天要做的工作步驟:先拉上滴灌帶,拉直了,再順著滴灌帶出水口深挖樹坑,把一棵棵梭梭苗栽下去。技術不難,但每道工序必須嚴格做到位,否則就會出現(xiàn)漏栽或者是梭梭苗得不到滴灌水澆灌的問題,梭梭苗就活不了。
聽到這里,買托合提·胡茄趕忙舉手問了個問題:“技術員,現(xiàn)在都是11月底的天氣了,梭梭苗還能栽活嗎?”
聽到這個問題,年輕的技術員笑著說:“這位老鄉(xiāng)提的問題很好。正因為是冬天,滴灌灌在梭梭苗根部的水會結冰,但這不要緊。明年一開春,地溫上升后,冰就會融化,而那個時間正是梭梭苗生長的時期,正需要水,喝到水,它就能很快生長了?,F(xiàn)在的關鍵就是,我們必須嚴格按要求來栽種,一定要把滴水口和梭梭苗根部對準,這很關鍵?!?/p>
聽到技術員的話,買托合提·胡茄心里敞亮了。其實,這個問題在他腦子里已經(jīng)徘徊一夜了。科學技術真是太厲害了,我得認真努力地工作,絕不能讓辛辛苦苦栽種的梭梭苗喝不到水,無法成活。
在平整過的沙漠上鋪好滴灌帶,拉直,再仔細地找到滴灌帶上20厘米的出水口處,挖出沙坑,種上梭梭苗。勞動強度不高,但要求十分嚴格。買托合提·胡茄先給大家示范后,再次強調了滴灌口與梭梭苗位置關系,大家就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人心齊,泰山移。受夠了塔克拉瑪干沙漠之苦的鄉(xiāng)親們,今天終于看到了鎖住這個狂龍的希望,內(nèi)心自然進發(fā)出無窮的干勁。大家你追我趕,暗地里較起了勁,開展了勞動競賽,栽種的速度很快,一會兒工夫就向前推進了很遠。
心中高興的買托合提·胡茄一邊加快手中的動作,一邊不斷提醒大家注意質量。看大家沒有應答,他直起腰,向已經(jīng)完工的地段走過去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梭梭苗對準滴灌口的事都做到了,可買托合提·胡茄發(fā)現(xiàn)一個嚴重的問題:細小的梭梭苗浪費的情況很嚴重。一些梭梭苗被拋棄在一旁,隨手就能拾到一小把。
他有些心疼,大聲地喊:“大家伙不能這樣浪費梭梭苗啊。一棵梭梭苗一毛五分錢,你丟一棵,他丟一棵,我手上已經(jīng)拾到十幾棵了,就是幾塊錢了。我們不能只追求快,更要在大干快干中干得更好、更節(jié)約?,F(xiàn)在大家再回過頭去,把浪費的梭梭苗拾回來。”
不好意思的鄉(xiāng)親們,低著頭快速地跑回去,一棵棵地拾起了丟在沙漠上的梭梭苗。
中午已過,一條條黑色的滴灌帶筆直地平鋪在沙漠里,一棵棵幼小的梭梭苗已經(jīng)挺立著,準備在來年茁壯生長。塔克拉瑪干沙漠上最后一段長100米,寬50米的綠化空白點,在買托合提·胡茄和鄉(xiāng)親們的辛勤勞動中,終于栽上了梭梭苗。此時的買托合提·胡茄和鄉(xiāng)親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最后一段“鎖邊\"工程,就在他們的辛勤勞動中完成了。而塔克拉瑪干沙漠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也終于被人們用雙手和汗水建成了。千百年來不斷向南推進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再也不可能前行一步了,一條鎖住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綠色防護帶,終于實現(xiàn)“合龍”。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工程。
