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tǒng)螺鈿漆器工藝源遠流長,融合多種珍貴材料與精湛技藝,獨具審美魅力。清代是中國漆器工藝的鼎盛時期,其螺鈿鑲嵌更是集技法、規(guī)制、審美于一體,達到巔峰。文章介紹了中國漆器的材質特性與螺鈿工藝的源流,重點分析了宋元以后螺鈿鑲嵌技法的演進脈絡,以山東棲霞牟氏莊園所藏清光緒十六年(1890)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時的兩組四件螺鈿柜為例,從柜體結構、百寶嵌工藝、銅胎鎏金雕刻、紋樣內容、詩句題識等方面,詳細解析該器的制作工藝與裝飾風格,指出其體現(xiàn)出晚清宮廷祝壽禮器用料考究、寓意吉祥、華貴典雅的特點,歸納了慈禧壽柜體現(xiàn)的晚清螺鈿漆器裝飾的時代特征與歷史價值。
關鍵詞:清代螺鈿漆器;螺鈿柜;鑲嵌工藝;晚清文物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11.027
螺鈿鑲嵌技藝作為中國傳統(tǒng)漆器工藝的代表,融合多種裝飾材料,以精湛的鑲嵌技法和絢麗的裝飾效果,成為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瑰寶。清代是中國漆器工藝的鼎盛時期,不僅體現(xiàn)在宮廷造辦處所制作的各類御用器物上,也滲透到民間日用器皿和家具裝飾中,時至今日,諸多散落民間和海外的清代漆器成為研究這一時期漆藝工藝的珍貴實物資料。山東棲霞牟氏莊園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封建地主莊園建筑群,園內收藏有大量珍貴文物,其中一件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時的螺鈿柜更是稀世之珍。通過對這件文物的材質、結構、紋飾進行解析,有助于還原清宮造辦處漆器制作的技術流程和材料選用,又可洞見晚清宮廷生活和東西方藝術交流的時代印記。這件伴隨著慈禧太后流散到民間乃至幾經易手的螺鈿柜也是晚清宮廷陳設藝術、中日甲午戰(zhàn)爭等諸多歷史事件的見證,對其背后的歷史脈絡進行梳理考釋,也為深入理解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文物命運軌跡提供獨特的切入點。
1 中國漆器起源與螺鈿工藝的發(fā)展
1.1 漆器的材質與特性
漆器是以天然樹脂漆液為涂飾材料,在胎體表面精工制作而成的器物。漆液取自漆樹,其主要成分為漆酚、漆酶等高分子化合物。經過一系列加工步驟,生漆可制成各種色漆、漆膠、漆灰等。干漆膜呈現(xiàn)玉質光澤,其硬度可達0.89,具有優(yōu)異的抗腐蝕、耐磨損、防潮、絕緣等特性。漆膜表面光滑細膩,色澤純正濃艷,是天然環(huán)保型的高端裝飾涂料。在傳統(tǒng)漆器制作中,胎體材質以木材為主,也有陶瓷、金屬、皮革等多種選擇。髹漆前需對胎體進行打磨、上漆灰、裱紙等前處理工序,以提高胎體強度,并為后續(xù)的髹漆、雕刻、鑲嵌打下基礎。漆胎經過數(shù)十遍乃至上百遍的髹漆、打磨,漆膜愈加細膩均勻,光澤愈加深沉內斂,純熟的漆藝匠師可在一件器物上糅合多種工藝,產生堆雕、戧金、填漆等豐富多樣的裝飾效果。
1.2 螺鈿漆器的起源
