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隨著“雙碳\"戰(zhàn)略的推進,綠色建筑與可持續(xù)景觀設計理念已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導向。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融合地域文化元素與生態(tài)材料,構建兼具生態(tài)效益與文化內涵的園林景觀,成為當前風景園林領域的研究重點。陶瓷材料因其高強度、耐候性好、裝飾性強等特性,正在現(xiàn)代綠建園林景觀中獲得廣泛應用,不僅滿足了功能性與美觀性的雙重需求,也在提升地方文化辨識度方面發(fā)揮著獨特作用。
近年來,多位學者圍繞綠色技術在園林施工與設計中的應用展開了深入探討。錢冰(2022)探討了節(jié)能型技術在風景園林施工中的集成路徑,指出材料選擇對施工節(jié)能效果的直接影響。馬杰(2024)進一步提出,綠色施工技術已成為現(xiàn)代園林項目的關鍵支撐,尤其是在材料資源本地化利用方面具備顯著優(yōu)勢。陳明(2024)則從設計理念出發(fā),分析了低碳導向對園林景觀空間組織與元素構成的深層影響。此外,劉沅溢(2024)強調,在綠色建筑環(huán)境中,通過科學配置園林植物與生態(tài)材料的結合,可顯著提升建筑外部環(huán)境的整體性能
基于上述理論研究的基礎,本文聚焦于福建德化“瓷都大道陶瓷文化藝術景觀長廊\"這一典型案例,系統(tǒng)分析陶瓷材料在現(xiàn)代綠建園林景觀中的應用路徑與成效,旨在為其他城市景觀設計中陶瓷材料的綠色整合提供實踐參考與理論支持。
作者簡介:裴忒(1989.08-),男,壯族,廣西南寧人,本科,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2項目概況
如圖1所示,“瓷都大道陶瓷文化藝術景觀長廊”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是重點綠色景觀項目,2017年竣工,總投資約1500萬元,全長4.8公里。項目打造“名揚四?!薄按啥硷L采”“瓷藝歲月\"三段景觀空間,融合交通主軸與文化景觀。項目核心在于全面采用本地綠色陶瓷材料替代傳統(tǒng)石材與混凝土。約6800平方米鋪裝使用陶瓷碎片拼貼,具透水性與防滑性;三段共設43組大型陶瓷雕塑,如高29.8米的“揚帆起航\"主雕塑,采用高溫燒結陶瓷磚,耐候性強;壁面裝飾采用900余平方米陶瓷浮雕板,結合釉下彩與3D打印技術,兼具藝術性與耐久性。
整個項目施工過程中采用預制化裝配 + 現(xiàn)場錨固技術方案,減少施工能耗約 18% ,并通過陶瓷板替代傳統(tǒng)景墻混凝土板材,每平方米碳排放減少約 12.3kg CO2eq 。該項目不僅是德化陶瓷文化的公共表達空間,也是陶瓷材料綠色應用在現(xiàn)代園林景觀領域的標桿工程。
3陶瓷材料的應用實踐
3.1材料選擇與性能分析
“瓷都大道陶瓷文化藝術景觀長廊”項目采用德化本地生產的高白度瓷質材料作為主景觀材料,選型以其優(yōu)異的耐候性、環(huán)保性與裝飾表現(xiàn)力為核心依據(jù)。如表1所示,該類陶瓷為高嶺土配方燒制而成,燒成溫度在 之間,產品吸水率低于 0.5% ,具備極高的結構密實度與抗風化性能,適用于高濕熱或酸雨氣候下的室外長期使用環(huán)境。其抗壓強度達到 78.2MPa ,遠高于國家園林景觀用磚基準值( ?50MPa ,能夠適應高人流公共場所的鋪裝與立面負載。
在綠色環(huán)保方面,陶瓷生產工藝引入清潔燃氣窯爐替代煤焙燒,每噸成品陶瓷碳排放量控制在 202kg CO2eq ,相比傳統(tǒng)石材加工過程減少碳排放約 38.4% 。此外,所用陶瓷均可回收再利用,符合綠色建材三星評價體系要求。
視覺上,高白度瓷胎提供良好的釉色顯色基礎,項目所用釉面經過抗紫外線釉改性處理,在紫外輻照條件下經1000小時老化測試,色差 ΔE 值僅為1.82,基本保持原色,能長期維持高飽和度的視覺效果。材料具備良好的手工雕刻適配性與批量模壓成型能力,滿足多元化造型需要,適用于壁畫、雕塑、景觀節(jié)點小品等多種景觀構件。
3.2應用方式與工藝技術