站在最后幾棵栽好的梭梭苗前,買托合提·胡茄撥通了爸爸的手機,說道:“爸爸,快看,這是我替你栽種的梭梭苗,也是今天我最后栽下的梭梭苗,我替您鎖住了塔克拉瑪干沙漠。您就放心吧。滾滾黃沙,退回你的老家去吧?!?/p>
說完,買托合提·胡茄仰天大笑,笑聲穿破 了沉寂的沙漠,一直傳得很遠很遠。就連腳下 新栽的梭梭苗也頻頻點頭。
希望永遠伴隨著人類前行。買托合提·胡茄和鄉(xiāng)親們終于通過自己的雙手,建起了一條綠色的長龍,成功鎖住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這頭瘋狂的野獸。他們心里永遠都有一束建設綠色滿家園的希望之光。
五彩牡丹
一夜風雪,讓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緣的小村莊變成了一個冰雪的世界。大地被白茫茫的大雪覆蓋住了,積雪壓彎了艾依拉木·阿布都拉家小院外高高的白楊樹枝,整個村莊變得寂靜、冷清,沒了往日的喧嘩與嘈雜。
天還沒亮,提心吊膽了一夜的艾依拉木,就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連衣服扣子都沒來得及扣好,一頭鉆出了家門。他打了個寒戰(zhàn),不自覺地停下了腳步。稍一猶豫,他再次向村外自家的大棚里跑去。
腳下的雪滑得他一路趣趄,幾次差點摔倒。迎面吹來的寒風直往胸口鉆,他不管不顧,氣喘呼呼跑到大棚前。
大棚上全是厚厚的積雪,沒有壓塌的地方,也沒有被風撕破的邊邊角角,他這才放下心來,掀開大棚厚重的門簾走了進去。
一股濕暖的氣流讓艾依拉木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整座大棚里的牡丹花枝繁葉茂。
沒錯,是牡丹花,而且正在育花期,碩大的葉片油亮油亮的。
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沙土地里,能種出牡丹花?
這得從2021年的春節(jié)說起。
居住在新疆喀什地區(qū)英吉沙縣依格孜也爾鄉(xiāng)的艾依拉木聽朋友說,英吉沙縣巴旦木林場正在舉辦一場花卉展,想拉著他一起去看看。
從小就喜歡養(yǎng)花的艾依拉木,自家院里種植了多種花卉,他還把一些花卉拿到市場上銷售,是遠近聞名的花卉種植戶。從沒聽說過巴旦木林場種過花,現(xiàn)在卻在辦一場花卉展,自然勾起了他探秘的心思。
“我記得很清楚,那一天是2021年大年初四。大地一片蕭瑟,去往林場,路旁的樹木上是光禿禿的,沒有一片綠葉;遼闊的農(nóng)田里殘雪仍在,沒有一棵青草??僧斘易哌M巴旦木林場的溫室大棚里,卻看到這樣一番景象:47個品種的牡丹花和6個品種的芍藥花全部怒放,香氣回蕩,各色花朵把溫室大棚打扮得五光十色。我驚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p>
艾依拉木反應過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急切地詢問:“誰把牡丹花種植成功了?”
工作人員笑著指著大棚門口站著迎接客人的那位中年男子說:“你得去問那個人,他叫李源松,是從山東來援疆的?!?/p>
疾跑幾步,艾依拉木一把拉著李源松的雙手急切地說:“李大哥,你能收我做徒弟嗎?”
一頭霧水的李源松望著這位可愛的小伙,笑著問:“你是哪個村的?養(yǎng)過花嗎?”