螺鈿又稱螺甸,指將海螺、淡水蚌等貝殼磨制成薄片,雕刻成各種紋樣,鑲嵌在漆器表面的裝飾工藝。明代知名漆工黃成作《髹飾錄》云:“即螺填也。百般文圖,點抹鉤條,總以精細密致如畫為妙,又分截殼色,隨彩而施綴者,光華可賞。又有片嵌者,界廓理皴皆以劃文?!蔽覈钤绨l(fā)現(xiàn)的漆器實物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紅褐色漆木碗,碳測年代距今7000余年,商周時期螺鈿鑲嵌工藝已見端倪,琉璃河燕國墓地1043號墓出土一件西周早期的彩繪螺鈿漆缶,木胎上檗黑漆并用蚌片鑲嵌鳳鳥紋,為目前所知最早的螺鈿器。戰(zhàn)國秦漢時期,漆器制作蓬勃發(fā)展,器形、用途日益豐富,并產生了雕漆、戧金等多種新的裝飾技法。隋唐五代至宋元時期,螺鈿鑲嵌漆器臻于成熟,薄胎螺鈿、襯色螺鈿、嵌金鈿等繁復精湛的制作工藝不斷突破,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螺鈿木盒等,均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1.3 螺鈿鑲嵌技法在宋元后的發(fā)展脈絡
楊明注《髹飾錄》曰:“殼片古者厚,而今者漸薄也?!弊钤绲穆葩毱酁楹疋殻园装鰹椴牧?,多雕刻龍鳳、山水、花鳥等紋樣。盛唐時期出現(xiàn)在銅鏡、琵琶等器物上的螺鈿裝飾已臻化境,皆為薄鈿平嵌,螺片輪廓清晰,拼接自然,刀法細膩傳神。宋代螺鈿漆器裝飾日益精美,出現(xiàn)了在螺鈿上襯色、在拼縫處鑲金屬絲等新工藝。元代薄胎螺鈿盛行,螺片極薄,胎骨多為木胎。明代螺鈿鑲嵌更臻大成,漆胎、木胎、陶瓷胎皆可飾以螺鈿,并衍生出百寶嵌等融合玉石、珊瑚等多種珍貴材料的鑲嵌工藝,嵌螺鈿家具盛行,尤以屏風、大案、寶座等大型家具最負盛名。清代承襲明代風格,螺鈿鑲嵌漆器制作達到技法、規(guī)制與審美的頂峰,不僅裝飾紋樣豐富,螺鈿顏色亦呈多樣化,康雍乾盛世之際,御用螺鈿漆器極盡奢華,常在黑漆硬木胎上嵌以薄鈿軟片,配以鎏金銅件,紋樣繁縟華麗,彰顯皇家氣度。明末清初徽州漆匠發(fā)展出新安螺鈿獨特風格,清中期以后以蘇州、揚州、廣州一帶的百寶嵌最負盛名,融合玉石、珊瑚、琥珀、象牙等珍稀材料,裝飾效果愈發(fā)絢麗奪目。
1.4 螺鈿材料的選用與加工
螺鈿鑲嵌選料的范圍很廣,貝殼類有法螺、白蚌、硨磲、鮑魚等,質地堅硬色澤潔白者多作硬鈿,色彩斑斕晶瑩剔透者則多作軟鈿。螺鈿質料經過“選料—修坯—截斷—開片—修片”等工序加工而成。匠師先從貝殼中截取出色澤鮮亮的部位,以竹鋸截斷,再用鐵刀片層層剖開,制成厚度均勻的螺片坯料。歷代螺鈿坯料的厚度有所不同,元明清時期薄胎螺鈿日漸盛行,螺片可薄如蟬翼,晶瑩剔透,故名軟鈿。軟鈿的制作需要精湛的漆工技藝,常以薄紙、絹帛為襯,再髹以紅藍黃綠等色漆作為底色,襯色透過半透明的螺片呈現(xiàn)出豐富的色彩變化。而硬鈿較厚,常用砂石打磨,亦可進行局部雕刻,多襯以黑漆,顯出莊重質樸之感。明清時期百寶嵌之作常將玉石、寶石、象牙等材料與螺鈿搭配鑲嵌,其裝飾紋樣需經過精細的設色繪稿,匠師需將色彩、紋理相近的材料巧妙拼嵌,以達到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
2 牟氏莊園所藏慈禧太后螺鈿柜賞析
2.1 慈禧太后螺鈿柜的歷史淵源
