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像神話傳說一樣創(chuàng)造出這“獨一無二、驚世駭俗”的杰作!
梵凈山,原名“三山谷”,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得名于“梵天凈土”。梵凈山是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一,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仁義之城銅仁之所以黔中獨美,美在有梵凈山的蘊蓄,美在有錦江水的茂潤,它猶如世外的桃源,是一幅幅美麗的自然畫卷……神秘的儺,奇異的巫,少數(shù)民族的粗獷豪放,精細的服飾,古樸的山歌……山、水、人自然一體,和諧共生。誰不向往這么一個返璞歸真、頤養(yǎng)身心的人間仙境呢?筆者也不例外,在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欣然走進了這個美麗的地方。
走進美麗的銅仁
坐落在貴州省東南部的銅仁是一座地道的山城,這里山大多不高也不大,然而群山環(huán)抱,連綿不斷的山巒把整個山城包圍在一個面積不足300平方公里的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山谷里。遠遠望去,銅仁城區(qū)被嵌在一個大山盒里,錦江河如一條綠玉帶七彎八九轉(zhuǎn)地纏在它的腰間。這里物產(chǎn)豐富,人杰地靈,有著濃郁的民族風土人情。以前我從來沒有關(guān)注過,甚至沒有聽說過的地方。和以往出門旅游一樣,只要是乘火車出游,每到一地總要給火車站留個影,表明到此一游。這一次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當我走出銅仁火車站時,見到的景色令我吃驚,眼前分明是一幅青山綠水的山水畫面,美得甚至讓我感覺有些不真實:一座不大的小站背靠著云霧繚繞的青山,站前是一條小河,河上架著一座小橋,整個火車站前沒有幾個行人,一個恬靜而美麗的小站,讓我對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么美麗的小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錦江雖名曰江,其實為一條大河,整個河流蜿蜒曲折,如一條大動脈橫臥在銅仁城區(qū)里。錦江把銅仁城區(qū)一分為二,錦江河是銅仁的娛樂河。在錦江河面,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河面上不時地駛過一艘艘游船。銅仁地處湘、貴、渝三省交界處,雖不大卻是一個地級市。這里沒有大城市那么繁華,但是商店、超市等也一應俱全,街上穿著各色民族服裝的人都有,生活顯得很平和。
銅仁,對這個地名頗為好奇,當?shù)嘏笥呀榻B后才知其來源:當年在錦江的大小江匯合之處,有漁翁從河中撈得“儒釋道”三尊銅像,這座山水之城便由此得名“銅人”。人者,仁也,至洪武五年,改名銅仁,并設(shè)“銅仁長官司”,銅仁從此定名。而“儒釋道三教融合”便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地標,在多彩的貴州熠熠生輝。這座承載著儒家文化的城市,頗有“天地與之并生,萬物與之為一”的逍遙自得。這不正是莊子追求的物我兩忘、天人合一嗎?我想,這就是銅仁,我終于理解了“儒釋道”三教融合給銅仁留下了怎樣的痕跡,也仿佛看到了這個城市文化的厚重和寬容。窗外的錦江繞窗而去,左邊是文筆峰,右邊是架梁山,彼此呼應,這不就是王安石筆下的“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嗎?這便是我對銅仁的最初印象。
世外桃源看銅仁
山是銅仁文化旅游的根—銅仁山青、林茂。出海14億年的梵凈山,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臺地,保存著前冰川時期的自然奇跡。她既是武陵主峰,又是武陵正源,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聯(lián)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wǎng)成員、中國佛教名山·彌勒道場、中國儺文化發(fā)源地、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五大桂冠,在貴州境內(nèi)無與倫比,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梵凈山其自然景觀具有唯一性、獨特性。直入云天的新老金頂,千姿百態(tài)的疊層石崖,蘑菇石、金刀峽、云海日出、海市佛光等自然景觀,讓人嘆為觀止。梵凈山是貴州生態(tài)文化的“內(nèi)核”。她綿延567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有3個完整的垂直植物帶譜,森林覆蓋率在95%以上,是地球同緯度上的“唯一綠洲”;繁衍著5000多種動植物,全球瀕危的“世界獨生子”黔金絲猴在這里繁衍生息,有“動植物基因庫”之稱。
水是銅仁文化旅游的脈—銅仁水清、涓秀。發(fā)源于烏蒙山的貴州母親河—烏江,流經(jīng)銅仁市過重慶涪陵入長江,既是貴州的一條重要黃金水道,又是銅仁市正在開發(fā)的一條旅游黃金通道。她河床深邃,險灘眾多,水流湍急,把從貴州西部高原積儲的光華在銅仁充分釋放,形成千姿百態(tài)、奇麗壯觀的烏江百里畫廊自然風光。孕育了夾石峽、黎志峽、銀童峽、土陀峽、騰龍峽五個孿生姐妹,與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歷史遺存的纖夫棧道有著美麗的傳說,吸引人們追溯求源、沿江覽勝。