艾依拉木急迫地訴說著自己的情況,卻又什么也沒有說清楚,李源松拉著艾依拉木坐在一旁,拿了一瓶水給他,讓他喝口水平穩(wěn)一下心情,最后才搞明白艾依拉木想要表達的意思:學習種植牡丹。
其實季源松能把山東菏澤牡丹引種到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緣的英吉沙縣,也是頗費了一番周折的。
英吉沙縣西與昆侖山接壤,東北部就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這個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性沙漠,年降水量僅有70毫米,是典型的干旱大陸性氣候。
多少年來,因為地理環(huán)境與氣候原因,農(nóng)作物在英吉沙縣生長得非常艱難,農(nóng)民人均收入水平遠遠低于整個喀什地區(qū)的人均收入水平。山東省援助英吉沙縣開始深度幫扶后,采取了各種措施,通過不懈努力,終于在2020年底實現(xiàn)了英吉沙縣12.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41個貧困村全部摘帽的輝煌成就。
擺脫貧困僅僅是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步,如何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是山東省援疆指揮部日思夜想的新的奮斗目標,也是重新謀劃援疆工作的動力。思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怎么利用山東省的優(yōu)勢產(chǎn)業(yè),更好地做好援疆工作的方向上。
山東菏澤的牡丹享譽全球,但新疆沒有過種植牡丹的歷史,更沒有在昆侖山下、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種植牡丹的歷史。國內(nèi)最負盛名的牡丹花,無緣與新疆各族群眾相見,無緣助力英吉沙縣的鄉(xiāng)村振興,這讓山東省援疆指揮部一行人的內(nèi)心多少有些遺憾。
“能不能把我們山東菏澤的牡丹引種到新疆喀什地區(qū)英吉沙縣?”
2019年12月30日,已經(jīng)思考多日的李源松把這一大膽的想法提了出來。話音剛落,就遭到在場所有人員的否定。
山東省菏澤市與英吉沙縣相距約4400公里。不僅距離太遠,兩地的氣候、溫度、土壤等條件相差巨大。這樣的環(huán)境與地理狀況,怎么可能讓牡丹花盛開呢?
會議室內(nèi)陷入了沉寂。人們低著頭,認真地權衡著各種情況,誰也不敢貿(mào)然做出決定。
時間不知過去了多久,李源松抬起頭來說:“我們先把任務交給菏澤市有關部門,讓他們實地考察一下,再決定是不是可以把菏澤牡丹引種到英吉沙縣。我們用科學數(shù)據(jù)來說話。這不僅僅是為了引種菏澤牡丹的事,而是能不能開辟英吉沙縣新局面、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的大事。大家說好不好?”
一席話,讓剛剛沉默的會議室有了一股清新之風,大家紛紛表示贊同。當時山東省菏澤市的牡丹花已經(jīng)萌生出花骨朵了,新疆英吉沙縣大地上還沒有一絲春天的氣息,更沒有進入春耕時節(jié)。
說干就干,山東人的秉性讓山東省援疆指揮部所有人顧不上休息,立即向菏澤市有關部門發(fā)去申請,希望能促成這件事。菏澤市有關方面也毫不含糊,立即派出菏澤牡丹種植技術人員季憲貴和另外一位技術人員跨越千里趕來,測試土壤,查找氣象數(shù)據(jù),尋找可以引種牡丹的種植基地。
一番緊張忙碌的工作后,科學數(shù)據(jù)給出的答案卻是殘酷的:
英吉沙縣的土壤條件不適合牡丹的種植。
英吉沙縣的氣候環(huán)境不符合牡丹的種植需求。
英吉沙縣的水資源滿足不了牡丹的種植…
一系列的不適合,給引種牡丹的熱情澆了一盆盆的涼水。
怎么辦?牡丹難道就真不能引種到英吉沙縣了?當?shù)馗髯迦罕婋y道只能種植巴旦木和色買提杏?就不能在農(nóng)業(yè)種植上有點全新的改變?
不甘心的季源松經(jīng)過幾日的思考后,決定拉著李憲貴等人再進行一次實地調查。他就不相信,在中國的土地上,怎么就種不成國花牡丹呢?
那段時間,李源松帶著李憲貴等人天天在英吉沙縣各鄉(xiāng)鎮(zhèn)村里跑來跑去,四處查看情況,一會兒在地里轉轉,一會兒又和老鄉(xiāng)們了解情況,忙得不亦樂乎??梢粋€多月的調查,讓他們越跑越?jīng)]了信心,查看的多個鄉(xiāng)村種植點,沒有一個符合牡丹花的種植條件。
設想很完美,現(xiàn)實卻很殘酷。難道這樣一個新項目就要胎死腹中?