棲霞市文管處館藏的4件慈禧太后壽誕螺鈿柜,乃清光緒十六年(1890)皇室為慶祝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特意為太后定制的壽禮佳器。清室覆亡后,這批御制鑲螺鈿禮柜被日軍洗劫一空,混入戰(zhàn)利品準備運回日本??箲?zhàn)勝利后,煙臺警備司令許世友將軍派人追繳這批文物,并將之轉贈棲霞英靈山烈士陵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文物普查時期,棲霞縣文化館與陵園管理處協(xié)商接收了這批柜箱珍品。1988年,棲霞牟氏莊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組光緒御制螺鈿柜成為莊園內的鎮(zhèn)館之寶。這組柜作為清代宮廷家具陳設、鬃漆工藝、中日甲午戰(zhàn)爭等諸多歷史斷面的實物見證,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是研究清代宮廷文化藝術和近代中國歷史的珍貴資料。
2.2 柜體結構與制作工藝
清光緒御制慈禧太后螺鈿柜采用紫檀木胎打底,覆以燙蠟貼金裝飾,外飾百寶嵌,內里髹以黑漆。4件柜子中,大柜2件,高171厘米、寬93.5厘米、厚40厘米;小柜2件,高79厘米、寬54厘米、厚25厘米。大柜分上下兩節(jié),上節(jié)柜身采用三面雕花鹿角攢接工藝,正面為兩扇柜門,門扇上下均飾卷草穿枝紋,中間開光內嵌螺鈿百寶嵌。柜身側板及后板亦飾以螺鈿嵌花卉紋,內置三層抽屜。柜體承以博古造型的高束腰云足。整個柜身線條流暢,比例適度,黑地描金的柜足與紫檀木色、螺鈿彩色交相輝映,華貴不失典雅。小柜也由上下兩節(jié)組成,柜體略小,僅設單層抽屜,但裝飾紋樣與制作工藝與大柜如出一轍,需經“選料—打坯—刻畫—鏨填—髹漆—磨光—嵌螺鈿百寶”等十余道繁復工序:首先從紫檀等名貴硬木中選料,以榫卯結構制作柜體胎骨,再于柜面刻畫紋樣輪廓,鏨刻百寶嵌凹槽,然后以生漆、藤黃、朱砂等調配彩漆,反復髹飾打磨,直至漆膜豐滿均勻,色澤濃艷純正,再將事先加工成型的螺鈿片、玉石、象牙等鑲嵌填入凹槽,拼綴出華美的百寶嵌紋樣,其間還需要在凹槽內襯以金箔,以玉釘固定螺鈿,運用滿填、退填、混填、平嵌、高嵌等多種技法。待鑲嵌完成后,表面再施黑漆,層層打磨,方顯百寶嵌紋樣的玲瓏剔透與斑斕絢麗。
2.3 鎏刻工藝與紋飾解讀
清光緒御制慈禧太后螺鈿柜除了飾以螺鈿百寶嵌外,其銅質配件如包角、合頁、鎖具等也鎏金裝飾,并雕刻祥瑞圖案。清代銅胎鎏金多采用焠金工藝,即先在銅坯表面刷一層金汞齊,再經過高溫燒煉,汞蒸發(fā)附著在銅胎表面的純金即牢固地結合為一體。鎏金后通過鏨刻、鏤雕、點金等技法,在銅質表面雕飾出精美的紋樣。慈禧壽柜的包角均鎏金并鏨刻有祥云、蝙蝠等吉祥紋樣,兩側環(huán)手也鎏金并鏨刻纏枝花卉,與紫檀木、螺鈿彩色相得益彰,平添皇家氣派。慈禧太后壽柜的螺鈿鑲嵌集中在大柜、小柜正面開光及側后板,采用滿嵌與散點相結合的布局。大柜兩扇門各嵌螺鈿開光一方,紋飾內容以吉祥的仙館樓臺、山石草木、祥云瑞獸為主,人物形象明確可辨的有右柜(圖1)的福祿壽三星(右柜上方)、八仙(亭臺右邊),左柜(圖2)可推測的有獻壽桃的麻姑(左下)、被侍奉的西王母(左側)、安期生(下方)、東方朔(左中)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祝壽圖常見的仙人和仕女形象,側板有花鳥紋飾。兩個小柜正面鑲嵌仕女圖,左右門扇構圖基本對稱(圖3),均以松樹為蔭,取“松齡”之意,下節(jié)獅子隔山石對望,形象十分生動,獅子自東傳以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冊府元龜》:“貞觀三年正月甲子,宴群臣,奏九部樂,歌太平,舞獅子于庭?!彼螘r《東京夢華錄》有載民間“跳獅子”祝壽的習俗:“一人作獅子狀,昂首掉尾跳舞門庭,一人作獅蠻,鳴鉦唱歌祝嘏詞剌剌不休?!钡搅饲宕?,獅子已成為民俗文化中喜慶的象征,更兼具皇家的威嚴,屢屢出現(xiàn)在宮廷的建筑構件、服飾與擺飾的設計之中。
