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詳細介紹楊樹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楊樹作為一種重要的經(jīng)濟林木,其種植和養(yǎng)護對于林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及經(jīng)濟收益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楊樹苗的選擇、種植地的選擇、整地、育苗、種植密度、水肥管理等方面闡述了楊樹的種植技術,并針對楊樹常見的病害(如潰瘍病、黑斑病、銹病)和蟲害(如舟蛾、草履?)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措施,為楊樹的健康生長和高產(chǎn)高效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楊樹憑借其卓越的適應性、迅猛的生長速度以及顯著的經(jīng)濟價值,在造林綠化與木材加工等多個領域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要實現(xiàn)楊樹種植的高產(chǎn)高效,并非易事,它要求種植者必須精通科學選地的技巧,掌握合理密植的精髓,精通水肥管理的藝術,并且熟知病蟲害的防治之道,這些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共同構(gòu)成了楊樹健康生長的堅實基石。唯有如此,方能確保楊樹在茁壯成長的同時,為種植者帶來豐厚的經(jīng)濟回報,也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貢獻出應有的力量。
一、楊樹的種植技術
1、楊樹苗的選擇
楊樹種植通常依賴于無性繁殖技術,以確保其遺傳特性的穩(wěn)定與優(yōu)良,在挑選楊樹苗時,應著重考慮樹苗的年齡與生長狀況,一般而言,1-2年生的樹苗是理想的選擇,因其不僅生長迅速,且已初具規(guī)模,便于直觀評估其品質(zhì),此類樹苗通常胸徑可達 2.5cm 以上,高度則能長至 3.5m 左右,根系發(fā)達,長度約40cm ,為日后的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選購過程中,樹苗的品質(zhì)至關重要,必須確保所選樹苗健康無虞,無任何病蟲害侵襲的痕跡,起苗時亦需小心謹慎,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根系完整,為移植后的快速適應與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樹苗,1-2年生的楊樹苗不僅更能體現(xiàn)優(yōu)良品種的遺傳優(yōu)勢,而且在種植操作上更為簡便快捷,易于管理,而年齡過大或過小的樹苗,則可能因種植難度大、適應性差或遺傳特性不穩(wěn)定等因素,而被較少采用。
2、種植地的選擇
楊樹,以其強大的適應性著稱,能在多種土壤與氣候條件下茁壯成長,然而,鑒于其生長迅速、樹體龐大的特性,對于水分與養(yǎng)分的需求自然更為旺盛,因此,在選擇種植地塊時,必須充分考慮楊樹的這一生長需求,因地制宜,精心挑選。理想中的楊樹種植地,應具備光照充足、水源充沛以及土質(zhì)肥沃疏松的特點,這樣的環(huán)境能夠為楊樹提供充足的能量來源與水分滋養(yǎng),同時保證其根系的自由呼吸與伸展,相反,干旱缺水或鹽堿過重的地塊,則可能抑制楊樹的正常生長,甚至導致其生長受阻或死亡。為了確保種植地的土壤條件達到最佳狀態(tài),通常需要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一般來說,深翻深度應控制在 35-40cm 之間,這樣既能有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又能顯著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深翻整地
在楊樹速生豐產(chǎn)的栽培實踐中,“三大一深”技術原則顯得尤為重要,這里的“三大\"指的是大株行距、大穴、大苗,而“一深”則強調(diào)深栽,這一技術體系的核心在于為楊樹提供一個優(yōu)越的生長環(huán)境,以充分激發(fā)其生長潛能。造林作業(yè)前夕,深翻整地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通過這一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緊實度,進而優(yōu)化土壤的通透性,這樣的土壤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楊樹根系的自由呼吸與伸展,還能促進植株充分利用深層土壤中的養(yǎng)分與水分,深翻整地后的土壤,其保水保肥能力顯著增強,為楊樹的高速生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