一天,當李源松等人路過一個村莊的農(nóng)田時,無意間看到路邊有幾座溫室大棚,馬上停車走進大棚查看情況。
大棚里長滿了反季節(jié)的黃瓜,長勢很好, 高高的黃瓜秧上掛滿了豐收在望的果實。
李源松隨口問道:“夜里氣溫下降了怎么辦?”
“我們架爐子,增加溫度。”
“那一冬天費用要增加許多吧?”
“不多,就幾天的時間需要增加溫度,其他時間全靠白天的陽光增溫就可以了。”
不經(jīng)意的幾句對話,讓李源松突然產(chǎn)生了新的想法:用反季節(jié)大棚種植牡丹,這樣不僅可以讓山東的牡丹花盛開在英吉沙縣,還可以增加種植基地人員用工,讓當?shù)氐娜罕娫诩议T口就可以就業(yè)。
思想決定行動。李源松的想法得到了山東省援疆指揮部的同意,也得到了菏澤派來的技術人員的肯定。在英吉沙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大家說干就干,最終選擇在英吉沙縣巴旦木林場的一片場地建起了大棚。李源松還特別在大棚前掛上了一個好聽的名牌:援疆親情園。
溫室大棚建好,8000盆牡丹花苗和2000盆芍藥花苗運到了英吉沙縣,反季節(jié)催花,牡丹花及芍藥花的培植正式拉開了大幕。
開弓沒有回頭箭。雖說沒有在英吉沙縣種植過牡丹芍藥的經(jīng)驗,但憑著一顆為民的心,李源松和他的伙伴們從此踏上了一條攻關克難之路。
花苗運來已經(jīng)是2020年11月了,溫室大棚外嚴寒無比,溫室大棚內(nèi)卻是春光無限,溫暖如春。為了趕在春節(jié)期間讓山東菏澤的牡丹花盛開,給英吉沙縣各族群眾帶來驚喜,所有牡丹的培育都得在兩個月內(nèi)完成。牡丹催花有嚴格的科學要求,大棚內(nèi)溫度必須保證在11攝氏度以上,有時溫度還要高一些,這完全看牡丹的生長情況。
英吉沙縣冬季夜間的氣溫很低,有時室外的溫度可達零下十幾攝氏度,雖說白天陽光明媚,大棚內(nèi)溫度適合牡丹的生長,但夜里迅速降低的溫度,仍然讓李憲貴、司立賓等技術人員不敢放松警惕。
司立賓回憶說:“夜里是最難熬的時光,每隔一個小時就要查看大棚的溫度,一旦發(fā)現(xiàn)大棚溫度下降了,特別是要降到11攝氏度以下時,就必須往大棚的爐內(nèi)添加煤塊,給大棚增溫。反季節(jié)牡丹培植需要近60天時間,那一年年底和新年的60天中,我們沒睡過一個好覺,只盼著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讓山東菏澤的牡丹盛開在英吉沙縣,給這個新年增添喜慶?!?/p>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辛勤的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
這就有了艾依拉木前來巴旦木林場援疆親情園看牡丹盛開的情景,有了艾依拉木非要拜師學藝的場景。
隨后幾天,艾依拉木天天跑到巴旦木林場的援疆親情園里,拉著李源松了解牡丹花的種植技術。李源松和司立賓等技術人員,從最簡單的牡丹種植開始講解,幫助艾依拉木快速掌握牡丹花的種植環(huán)節(jié)。
教得認真仔細,學得努力刻苦,幾天工夫,艾依拉木就從一個牡丹種植“大白\"變成了一個略知牡丹種植技術的人。他十分好學。說起菏澤的牡丹花,也是頭頭是道,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還知道了,山東菏澤牡丹分為紅色花系、綠色花系、藍色花系、紫色花系、粉色花系、白色花系、黑色花系、黃色花系、復色花系等不同花系,其中黃色花系最名貴稀少,墨紫色花系又名“一丈青”,那種紅紫白等復色的牡丹花最著名,人稱“二喬”,比喻它們像三國時期的大喬和小喬。藍紫紅色系列中的魏紫被稱為“花后”。自古以來,文人對山東菏澤牡丹花寫出過許多優(yōu)美的詩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酷烈宜名壽,姿容想姓潘”,說的是粉色系列的牡丹花。明代詩人張淮的“臨水似窺捐佩女,倚風如畫墜樓人”,說的是白色系列的牡丹花。清代詩人吳巽的“金谷荒涼成往事,風前猶想墜樓人”,寫的則是綠色系列的牡丹花。
當初李源松給艾依拉木介紹這些情況時,艾依拉木驚奇地睜大眼晴說:“我聽說過牡丹花,知道它是國花,卻不知道還有這么多的知識?!?/p>