秀美清澈的錦江發(fā)源于梵凈山麓。水在山中的形態(tài),或涓涓細流,或叮咚垂滴,或白練騰空,或奔騰咆哮,常年恒溫。峰回水轉(zhuǎn),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由西向東橫貫銅仁市匯成了錦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她川流于崇山峻嶺之間,掩映在密林綠野之中。沿江兩岸梯田層層,晨霧裊裊,炊煙點點,像一幅水墨畫屏,平鋪在黔東大地上,令人陶醉。特別是兩岸的水晶閣、東山古廟、中南門古城等景觀賦予了錦江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文化是銅仁旅游的魂—銅仁是歌舞的海洋,多姿多彩的文化不僅是銅仁的,也是貴州的,更是世界的。銅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繁衍在梵凈山周邊的土家族、苗族等32個少數(shù)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了土家花燈、肉蓮花、茅古斯舞、擺手舞、四面鼓、寨英滾龍,侗族大歌與簫笛,仡佬族毛龍、敬雀節(jié)等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和傳統(tǒng)節(jié)日。梵凈山區(qū)自古相傳的原生態(tài)巫、儺文化經(jīng)過兩三千年的積淀和傳承,衍化出上刀梯、下火海、踩紅鏵等絕技絕活,被戲劇家曹禺譽為戲劇的“活化石”。
游美麗的梵凈山
梵凈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梵凈山之旅終于成行!那天,盡管第一天在銅仁玩得已經(jīng)精疲力竭,但出發(fā)的那個早晨,我還是精神十足地在7點鐘就登上了旅游大巴。沿途都是我之前所沒有見過的險峻路況。四個小時的車程里,大巴幾乎都行走在懸崖絕壁的盤山公路上。行駛中,如果緊貼車窗一側(cè)是壁立千仞的陡直懸崖的話,那車身另一側(cè)下方就是萬丈深淵的湍急河流,在車上,心里始終有命懸一線的恐懼。因為,筆者畢竟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地區(qū)來的人,極少遇到這種山高路險的行車狀況,也難怪啊。大巴在驚險的山路上行駛了大約4個小時,終于在午飯前到達神奇的梵凈山腳下。這時看看同行的近40名同伴,還依然是驚魂失魄的樣子。有幾位女同志甚至是披頭散發(fā)、臉上蒼白的驚恐狀,而我自己,身上的冷汗已浸濕了襯衫。
貴州多名山!梵凈山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這里有著奇特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文化。當?shù)赝良易鍖в瓮醢⒚媒o我們這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補充了很多關(guān)于梵凈山的知識。梵凈山海拔2572米,山體龐大,東西寬約21公里,南北長約27公里,總面積567平方公里。這里山體雄偉,山峰陡峭,人跡罕至,所以這里的山水依舊保持著古樸靈秀的純凈……
今天要游覽的景點主要集中在梵凈山主峰一帶了。先是乘坐了景區(qū)的游覽車,后又乘坐索道,一共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山頂。對于我們這些長期在平原地區(qū)生活的人來說,無論是乘坐游覽車,還是索道,都需要一定的膽量。當我們到達山頂時,氣溫也比山下低很多。我們都向山頂攀爬。到達金頂山下的時候,導游說今天很遺憾,由于有雨霧,所以金頂看不見了?!岸朊继煜滦悖髢籼煜嘛L?!币苍S是梵凈山的神仙顯靈,不讓我們失望而歸,忽然一陣風起,周圍的云霧被卷走了,本在云端的金頂赫然立于我們的眼前。當金頂出現(xiàn)時,現(xiàn)場幾百名游客都不約而同地呼喊甚至尖叫起來:“太美了!”許多游客還鼓起了掌以示興奮和驚喜。金頂像一個巨大的石柱直立蒼穹,我們放眼向金頂觀看,金頂上釋迦殿和彌勒殿的建筑也能看到大致的輪廓。
于是,我們又陸續(xù)向金頂攀登……經(jīng)過一番苦登,我們終于到了金頂。主峰的“蘑菇石”更是一道神奇的景觀。山頂?shù)淖钌戏接袎K大石頭,這就是最負盛名的“紅云金頂”了,又叫“蘑菇石”。這石頭好像從天而降,鑲嵌在另一塊大石頭上。石頭很陡,我們只能順著石頭攀著鐵鏈一步一步向上爬,我們每個人都緊緊地抓著鐵鏈不敢松手,也不敢往下看,好像往下看就會掉下去一樣。好不容易爬到了金頂,我的腿都發(fā)顫了。站在金頂上極目遠眺,整個一片云海,頂上涼風習習,剛才的滿頭大汗早已被陣陣涼風吹走了,真不愧是避暑勝地呀!金頂上有兩座廟,一座供奉釋迦牟尼、一座供奉彌勒菩薩;我們分別都去叩拜了一下后,趁著還沒下大雨,踏著陡峭的樓梯下山了。
在梵凈山山頂前后三個小時的時間里,梵凈山像變魔術(shù)般地向我們展示了她如夢如幻的四季之景。我們剛登山頂時,這里濃霧封山,寒氣逼人,如若寒冬;還沒等我們來得及表示遺憾,只見云開日出,金頂鶴立,花草繁茂,正如初春;轉(zhuǎn)眼間,一陣狂風攜云裹電,豆大的雨點狂亂飛舞,把我們原先準備的雨披撕扯成山間的樹葉狀,這多么像盛夏的一場暴雨;不一會兒,雨變小了,繼而停了,高處的山頂云霧繚繞,低處山間的云像是細密、乳白色的地毯,后來又從天高云淡處投下縷縷溫暖的斜陽,這又多么像秋天的景致。
梵凈山奇幻的景致讓人如癡如醉。能無比貪婪地欣賞這里的石、樹、云、風,感受梵凈山的紅云金頂、高山石林、云海林濤、梵凈佛光,領(lǐng)略這座佛教名山所獨有雄渾、博大、靈異、怪絕,于是便不得不贊嘆: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像神話傳說一樣創(chuàng)造出這“獨一無二、驚世駭俗”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