4、楊樹育苗工作
楊樹的育苗工作,可通過播種與插條繁殖兩種方式靈活進行,在溫暖濕潤、氣候宜人的季節(jié)里,3-4月間成為育苗的最佳時期,此時的氣候條件最有利于種子的萌發(fā)與插條的生根。播種育苗時,土壤的選擇與準備至關重要,應挑選質(zhì)地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并適當施以基肥,以提供種子萌發(fā)所需的充足養(yǎng)分,同時,保持土壤濕潤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需確保有足夠的水源供給,以滿足植物生長初期的水分需求,播種后,還需密切關注幼苗的生長狀況,及時調(diào)整光照、溫度與濕度條件,為幼苗的茁壯成長提供有力保障。而在插條繁殖中,插條的選擇與處理則顯得尤為重要,應選用健壯無病的枝條作為插條,并進行適當?shù)男藜襞c處理,以促進其生根,為了降低病害的發(fā)生風險,還需注重苗床的通風換氣,避免濕度過大導致的病菌滋生。
5、楊樹種植密度
在楊樹種植過程中,種植密度的合理設定對于樹木的生長速度、木材質(zhì)量以及經(jīng)濟效益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兼顧木材產(chǎn)量與樹木品質(zhì),同時減少輪伐期內(nèi)的林間疏伐作業(yè),稀植結(jié)合農(nóng)林間作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種植模式。通常情況下,楊樹的行株距可設定為 8m×8m?7m×7m 或 6m×6m ,這樣的密度配置既能為樹木提供充足的生長空間,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資源進行農(nóng)作物間作,間作時間一般控制在4-6年之間。另外,也可以采用株距 4m 行距 10m 的規(guī)格,或是小行距 3m 大行距 20m 的大小行種植方式,其間作農(nóng)作物的時間可延長至6年左右,在這樣的密度條件下,楊樹的輪伐期大約為11年,立方蓄積量可達到210m3/hm2 左右,成才胸徑約為 40cm ,非常適宜生產(chǎn)大徑級木材。對于小徑級與中徑級木材的生產(chǎn),株行距可適當縮小至 4m× 4m 以內(nèi),輪伐期也相應縮短至5年左右,立方蓄積量可達到100m3/hm2 ,胸徑約為 20cm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過高的種植密度雖然能短期內(nèi)提高木材產(chǎn)量,但也會增加管理成本與病蟲害風險,長期來看可能并不經(jīng)濟。因此,在確定種植密度時,應充分考慮樹木的生長特性、市場需求以及經(jīng)濟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在實際栽植過程中,可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即先回填1/3的土壤至樹穴,放入苗木后進行扶正,再回填剩余土壤并踩實,以確保苗木的穩(wěn)固生長。
6、楊樹苗圃水肥管理① 合理施水管理
在楊樹扦插后的成活期,即從扦插到插穗生長出展葉的這一階段,通常持續(xù)14-30d不等,此時期,插穗面臨著水分失衡的嚴峻挑戰(zhàn),其生理機能尚未完全恢復,對水分的需求與吸收能力均處于較為脆弱的狀態(tài),若此時種植地遭遇干旱,缺乏必要的降雨補給,新育苗圃的成活率將大打折扣,往往只能維持在 65% 170% 的區(qū)間內(nèi)。因此,在這一關鍵階段,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精準調(diào)控土壤濕度,確保插穗能夠獲得適宜的水分滋養(yǎng),這就要求種植者必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與土壤情,一旦發(fā)現(xiàn)干旱跡象,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灌溉,通過及時、適量的澆水,可以顯著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為插穗的生根與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進而提升楊樹的成活率。值得注意的是,灌溉時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避免一次性澆水過多導致土壤過濕,引發(fā)根系腐爛等問題。