2022年秋天,艾依拉木家的小院里搭起了大棚,李源松帶著技術人員天天跑到大棚里,手把手地教艾依拉木如何栽培牡丹花苗,如何控制大棚內(nèi)的溫度,如何給牡丹反季節(jié)催花,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嚴格要求,并提出了考核標準。
辛苦的汗水終于澆灌出豐收的美景。2023年春節(jié)前幾天,艾依拉木的大棚里,牡丹怒放,滿園春色。聽到消息趕來的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涌進艾依拉木家的大棚里用不相信的眼神看著眼前這些千姿百態(tài)的牡丹花,不斷發(fā)出贊嘆聲。他們拿出手機,在牡丹花前留影。
望著鄉(xiāng)親們對牡丹喜愛的表情,雙眼已經(jīng)熬得通紅的李源松,忘記了疲勞與艱辛。在他的心里,又萌生出了一個更大膽的計劃:在英吉沙規(guī)劃建設17000畝的牡丹芍藥基地,在帶給英吉沙縣各族百姓更多美麗的同時,帶動更多的百姓加入牡丹芍藥種植中,通過牡丹芍藥的種植,發(fā)展花卉旅游及深加工產(chǎn)業(yè),增加農(nóng)民收入,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
李源松給鄉(xiāng)親們說:“大家看到了吧,艾依拉木就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學習,就能讓綠色和牡丹花長久地留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就能讓綠色和牡丹花永遠地開在英吉沙縣各族人民的心里,就是能讓綠色和牡丹花成為我們最好的‘一村一品’?!?/p>
牡丹,百花叢中你最鮮艷;牡丹,眾香國里你最壯觀。當春風吹拂大地,萬物剛剛蘇醒時,你就把世界上的美麗,帶給了人間,帶給了曾經(jīng)荒蕪千百年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帶給了人們追求美好未來的希望。
紅霞如棗
還沒走到自家的門口,古尼莎·艾尼就隱隱約約看見家門口堆放了許多東西。走近再看,有紙箱,有塑料袋,還有用柳條編成的小籃子。她立刻明白了,這一定又是豐收了的棗農(nóng)給送來的果實,心里剎那間涌上一股暖意。
作為曾經(jīng)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學校的老師,高級農(nóng)藝師,古尼莎·艾尼在這個崗位工作了一輩子,雖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幾年了,但每年紅棗豐收時,總會有一些棗農(nóng)把紅棗悄悄地放在她家門前。這些棗農(nóng)都是跟她學過紅棗栽培技術后獲益的。
若羌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緣,縣境內(nèi)水資源相對豐富,但貧瘠的土地沒有給這里的人們帶來更多的希望。曾有一段時間,這里種植什么都無法獲得更多的收益。怎么辦?
一番認真地考察后,若羌縣委分析了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氣候條件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實際情況后,決定全縣推廣種植紅棗,帶領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但要想改變農(nóng)民的耕種結構與習慣,遇到的問題還是很多的。當時已經(jīng)從塔里木大學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的古尼莎·艾尼就遇到了這些問題。
縣政府花重金從河北引進的棗苗無償分給農(nóng)戶栽種。前一天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種下了棗樹苗,第二天卻被農(nóng)戶悄悄拔了。問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他們的回答出奇的一致:紅棗苗這么小,種到什么時間才能結果,全縣種這么多紅棗結了果誰來買?
