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留守兒童毛豆為尋找失聯(lián)的父親,偷偷藏進(jìn)貨車司機茍仁的車廂,意外開啟了一段公路尋親之旅。痛失愛子的茍仁起初暴躁冷漠,卻在與孤苦無依的毛豆同行中逐漸被他的純真所打動,兩人在黃土高原的溝壑(he)間相互治愈,用質(zhì)樸溫情展現(xiàn)了跨越血緣的情感羈(jT)絆。
小酷哥哥,最近我看了電影《撥浪鼓咚咚響》,感覺特別有深意,有人說這里面有很多隱喻,我不太明白,什么是隱喻呀?
簡單來說,就是不同于直白的表達(dá),隱喻會把真正想表達(dá)的意思藏于表面之下,需要你去體會、去發(fā)現(xiàn)。電影里面的撥浪鼓就是一種隱喻:茍仁的兒子夭折,撥浪鼓是兒子生前的玩具,這撥浪鼓可不是個普通物件,它代表著茍仁對兒子深深的思念;每次看到撥浪鼓,茍仁對兒子的那些回憶與情感就會浮現(xiàn)出來。這就是用撥浪鼓這個具體的事物,來暗示茍仁內(nèi)心深處隱藏的思念之情。
原來是這樣!那對毛豆來說,撥浪鼓又有什么隱喻呢?
毛豆一直和奶奶生活,他的內(nèi)心特別渴望被愛。在和茍仁相處的過程中,撥浪鼓漸漸有了特殊的意義:一開始茍仁不許毛豆碰撥浪鼓,后來默許了,這其中的變化體現(xiàn)著兩人情感的發(fā)展。對毛豆而言,撥浪鼓隱喻著他一直缺失的父愛。在尋親的旅途中,毛豆看向撥浪鼓時眼中的渴望,不只是對一個玩具的喜歡,更多的是對父愛的向往。撥浪鼓就像是他眼中父愛的具象化,給予他溫暖和安慰。
哇,我之前都沒這么深入地想過。那電影里還有其他隱喻嗎?
當(dāng)然有。他們從清澗到神木,一路上遇到諸多困難,這段旅程隱喻著生活中充滿了未知和坎珂一 茍仁失去了兒子,毛豆在尋找父親,他們都是生活中的失意者。但在這段旅程中,他們相互陪伴、共同成長,這隱喻著在生活的困境里,人與人之間的陪伴和支持是多么重要。它告訴我們,即便生活充滿了艱難險阻,也會有溫暖和希望出現(xiàn),就像他們在旅途中收獲的情誼一樣。
感覺運用隱喻后,這個故事變得更深刻了。小酷哥哥,在寫作文的時候,我們也能像這樣使用隱喻嗎?
當(dāng)然可以。比如寫孤單,你可以這樣寫:放學(xué)后的教室是只透明盒子,我的腳步聲在里面滾來滾去??帐幨幍慕淌冶槐茸鳌巴该骱凶印?,給人感覺像是被關(guān)在一個看得見外面,卻無人回應(yīng)的地方。“腳步聲滾來滾去”更突出了那種寂寞一連腳步聲都顯得特別大聲,因為太安靜了。
哇,這個句子透著滿滿的孤獨感
再比如寫委屈,你可以這樣寫:我的書包里藏著一朵烏云,每次打開拉鏈就有雷聲在翻滾。這句話沒有直接寫出我很委屈想哭,而是用“烏云”來代表難過的心情,“雷聲”代表哽咽的聲音。書包是每天都要用的東西,打開它時傳出雷聲,說明委屈如影隨形,隨時可能爆發(fā)出來。這樣寫既生動,又讓人感受到了那種悶悶不樂的情緒。
哇,我感覺自己好像打開了寫作的新大門。以后我在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多運用隱喻,把心情和想法用更特別的方式表達(dá)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