② 科學施肥管理
在楊樹造林作業(yè)的前期準備中,基肥的處理至關重要,為了為植株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基礎,建議選用土雜肥與碳酸鈣肥料作為基肥,具體用量上,土雜肥應為 1500kg/667m2 ,碳酸鈣肥料則為 50kg/667m2 ,且需集中施用于種植穴的根系周邊,以確保肥效的充分發(fā)揮。進入6月1日-9月20日的速生期,楊樹苗木的生長速度顯著加快,對營養(yǎng)的需求也隨之增大,此時,應選擇尿素進行追肥,以補充植株所需的氮元素,追肥的最佳時機為下雨前,按照 10kg/667m2 的標準均勻撒施,雨水的滋潤將使尿素迅速滲入土壤,為苗木提供及時有效的養(yǎng)分支持。但需注意,若遇高溫干旱天氣,則應暫停尿素施撒,以防葉片被燒灼。在楊樹苗木移栽后的管理階段,施肥工作同樣不可忽視,栽培2年后,應根據(jù)苗木的生長狀況,適量施加尿素肥料,用量控制在0.1-0.3kg/ 株之間,隨著樹齡的增長,施肥量也應逐步增加,栽培3年后,尿素用量提升至 0.3-0.5kg/ 株;栽培4年后,則進一步增加至0.5-0.7kg/ 株。
二、楊樹病蟲害有效防治技術
1、楊樹病害防治① 楊樹潰瘍病
楊樹潰瘍病,作為一種常見的病害,往往在樹體遭受人為或機械損傷后悄然發(fā)生,特別是在 26°C 的溫濕環(huán)境下,該病害的滋生與蔓延尤為迅速,病害初期,楊樹表皮會出現(xiàn)水泡狀病斑,這些病斑隨后會破裂,流出黑色的潰瘍液體,并逐漸下陷,形成明顯的潰瘍癥狀,若病情持續(xù)惡化,潰瘍將可能環(huán)繞樹干一周,導致病部以上的枝條因養(yǎng)分供應受阻而逐漸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為了有效預防楊樹潰瘍病的發(fā)生,在栽植外地引入的苗木或進行枝條修剪時,務必謹慎操作,確保動作輕柔、緩慢,以避免對樹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一旦發(fā)現(xiàn)樹體存在傷口,應立即采取救治措施,使用殺菌藥劑進行涂抹處理,推薦選用 50% 的多菌靈可濕粉劑80倍液或 50% 的退菌特100倍液等高效藥劑,對傷口進行均勻涂抹,以殺滅潛藏的病菌。為了鞏固治療效果,建議連續(xù)噴施3次藥劑,每次噴施間隔2周,通過這樣的防范與治療并重的策略,可以有效遏制楊樹潰瘍病的蔓延。
② 楊樹黑斑病
春末夏初,隨著氣溫的回升和濕度的增加,楊樹黑斑病進入了高發(fā)期,尤其在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區(qū)域,積水問題為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溫床,進一步加劇了黑斑病的發(fā)生風險,當7月1日-8月10日這段時間,若遭遇多雨高溫的天氣條件,黑斑病的發(fā)生概率將顯著上升。為了有效防控黑斑病,需根據(jù)病害發(fā)生的不同階段和楊樹的生長狀況,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在病害初期,可選用 25% 的多菌靈200倍液或福美鐵250倍液進行噴施,連續(xù)噴施3次,每次間隔12d,以迅速遏制病害的蔓延。對于成年林區(qū),由于楊樹樹勢高大,傳統(tǒng)噴施方式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此時,可選擇使用 8% 的百菌清煙霧劑或 2.5% 的氟硅唑油煙劑進行防治,這些藥劑通過煙霧或油煙的形式彌漫于林間,能夠更有效地覆蓋樹體,殺滅病菌。此外,在病害防治過程中,還應注重藥劑的交替使用,避免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區(qū)域,可采用 50% 的多菌靈7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同樣連續(xù)進行3次,每次間隔12d,為確保防治效果,噴霧作業(yè)應在無風無雨的天氣條件下進行,以確保藥劑能夠均勻附著于樹體表面,發(fā)揮最佳防治作用。
③ 楊樹銹病
楊樹銹病是由擔子菌亞門銹菌目的真菌引起的一種常見病害。這類真菌主要包括馬格柵銹菌、楊柵銹菌等。這些病原菌具有復雜的生活史,通常會產(chǎn)生多種孢子,如夏孢子和冬孢子,它們通過氣流等方式傳播,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侵染楊樹,給楊樹的生長帶來嚴重影響。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葉柄、嫩梢等部位。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黃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黃色粉末狀的夏孢子,后期在葉片背面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嚴重時,葉片枯黃、早落,嫩梢扭曲變形。