聽到問話的古尼莎·艾尼當時還真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只能笑著和農(nóng)戶們說:“這些問題縣政府都考慮到了,相信政策,相信科學,種紅棗是若羌縣今后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種好紅棗樹。”
回到家,古尼莎·艾尼心里也在打鼓。別的不說,就自己的所學來說,她對紅棗的種植技術也是現(xiàn)學現(xiàn)賣。
作為若羌縣當年高考的第三名,報考志愿時,古尼莎·艾尼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塔里木大學農(nóng)學系。父母和上幾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與土地打了上百年的交道,自然對土地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有的老師替她惋惜,說:“你這個成績完全可以上醫(yī)學專業(yè)的,上農(nóng)學專業(yè)太可惜了?!?/p>
古尼莎·艾尼聽了只是笑笑,她心里明白,學農(nóng)學是自己的選擇,更是為了父輩不再辛苦。
來塔里木大學農(nóng)學系后,她順利進入作物栽培專業(yè)學習,遂了自已的心愿。她學習認真努力,年年都能拿到獎學金。等五年學業(yè)完成回到若羌縣時,她被分配到若羌縣種子站工作。
“那個時候,我天天都在研究玉米、小麥這些傳統(tǒng)糧食作物培育和技術推廣工作。若羌縣土地十分貧瘠,每年降水量極少,風沙又大,老百姓辛辛苦苦勞作一年收獲很少,根本養(yǎng)不活一家人。\"回想起當年的工作,古尼莎·艾尼無奈地說。她所專注研究的玉米、小麥,在當?shù)貒揽岬淖匀粭l件下,很難提高產(chǎn)量,沒有辦法幫助農(nóng)民增加收入,她的一腔熱血和信心受到打擊。
正在這時,縣農(nóng)廣校需要老師,她也想發(fā)揮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特長,就順理成章地到農(nóng)廣校當了一名老師,希望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教給更多的年輕人。
作為全縣重點推廣的紅棗種植產(chǎn)業(yè),縣農(nóng)廣校自然成為最強的技術推廣隊伍。面對自己從沒有接觸過的紅棗種植技術,愛學習又要強的古尼莎·艾尼再次進發(fā)出當年參加高考和在大學學習的勁頭,開始了對紅棗種植技術的研究。
那段日子,她一方面埋頭看書自學,一方面積極主動要求到河北省農(nóng)業(yè)大學棗研究中心學習。幾次申請,最終打動了縣領導,她成為中國果樹研究協(xié)會秘書長、著名紅棗專家劉孟軍院士的學生。
有著大學扎實的基礎知識,再有劉院士的精心指導,古尼莎·艾尼僅用一年時間就完全掌握了紅棗從栽種、嫁接、修剪、防治等種植全過程技術,成為若羌縣紅棗種植技術帶頭人。
王地還是原來的土地,陽光還是原來的陽光,但因為找對了種植產(chǎn)品,紅棗在若羌縣大地上得到了迅速推廣,種植面積快速擴大,全縣所有農(nóng)民都增強了信心,開始種植紅棗了。隨之而來的種植技術跟不上的主要矛盾就暴露出來。一些農(nóng)民因為不懂紅棗的種植技術,遭遇到很大困難,甚至一年到頭來沒有任何收入。
此時,古尼莎·艾尼正好也從河北學習回來了,立即投入傳授紅棗種植技術的培訓中。
她一個鄉(xiāng)鎮(zhèn)一個鄉(xiāng)鎮(zhèn),甚至一個村一個村地辦班,并把當年塔里木大學在田間地頭辦學的經(jīng)驗拿來,像她的老師一樣把課堂放在棗園里,就在棗樹下實地教授農(nóng)民種植棗樹。先教農(nóng)民如何從種植酸棗樹開始,第二年再嫁接,第三年再修剪,再環(huán)切,一項項紅棗生產(chǎn)技術,古尼莎·艾尼手把手地教給農(nóng)民。從春天到冬天,不同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生產(chǎn)技術要求。若羌縣的每個村莊,古尼莎·艾尼跑了多少趟自己都記不清了。
若羌縣紅棗種植采用的是一種全新的種植技術。最先種植在地里的紅棗苗是酸棗樹苗。等它成活后,第二年必須進行嫁接,嫁接成功了,才能生產(chǎn)出優(yōu)質的紅棗。嫁接只是有了豐產(chǎn)的基礎,還必須要修剪,保證樹形,還要環(huán)切,防止棗樹不結果。最關鍵的是,還要防治病蟲害。而若羌縣在發(fā)展紅棗產(chǎn)業(yè)時就明確提出,不得使用化學防治,必須采用生物防治,以保證若羌紅棗的品質與口味。
種了幾輩子地的農(nóng)民第一次感到,原來種紅棗比種糧食作物復雜多了,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有些農(nóng)民面對技術人員時發(fā)牢騷:“酸棗樹怎么可能長出好吃的紅棗?再說了,種紅棗要幾年才有收入,沒有收入的這些年,誰給我們飯吃?”