在“瓷都大道陶瓷文化藝術景觀長廊\"項目中,陶瓷材料被系統(tǒng)性應用于雕塑、鋪裝、景觀設施與文化表達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構成了整條景觀軸線的核心材料體系。項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陶瓷雕塑為“揚帆起航”,其主體高達29.8米,長度23.8米,采用鋼結構內部框架與高白度陶瓷板外包復合構成。該雕塑由工廠預制的陶瓷面板分塊燒結、拼裝,通過干掛系統(tǒng)在現(xiàn)場精準就位,最大限度提升了抗風化性能與結構穩(wěn)定性,是高層陶瓷構件工程中較為典型的做法(圖2)。
在“百瓷花海\"廣場區(qū)域,約6800平方米地面采用破碎釉面陶瓷碎片拼貼,結合無砂透水混凝土基層,顯著提升排水性能,符合綠色雨水管理標準。碎片經彩度分級與邊緣打磨,確保拼裝自然、視覺連續(xù)。小尺度景觀構件如陶瓷座椅、花壇圍擋等采用模塊化預制,現(xiàn)場拼裝,工期縮短約 30% ,提升尺寸精度與施工安全性。所有陶瓷部件均處理防滑釉面與抗紫外涂層,適應戶外長期使用。文化展示方面,設有超900平方米陶瓷壁畫與浮雕,采用釉下彩、凸雕和噴墨打印工藝,內容涵蓋陶瓷發(fā)展、非遺技藝與景區(qū)導覽。壁畫采用鋼背掛件與陶板錨栓固定,具備良好抗震性能。
4效果評估
4.1環(huán)境效益
“瓷都大道陶瓷文化藝術景觀長廊”建設中優(yōu)先采用本地高性能陶瓷材料,替代率達 82% ,總使用面積約9450m2 ,涵蓋鋪裝、雕塑與壁畫等,有效減少對天然石材的依賴。德化陶瓷全面使用清潔燃氣窯爐,每噸碳排量控制在 202kgCO2eq ,項目共減少碳排放約116.7噸。透水陶瓷鋪裝區(qū)域雨水下滲效率提升 31% ,強化綠色排水功能。陶瓷材料經戶外老化測試,紫外色差 ΔE=1.82 ,色彩穩(wěn)定,構件壽命超30年,年維護成本低至6.1元 /m2 具備良好環(huán)境與經濟適應性。
4.2社會與文化效益
作為融合景觀建設與非遺傳播的城市開放空間,本項目通過陶瓷材料展現(xiàn)德化陶瓷工藝發(fā)展脈絡。全長4.8公里的空間內設置43組主題陶瓷雕塑與小品,陶瓷壁畫展示面積達 920m2 ,增強了公共空間的文化識別度與居民的歷史認同感。據(jù)統(tǒng)計,項目建成首年接待游客達26萬人次,公眾滿意度達 93.4% 。年均舉辦78場文化活動,包括陶藝制作、參觀講解、陶瓷演示等,推動陶瓷文化走出博物館、融入日常。通過新媒體和線下推廣,年均宣傳達40次以上,構建“內容一傳播一體驗\"閉環(huán),助力城市文化景觀品牌建設。
4.3經濟效益
本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優(yōu)先采購德化本地陶瓷產品,采購比例超過 90% ,有效降低運輸成本,節(jié)省約18萬元。項目實施帶動本地陶瓷定制、加工與安裝服務新增產值約780萬元,推動產業(yè)鏈拓展,形成持續(xù)市場需求。在就業(yè)方面,項目通過雕刻、施釉、運輸、安裝等環(huán)節(jié),直接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超130個。建成后依托旅游與配套提升,預計年帶動文旅及相關產業(yè)產值約1200萬元。陶瓷構件具有防污性強、維護周期長等優(yōu)勢,年運營維護成本比傳統(tǒng)石材系統(tǒng)節(jié)省約11萬元,為項目運行提供穩(wěn)固經濟支撐。
5結論
“瓷都大道陶瓷文化藝術景觀長廊”作為綠色城市景觀與非遺文化融合的示范工程,展現(xiàn)了陶瓷材料在現(xiàn)代園林中的綜合應用潛力。項目在雕塑、鋪裝、壁畫等景觀元素中系統(tǒng)部署陶瓷材料,兼顧環(huán)境友好、文化表達與經濟可持續(xù)性。德化高白度陶瓷因耐候性、裝飾性與環(huán)保性被廣泛采用,替代傳統(tǒng)石材,降低碳排放和維護成本;采用模塊化預制和現(xiàn)場裝配的施工方式,提升效率并減少建筑垃圾。在社會層面,項自增強了公共空間的文化認同,推動群眾參與;在經濟層面,促進陶瓷產業(yè)鏈發(fā)展,帶動產值與就業(yè)。此案例驗證了陶瓷作為綠色建材在空間美學與文化構建中的廣闊前景。
參考文獻
[1]錢冰.節(jié)能型技術在風景園林施工中的應用[J].工程管理,2022.3(7):180-183.
[2]馬杰.現(xiàn)代風景園林施工中的綠色施工技術研究[J].工程管理,2024,5(8):270-272.
[3]陳明.探索低碳理念下的園林景觀設計問題[J].時代教育前沿,2024,6(3).
[4]劉沅溢.基于園林植物配置策略的綠色建筑環(huán)境性能提升研究[J].建筑經濟,2024,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