修剪清理:及時修剪楊樹的病枝、病葉和枯枝,集中燒毀或深埋。這樣可以減少病原菌的數(shù)量,防止病原菌在病殘體上越冬和繁殖,從而降低銹病的侵染源。
防治方法品種選擇:選用抗銹病的楊樹品種進行種植,可有效降低銹病的發(fā)生概率。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可噴施 25% 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12.5% 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等殺菌劑進行防治,每隔10-15d噴一次,連噴2-3次。
2、楊樹蟲害防治技術① 舟蛾防治
舟蛾,作為楊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其成蟲在夜間與黃昏時分尤為活躍,偏好在葉片背面產(chǎn)卵,成蟲雖具備假死性和趨光性,但繁殖能力相對有限,雌蛾每只產(chǎn)卵量大約300粒,幼蟲經(jīng)歷5個齡期,其中1-3齡幼蟲以群居為主,主要啃食葉背葉肉,對植株生長構(gòu)成一定威脅,而4-5齡幼蟲食量激增,對楊樹生長的危險性顯著上升。針對舟蛾的防治,需采取綜合策略,首先,人工清除蟲蛹是關鍵。通過深入了解5代幼蟲的發(fā)生面積、地點及蟲蛹密度,冬春季節(jié)人工滅除蟲蛹,可有效降低第二年舟蛾的發(fā)生基數(shù),利用成蟲羽化時的趨光性,采用黑光燈誘滅成蟲,減少下代蟲口密度,防治工作應盡量在3齡幼蟲前展開,以確保防治效果。具體防治時間建議為7月25日-8月5日。對于高度低于12m 的中幼樹林,可采用地面防治方法,在3齡前,使用森得保可濕粉劑進行地面噴霧,用量為 15g/667m2 。噴霧前需將少量水與洗衣粉加入藥物中攪拌均勻,再加入1700倍水混勻后噴霧,對于高大楊樹或綠化帶,則可選擇高射程車載噴霧手段,其穿透性強、射程高,垂直射程可達 20cm ,水平射程可達 40cm ,且成本低、操作簡便。此外,對于3年齡的楊樹純林,當郁閉度達到0.7時,可采用煙防方法。選擇 1.2% 的苦·煙乳油漆進行順風防治,藥劑用量為 40g/667m2 ,與柴油按1:9的比例配比,噴煙處理應選擇在早晨4:00-6:00或傍晚16:00-21:00進行,以確保防治效果,通過綜合運用上述防治策略,可有效守護楊樹健康,促進其茁壯成長
② 楊樹草履
草履玠,這一害蟲以一年一代的瀕率發(fā)生,其越冬卵藏匿于卵囊中,若蟲在氣溫回暖前不會爬出,當4月11日后氣溫迅速攀升,若蟲便開始活躍,它們偏愛聚集在楊樹主干上,特別是背風且皮縫隱蔽的位置,以啃食樹木的幼芽和嫩枝為生。針對草履玠的防治,可采取多種策略,涂膠法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距地面約 1m 的位置,用刀片刮去寬約 30cm 的老粗皮,然后涂抹粘蟲膠,粘蟲膠的制備可將 0.5kg 廢柴油或廢機油熬煮,加入0.5kg 松香至完全熔化后使用,或選擇 1kg 瀝青與 1.1kg 廢機油混合加熱后涂抹。此外,化學防治也是重要手段。在5月21日-5月31日期間,可噴灑 40% 的久效磷可濕粉劑2500倍液,或20% 的大力士可濕粉劑2000倍液,以有效殺滅害蟲。對于高大的楊樹,打孔注射法更為適宜,選用 2% 的啶蟲胱藥劑,按照1mL/1cm 胸徑的用量進行注射,防治效果顯著,通過精準防治,可以有效保護楊樹生態(tài),確保其健康生長,為生態(tài)環(huán)境貢獻綠色力量。
總之,楊樹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是一項系統(tǒng)而細致的工作,它要求種植者不僅要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包括選苗、選地、整地、育苗、合理密植以及水肥管理,還要精通病蟲害的識別與防治方法,通過綜合運用這些技術與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楊樹的生長速度與木材質(zhì)量,為林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以及經(jīng)濟收益貢獻重要力量,實現(xiàn)生態(tài)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雙贏。
(作者單位:061600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林業(yè)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