原來只想著把紅棗種植技術教會農(nóng)民就可以完成任務了,沒想到還得給農(nóng)民做思想工作。古尼莎·艾尼和同伴們不厭其煩地對農(nóng)民們說:“酸棗是結不出紅棗的,但第二年嫁接后就一定能結出又大又紅的紅棗。紅棗栽種到結果是有幾年沒有收獲,但推出的棗樹下套種生產(chǎn)模式,是有收獲的。只要渡過了這個難關,就一定會迎來大豐收,你們的生活一定會改變?!?/p>
她剛說完,農(nóng)民又有話了:“大家都在種紅棗,這么多的紅棗誰來買?”
一句話,把古尼莎·艾尼與同伴們問住了。
是呀,若羌縣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最邊緣的地方,本來交通就不方便,大規(guī)模種植紅棗真能賣出去嗎?
猶豫與徘徊中,縣委給出了堅定的信心。
我們就是要打造新疆最好的紅棗基地。只要嚴格按照縣政府出臺的紅棗種植要求,絕不會讓農(nóng)民吃虧,縣政府保底收購。
聽到這個好消息,古尼莎·艾尼和同伴們高興壞了,立即把消息傳到農(nóng)民的耳中。
春天防止倒春寒,夏天重點是抹芽和拉枝,冬天修剪重點是塑形打頂,讓棗樹有空間生長,來年一定會有大豐收。一年又一年,工作重復卻又煩瑣,但在古尼莎·艾尼眼里,卻充滿了希望和快樂。
“經(jīng)過幾年培訓,全縣幾乎所有的農(nóng)民都掌握了紅棗種植技術,人人都是紅棗技術員,都會說出一整套紅棗的種植技術要求,這讓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古尼莎·艾尼說。
正是因為若羌縣從紅棗種植開始就制定出嚴格的科學要求,若羌紅棗走向市場后,迅速成為全國市場最喜愛的產(chǎn)品之一,年年出現(xiàn)一棗難求的現(xiàn)象,農(nóng)民的收入也年年上升。
“若羌紅棗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晝夜溫差大,日照長,有利紅棗糖含量增加。特別是若羌縣土壤里含有許多微量元素,適合紅棗的生長,產(chǎn)量很大。再加上若羌縣在發(fā)展紅棗產(chǎn)業(yè)之初,就制定出臺了嚴格的規(guī)范和標準,保證了若羌紅棗的品質純正,口感好,又有很好的政府扶持政策,促進了農(nóng)民種植的積極性,所以若羌紅棗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深受市場歡迎。\"古尼莎·艾尼滿臉笑容,就像棗樹上散發(fā)著微微香甜的棗花香。
就在大家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時,一場嚴峻的考驗降臨了。
一天早晨,古尼莎·艾尼剛走進辦公室,還沒來得及收拾辦公桌,一位農(nóng)民急匆匆地跑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古老師,你快到我們村看看吧,棗樹上出現(xiàn)了許多不知道是什么的東西,把樹葉都快吃光了?!?/p>
古尼莎·艾尼心里一緊。這怕是出現(xiàn)病蟲害了?自己最擔心的事終于發(fā)生了。
她沒有多說一句話,立即和這位農(nóng)民趕到了棗園。
眼前的情景印證了她的猜想,棗樹出現(xiàn)了病蟲害。
古尼莎·艾尼在棗園里東走走西看看,仔細查看災情。焦急的棗農(nóng)圍在她面前問:“你有沒有辦法制止這件事?沒辦法我們就去找縣政府?!?/p>
古尼莎·艾尼安慰身邊的棗農(nóng)說:“請大家放心。我還在認真查看病蟲害的情況,待確定了是什么情況后,我會立即幫助大家消滅病蟲害?!?/p>
“那我們今年的收成會不會減少?”
