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派畫家并無正式的組織,也未有統(tǒng)一的理論,以馬蒂斯、魯奧、弗拉曼克等為代表的畫家熱衷于鮮艷、濃烈的色彩,甚至直接從顏料管里擠出顏料,以粗放的筆觸創(chuàng)作極具視覺沖擊力的作品,直抒胸臆。
2015年5月,畢加索的油畫《阿爾及爾女人(O版)》在紐約佳士得“展望過去”夜場拍賣中以1.7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9億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藝術品拍賣成交價的最高紀錄?!栋柤盃柵耍∣版)》是畢加索臨摹法國浪漫主義畫家歐仁·德拉克洛瓦的作品——1834年,德拉克洛瓦根據(jù)他在摩洛哥的寫生習作創(chuàng)作了《阿爾及爾的女人》。畢加索共繪制了15幅同題材的作品,并用A到O的編號加以區(qū)分,其中O版被認為最能體現(xiàn)畫家個人風格和觀念。不過,《阿爾及爾女人(O版)》在內(nèi)容和風格上與德拉克洛瓦的原作相去甚遠。畢加索甚至在近景中增加了一個躺著的藍色裸體女性,而這一形象正出自亨利·馬蒂斯的《藍色的裸體》,畢加索借此向同時代的畫家馬蒂斯致敬。
在1905年巴黎秋季沙龍展覽中,以馬蒂斯為首的一群青年藝術家展出了他們的作品,展廳的中間擺放著一件文藝復興風格的雕塑作品,一位評論家戲謔道:“多那太羅被困在野獸中間?!币虼?,這些藝術家干脆以“野獸派”或“野獸主義”自稱?!耙矮F派”是20世紀出現(xiàn)的第一個重要的藝術風格,其畫家突破古典繪畫的用色傳統(tǒng),將凡·高、高更等人的用色自由推向了新高度。但是,野獸派畫家并無正式的組織,也未有統(tǒng)一的理論,以馬蒂斯、魯奧、弗拉曼克等為代表的畫家熱衷于使用鮮艷、濃烈的色彩,甚至直接從顏料管里擠出顏料,以粗放的筆觸創(chuàng)作極具視覺沖擊力的作品,直抒胸臆。
馬蒂斯是野獸派的核心人物。他出生于法國北部的一個商人家庭,最初在巴黎學習法律,畢業(yè)后原本打算成為一名地方法院的行政官。然而在一次生病休養(yǎng)期間,馬蒂斯開始臨摹彩色畫片以打發(fā)時間,逐漸對繪畫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熱愛程度超過了法律,于是選擇投身藝術創(chuàng)作。他曾師從象征主義畫家古斯塔夫·莫羅,也曾在美術學院接受過嚴格的學院派訓練。馬蒂斯嘗試過好幾種風格,直到1905 年,在法國南部明媚陽光的影響下,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創(chuàng)作于1905年,是馬蒂斯早期野獸派風格的代表作。他大膽地運用了高純度的紅色、綠色、藍色,并在夫人臉部中央繪制了一條醒目的綠色粗線。這條線不僅平衡了畫面兩側(cè)強烈的色彩對比,也使得臉部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沖擊力。馬蒂斯并不在乎是否如實地記錄了夫人的面貌,他始終認為:“這只是一幅畫而已?!睋?jù)說,有人曾指出馬蒂斯畫作中的女人手臂過長,但馬蒂斯毫不客氣地反駁道:“這不是一個女人,這只是一幅畫而已。”對他來說,繪畫的核心在于畫面的表現(xiàn)力,而非對現(xiàn)實的逼真再現(xiàn)。盡管如此,馬蒂斯依然保持對自然形象的表現(xiàn),沒有真正走向抽象,他擅長以色彩、線條和簡潔的形象表現(xiàn)閑適、愉悅的情感。
《紅色的和諧》是馬蒂斯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他使用了大面積平涂的紅色來營造愉悅的氛圍,植物紋樣的曲線構(gòu)成了桌布,紅色的桌布又延伸至墻面,與壁紙融合,并與窗外的綠色風景形成對比。馬蒂斯用純色和簡單的線條裝飾房間,完全拋棄了透視和立體感,消解了傳統(tǒng)的空間觀念,作畫方式如同孩童般自由。馬蒂斯并不試圖模仿自然界的色彩,他認為“色彩的選擇并無任何科學理論依據(jù),而是基于觀察、感受和經(jīng)驗”。因此,他的目標是“達到構(gòu)成圖畫之感覺的凝聚”??梢婑R蒂斯的觀點與傳統(tǒng)繪畫“模仿自然”的理念大相徑庭。
作品《生活的歡樂》名稱和構(gòu)圖令人聯(lián)想到田園牧歌式的古典繪畫,但馬蒂斯舍棄了邏輯上的空間與尺度,也舍棄了復雜的自然形體,他用鮮艷的色彩、優(yōu)雅的曲線提煉出純凈而明亮的色塊和簡潔的形象。盡管色彩依然絢麗,但他有意削弱了色彩對比,并通過流暢的曲線增強作品的寧靜、閑適之感。《舞蹈》和《音樂》是馬蒂斯為商人謝爾蓋·休金在其莫斯科的府邸所繪制的樓梯間壁畫,其中《舞蹈》尤為著名。作品充分展示了馬蒂斯對色彩與線條的掌控能力:藍色象征天空,綠色代表大地,磚紅色表現(xiàn)人體;他用粗獷的線條勾勒人體,筆觸流暢、靈動,與色彩完美契合。畫中五人手拉手翩翩起舞的形象出自《生活的歡樂》,但動作更為夸張,節(jié)奏感強烈,充滿了生命的律動。馬蒂斯摒棄背景細節(jié),僅用單色表現(xiàn)天空和大地,賦予作品廣闊的想象空間,頗有傳統(tǒng)中國畫“計白當黑”之意。
野獸派最終在1908年解體。對馬蒂斯而言,野獸派只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一個階段。此后,他逐漸放棄了狂放的畫風,轉(zhuǎn)向?qū)儍羯时憩F(xiàn)的研究。
縱觀馬蒂斯的藝術生涯,他始終試圖創(chuàng)作一種供人消遣、令人愉悅的藝術。馬蒂斯在《畫家筆記》中談及自己的藝術理想:“我夢寐以求的是一種均衡、純粹而又寧靜的美術,一種沒有煩惱或沮喪題材的藝術……它能撫慰人的心靈,就像一把舒適的安樂椅,使疲倦的身體得到休息。”20 世紀50 年代,馬蒂斯因嚴重的關節(jié)炎而無法作畫,他開始探索剪紙藝術,創(chuàng)作了一批色彩明快、線條流暢的剪紙拼貼畫,如《國王的憂傷》。此外,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和書籍插圖畫家。 馬蒂斯的藝術既充滿激情,又散發(fā)出寧靜的美感。他雖被稱為“野獸”,內(nèi)心卻始終保持著溫柔。讓我們向不“野”的“野獸”馬蒂斯致敬!
(劉雯摘自《讀者欣賞》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