2.4 御制詩解讀
螺鈿柜門上嵌有七言絕句御制詩兩首,其一云:“和風瑞氣滿簾櫳,慈壽無疆祝上宮。喜得萬方同孝養(yǎng),千秋福德并蒼穹。”其二云:“透戶卿云接御香,彤墀新柳拜韶陽。宮中堯舜兼文母,恭捧南山萬壽觴。”此詩其實是康熙皇帝為孝莊太后祝壽作的,見載于《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三十三??伎滴跏四辏?679)《南書房記注》:“(康熙十八年正月)十八日……上召臣英(張英)至懋勤殿?!侨?,上御制恭祝太皇太后萬壽詩二章,蒙恩賜觀,伏睹圣孝誠篤,天藻高華,歷覽往籍,所載未有能兼斯美者,洵我國家文明之盛事也?!痹撛拢滴醪粌H作壽詩,二十三日又作《御制萬壽表文》。盡管這些詩文從文學角度看都沒有什么新意,詩中“和風瑞氣”“卿云”“彤墀”等吉祥意象殊為常見,“堯舜兼文母”一句更是贊美得直截了當,但面對“御制”,當時在南書房當值的大臣葉方藹、張英也唯有感嘆“圣孝誠篤,天藻高華”,步韻稱頌而已。清代后期,引用康雍乾等先帝御制詩為清宮慶典祝壽的行為相當常見,面對慈禧太后,制作者特意選用康熙詩句鐫飾于柜,自然也有將慈禧與光緒比附孝莊、康熙二代的用心。從萬壽詩的創(chuàng)作年代到使用語境,反映清代宮廷祝壽文化在不同時期的一種獨特的傳承性。
3 從館藏螺鈿柜看清代螺鈿鑲嵌技藝的時代特征
3.1 吉祥喜慶紋樣的廣泛運用
棲霞牟氏莊園所藏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螺鈿柜,其紋飾題材無不以吉祥喜慶為主旨,從“福、祿、壽”三星及八仙人祝壽的人物紋,到松、獅等象征長壽的動物紋,內容選取與構圖布局都反映出清代宮廷漆器裝飾的普遍風尚。清代承襲明末以來螺鈿鑲嵌紋飾趨向,大量采用吉祥喜慶題材圖案,裝飾壽誕禮器及宮廷日用器。一方面是皇家祈福納祥的文化心理使然,另一方面則與清代社會民風日趨奢靡、重視喜慶儀式有關。該柜的主題紋樣有各種瑞獸、花鳥、人物,以螺鈿、玉石、金絲、象牙等珍貴材料混合鑲嵌而成,色彩絢麗,構圖豐富,圖案形態(tài)生動傳神。將多種吉祥喜慶紋飾元素組合套用,搭配螺鈿鑲嵌,使壽柜器表紋樣璀璨奪目,寓意深遠而又華貴非凡。
3.2 山水人物題材的盛行
牟氏莊園藏慈禧六十大壽螺鈿柜中,柜門均嵌刻寶頂樓臺、亭閣山水人物紋飾,構建出一派仙山福地的境界。山水人物題材融自然美景與人物風情為一體,是清代漆器裝飾創(chuàng)新應用的重要母題。其不僅受文人山水、仕女畫興盛的影響,更是為了表達某種寓意和審美情趣。從康雍乾盛世至晚清,宮廷造辦處常選用名山勝景、宮苑樓閣、品茗賞樂、嬉戲游藝等山水人物圖案裝點螺鈿漆器,楊明注《髹飾錄》云:“殼色,有青黃赤白也;沙者,殼屑分粗中細?;驗闃湎绿μ\,或為石面皴文,或為山頭霞氣,或為汀上細沙?!笔聦嵣?,經過幾百年的演變,螺鈿技藝本身就與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理念相通,相較于前朝,清代宮廷螺鈿的山水人物紋飾構圖趨向寫意與寫實的平衡,注重透視與空間感營造,人物形態(tài)動作更為靈活生動,壽柜所繪樓閣、山石樹木形態(tài)逼真,人物五官服飾刻畫細膩,螺鈿材質巧妙結合,顏色濃淡相宜,虛實相生,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xiàn)力,可見晚清時的螺鈿鑲嵌裝飾由單純的“工”向精巧的“藝”過渡的時代特征,漆工如果不經過“應物象形、經營位置”的藝術思考,就很難做出螺鈿的藝術美感。