“減少是肯定的。請相信我,我一定會幫助大家把災情降到最低程度。如果效果好,說不定還能不影響大家的收入?!?/p>
大家半信半疑,默默地等待古尼沙·艾尼拿出解決辦法。古尼沙·艾尼一個棗園一個棗園地查看,認真分析病蟲害的原因。
半天時間,她終于了解了病蟲害的整體情況,并找出了紅棗發(fā)生病蟲害的原因,是棗農(nóng)施用的農(nóng)家肥造成病蟲害的發(fā)生。她立即返回辦公室,與同事商量防治辦法:使用生物防治的石硫合劑。放棄沒有經(jīng)過處理的農(nóng)家肥,改用油渣給棗樹施肥,在保證棗樹生長所需肥料的同時,可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fā)生。
一套組合拳打出,幾天幾夜古尼沙·艾尼和同事就住在村里,細心指導棗農(nóng)防治蟲害技術,讓病蟲害得以及時有效的控制,沒有波及更大的面積,極大地減少了棗農(nóng)們的損失。
這一年,這個村的棗園在遭受了病蟲害的情況下,不但沒有減產(chǎn),畝產(chǎn)反而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值:畝產(chǎn)收人達萬元。這比過去種棉花,一年收入增長了10倍。
棗農(nóng)們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都說古尼莎·艾尼厲害,是個大能人。一些棗農(nóng)拿著錦旗送到古尼莎·艾尼的單位,并把豐收的紅棗往古尼莎·艾尼手中塞,用這種最樸素的方式表達對她的感激之情。
正在回想著,手里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接通電話,就聽到一個聲音傳來:“古老師,你在家嗎?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可以嗎?”
古尼莎·艾尼用親切溫暖的話詢問對方:“你遇到了什么問題嗎?請詳細說說好嗎?”
話音剛落,就聽對方急切地說:“古老師,你能來我紅棗園一趟嗎?我搞不懂怎么修剪果枝了,去年學的現(xiàn)在忘了,別人都在忙自家紅棗園里的事。請你幫幫我好嗎?”
古尼莎·艾尼笑了。她詳細間了對方所在的鄉(xiāng)村地址,答應第二天一早一定會到棗園里教他修剪技術。
放下電話,古尼莎·艾尼趕忙從床底下拿出一套使用了多年的果樹修剪工具,又拿出紙和筆寫了一張大大的告示:感謝大家,請大家千萬別再送紅棗了,因為我家里也有棗園,也有紅棗,謝謝大家。
寫好后,她又認真地端詳了一陣兒,走出家門貼在了大門上。
那一夜,她睡得很踏實。睡夢中,她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情景: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種滿了紅棗樹,一望無際,紅棗掛滿枝頭,仿佛漫天紅霞。她就像個游蕩在紅霞里的小船,在風平浪靜的紅棗海洋里游呀游呀??鞓返男β曌罱K把自己給樂醒了。
窗外已經(jīng)泛白。她趕忙起身,準備去幫助那位棗農(nóng)修剪果枝。在她的眼里,若羌早已是紅霞滿地,若羌棗的紅色彌漫成家鄉(xiāng)大地最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