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半月,留下許多鮮活的印象,而我認(rèn)為最美、最貼近自然、最可親近、最酥潤人心的,應(yīng)該是那一群雛鳥的啼鳴了,嬌嫩而清亮。
我居住的小院靠近村邊,緊挨著一個大池塘,出了后門口,踏一條幽僻的小徑走幾步,便是村里的林場了。百十余棵楊樹、柳樹和洋槐樹,已長得高大粗壯、枝繁葉茂。每天,我都生活在一個滿眼綠色、林木繁蔭的幽雅環(huán)境里。
小院離村外那條大道很遠(yuǎn),同村中的主街道也還有段距離。因此,很少聽到車馬喧囂、人聲擾攘和廣播喇叭。然而這里卻并不寂寞,這里有自然之聲,有蟲鳴鳥啼的交響樂。這些聲音極美妙而動人,它比樂器奏出的音響更為空靈和灑脫,也更令人心情舒展。
每天清晨,我正睡得安詳,夢里便聽見鳥鳴聲。睜開眼,窗外還是一片灰蒙蒙的黎明曉色,林子里的鳥便叫歡了。我睡不著,枕著百鳥的鳴囀,默默念誦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陷人一種恬淡而溫柔的意蘊之中。孟浩然那首《春曉》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情景,現(xiàn)在,已是初夏季節(jié),鳥比春天時起得更早,鳴聲也更歡快了。此后,一整天,在院子里、池塘中、林木枝權(quán)纏繞間,鳥兒們一刻不歇地啁啾著,我也便整個兒沉浸在童話般的詩情里了。
鳥啼聲的繁復(fù)優(yōu)美,不僅引起我對它們的深深敬意,也使我感到驚異和困惑。我始終不解,鳥兒那小巧的軀體和喉管里,怎么能發(fā)出如此美妙和神奇的音響!它們又為什么老是這樣興致勃勃地鳴唱?我還迷惘地想,自然界的物種形成也真是奇妙,總是在一種生物身上集聚了多種多樣的美,甚至達到了完美的和諧。彩色翎毛的美麗小鳥,唱著婉轉(zhuǎn)動聽的歌;色彩艷麗的花,散發(fā)出馥郁的芳香;開著柔嫩雅淡花朵的果樹,結(jié)出美味的甜果諸如此類,不都是完善和諧的統(tǒng)一體嗎?
聽著鳥鳴,我常常陷人遐思。我甚至曾經(jīng)異想天開地猜度,世上那些極復(fù)雜、極神奇的樂器,都是模擬自然界中的音響制造出來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模擬鳥聲或受鳥聲的啟迪而發(fā)明制造的。不是嗎?鳥啼聲同那些樂器奏出的聲音是多么相似!鳥類早就存在于自然界中,而樂器的出現(xiàn)則要晚得多。我還曾想,貝多芬那首博大精深的《田園交響曲》,那優(yōu)美的旋律中有很多也是吸收了鳥聲吧。唯其如此,那樂曲才真實地再現(xiàn)了田園恬靜的美,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性靈。
你聽,布谷!布谷!那大杜鵑的啼叫聲多么像木管樂器中的單簧管和雙簧管奏出的音響!它東一聲、西一聲、遠(yuǎn)一聲、近一聲,不論是在林子里停憩著,還是在空中飛翔著,它總是把一聲聲帶著牧歌情調(diào)的啼聲送到人的耳邊,卻又不肯飛到你的近前來。那啼聲粗獷、淳樸、高亢,在天地間回蕩,并不像民間故事中渲染的那樣哀怨凄清,而是充滿了激情的亢奮,有著寄情高遠(yuǎn)的格調(diào)與韻味。
“啾啾,唧唧,唧啾唧啾”這尖利細(xì)碎而又輕柔的歌聲是黃鸝和柳鶯唱出來的。這聲調(diào)酷似小提琴那柔潤細(xì)膩的弦音,它們帶著一種朦朧的夢幻的意味,把人帶進了抒情詩的幽謐意境。那“嘎吱吱嘎吱吱”的伯勞啼叫,很像民間吹奏的嗩吶聲,響亮、活躍、潑辣、火爆,帶著濃烈的習(xí)俗味。一群雛鳥和一群呢喃的燕子們,那悠揚婉轉(zhuǎn)的鳴叫則像是弦樂與管樂的合奏。而大池塘里像青蛙一樣“嘎嘎”叫喚的鷺鷥,那叫聲極像我們古老民族樂器中的大管,又像是孩子們用細(xì)嫩的蘆葦做成的蘆笛聲,單調(diào)而又尖利,沒有繁復(fù)的旋律,卻使人感到親切,因為那里含蘊著濃重的鄉(xiāng)音。
我就是在這百鳥合奏的自然交響曲中,度過了極愜意的村居歲月。在這里,我享盡了閑適的天然意趣,使靈魂得到了休憩和凈化,同時也使我對一些藝術(sh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深刻了許多。比如,對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我似乎更進一步領(lǐng)會了它的寬廣與深邃,以及它那醇厚的詩意美。
記得我的童年時代,鳥是極多的。我常常同小伙伴們?nèi)プ进B,而鳥是捉不盡的,它們?nèi)浩鹑郝?,歡叫著與人們的生活攪拌在一起。可后來,不知什么時候起,鳥漸漸少了起來,那些我們極熟悉的美麗的鳥兒,不知都到什么地方去了。平日所見,就只剩下麻雀、燕子、鴿子等少數(shù)幾種,偶爾見到一只啄木鳥或喜鵲,竟覺得是個奇遇。連過去被認(rèn)為是不祥之鳥的烏鴉與我們邂逅也會感到非常難得。不久前,看到一篇談自然界生態(tài)危機的文章,說本世紀(jì)以來,每年有一種生物滅絕,而現(xiàn)在,平均每天都有一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如此演化下去,可能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就會有一種生物滅亡,這情況實在令人震驚和憂慮。自然生態(tài)的危機必將引起人類社會的危機,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慶幸的是,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開展群眾性愛鳥、護鳥活動,情況已大大改觀。我居住的地方只是西北平原上一個普通村落,這里不屬于自然保護區(qū),而且也沒有什么特別保護益鳥的措施,尚有如此眾多的鳥類生存,若是在山林地區(qū),那就會更多了。鳥類的重返大地,對于我們來說是件幸事!
人類社會和自然界是互相賴以生存的和諧整體,它們總是在自然地相互適應(yīng)著,相互平衡著。真希望我們每一個村莊都是這樣綠樹環(huán)抱、花木叢生的情景,這樣我們的土地就會變得更安詳,也更有生氣、更美和更令人向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