4 館藏螺鈿柜的歷史意義
晚清宮廷政治腐敗,國勢衰微,但作為慶賀皇太后的壽誕的重要賀禮,螺鈿柜工料考究,制作精良,器型莊重,用料奢華,紋飾華美,寓意隆重,堪稱清此期螺鈿漆器的代表作,從選料到制胎再到髹漆鑲嵌,其紋樣內容以及附襯詩文無不體現(xiàn)出宮廷禮制的尊崇等級,彰顯出慈禧太后尊貴的政治地位和顯赫的統(tǒng)治威望。這件清代宮廷重大節(jié)慶的祝壽家具,不僅記錄了晚清內廷雍容奢靡、講求排場的生活面貌,也體現(xiàn)出彼時多元藝術交融的發(fā)展動向。壽柜自清宮流散民間,幾經輾轉,歷經百余年兵荒馬亂,慈禧太后螺鈿柜跌宕流轉,幾易其主,從清廷國庫到戰(zhàn)火洗劫,再到追繳入藏,其命運軌跡亦折射出晚清覆亡、抗戰(zhàn)烽火、共和國建立的大歷史背景,既是晚清宮廷禮制文化和手工藝術的凝結,也是近代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見證。
5 結語
牟氏莊園所藏慈禧太后壽辰螺鈿柜是清代宮廷漆器工藝的集大成之作。通過對該器物的制作工藝、紋飾內容、歷史淵源等多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晚清時期宮廷家具制作仍保持著規(guī)格考究、選料奢華、技藝精湛的傳統(tǒng),同時也反映出這一時期螺鈿鑲嵌裝飾紋樣的時代特征。一方面,清代漆器裝飾繼承明末以來的審美風尚,大量選用吉祥喜慶題材圖案,寓意美好,華貴典雅;另一方面,晚清漆器裝飾又呈現(xiàn)出圖案內容豐富、構圖技法多樣、寫實與寫意并重的新氣象。對其深入解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認識清代漆器鑲嵌工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了解晚清時期的社會風貌與審美趨向,揭示特定歷史語境下文物的命運軌跡,為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史研究提供生動的實證資料。
參考文獻
[1]邢會敏.我國螺鈿鑲嵌漆器藝術發(fā)展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4.
[2]賈宇青.清代宮廷家具研究:以故宮博物院家具館藏品為例[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20.
[3]葉璐婷.清代螺鈿鑲嵌的應用及發(fā)展[J].牡丹,2017(6):24-25.
[4]王澈.康熙十八年《南書房記注》[J].歷史檔案,1996(2):3-19.
[5]郭立忠.從質樸古雅到絢麗奢華:中國傳統(tǒng)螺鈿鑲嵌漆工藝研究[J].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127-132.
[6]黃成.髹飾錄[M].楊明,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