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25.02.004
團結是指聯(lián)合起來、協(xié)同合作、同心同德完成共同目標。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自由人聯(lián)合體、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馬克思主義思想觀點,汲取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守望相助、九州共貫、親仁善鄰、協(xié)和萬邦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歷經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淬煉,以團結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完成了黨和國家在各個歷史時期面臨的主要任務,也使團結奮斗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v觀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的二十大首次將“團結”一詞寫入報告的主標題之中,并將其貫穿報告全篇,總計出現27次,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對團結的強調和重視。新時代以來,習近平圍繞團結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系統(tǒng)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團結的意蘊何在”“團結的主體有誰”“團結的成效怎樣”“如何更加團結”等重要問題,體用貫通指引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
一“團結的意蘊何在”:力量源于團結團結才能勝利
1872年9月8日,馬克思在阿姆斯特丹群眾大會上的演說中強調:“如果我們能夠在一切國家的一切工人中間牢牢地鞏固這個富有生氣的原則,我們就一定會達到我們所向往的偉大目標。”①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奮斗中,錨定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任務,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黨和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完成這一戰(zhàn)略目標所需應對的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各種不確定難預料的風險挑戰(zhàn),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有力團結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精準把握時代機遇、聚焦加強黨的建設、著力維護社會安定,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團結的意蘊何在”這一重要問題。
團結是黨和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的制勝密碼?!耙话倌陙恚覀內〉玫囊磺谐删?,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結果?!雹倭暯皆诳偨Y黨和人民百余年奮斗取得的輝煌成就時,格外強調團結的重要作用。2015年5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②,為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營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2022年3月5日,習近平回顧黨和人民百余年奮斗歷程,作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的必由之路”③的重大論斷?;赝麃砺?,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先后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內部的團結,是團結全國人民爭取抗日勝利和建設新中國的最基本的條件”④,“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fā)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完善大統(tǒng)戰(zhàn)工作格局,堅持大團結大聯(lián)合,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③等重要思想觀點,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結束了近代中國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局面,爭得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并日益走向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展望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仍需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習近平深刻總結黨和人民通過團結奮斗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的成功經驗,指明了團結在新時代新征程黨和人民繼續(xù)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中的重要價值。
團結是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重要保證。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團結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yè)的重要保證?!雹?019年9月30日,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強調:“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zhàn)、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進入新時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二者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使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面臨著更為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zhàn)。就國際形勢而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和平赤字、發(fā)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斷加重;與此同時,中國國際地位顯著上升,提出的中國方案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做出了重大貢獻。世界各國秉持不同觀點、采取不同行動看待和應對世界格局的新變化,對中國的態(tài)度和與中國交往的方式也多元易變,中國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不穩(wěn)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就國內形勢而言,中國在推進高質量發(fā)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加強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都面臨著新的“婁山關”“臘子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需要解決更多深層次矛盾、化解更多頑固性難題。與此同時,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的突然爆發(fā)、疊加共振,以及其引發(fā)的網絡輿情的泛政治化等,也極易帶來可能遲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的難以預料的風險。習近平精準把握國際國內大局大勢,指明了團結在新時代新征程黨和人民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zhàn)中的重要價值。
團結是黨堅定成熟堅強有力的關鍵所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始終以無私品格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始終以無畏勇氣同一切破壞黨和國家安定團結的人和事作斗爭,始終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遠大志向團結一心、奮勇前進。中國共產黨能夠從近代以來多個政黨和政治力量的角逐較量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最堅強的主心骨,成為領導中國人民邁向美好生活、邁向民族復興的堅強力量,得益于黨的團結統(tǒng)一。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tǒng)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chuàng)造世紀偉業(yè)的關鍵所在。\"①2021年11月11日,習近平回顧黨“從不夠成熟到堅定成熟、從不夠有力到堅強有力的成長歷程”,明確“黨的團結統(tǒng)一是黨和人民前途和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動搖?!雹诮刂?024年底,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擁有10027.1萬名黨員、525萬個基層黨組織的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把一個規(guī)模如此龐大的黨管好治好、建設成為堅強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極其不易,只有始終堅持團結奮斗,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習近平聚焦加強黨的團結統(tǒng)一,指明了團結在新時代新征程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中的重要價值。
團結是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必要條件。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是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既關乎社會公平正義的促進和人民福祉的增進,又關乎有利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的營造。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所以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③2014年4月25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④,堅定不移相信和依靠各族干部群眾,團結他們一道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強調:“堅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堅決反對任何破壞統(tǒng)一和團結的分裂活動?!雹?021年8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起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各民族共同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才能不斷實現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雹哿暯街S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指明了團結在新時代新征程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和營造國家發(fā)展有利環(huán)境中的重要價值。
二 “團結的主體有誰”: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 畫出最大同心圓
由誰來發(fā)揮團結的主導作用、團結的范圍應該有多廣、究竟要團結哪些對象,是關系團結能否順利推進、力量能否最大限度凝聚的首要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大、政協(xié)和群團組織履職盡責,共同書寫全黨全社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結新篇章,也呼呼全體中華兒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朋友圈”,與世界各國人民共敘友誼、團結互助,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領導是凝心聚力、團結奮進的根本保證?!爸袊伯a黨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核心力量\"①,“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②,也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凝心聚力、團結奮進的根本保證。一是堅持人民至上保證團結。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堅持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fā)謀劃前進道路,只有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黨才能獲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才能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引領人民團結一心朝著黨確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二是有效協(xié)調各方保證團結。中國共產黨處于國家治理體系這一由眾多子系統(tǒng)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的核心,人大、政府、政協(xié)、監(jiān)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以及武裝力量等都要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運行。習近平指出:“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最重要的就是處理好各種復雜的政治關系,始終保持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正確政治方向?!雹壑挥刑幚砗酶鞣N復雜的政治關系,特別是黨內關系、黨政關系、黨群關系、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等,讓全國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黨才能領導和督促各級各類機構和組織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有序協(xié)同,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三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保證團結。黨的自身建設關系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更關系黨群干群關系和人心向背?!包h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雹苤挥腥嫱七M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升黨的長期執(zhí)政能力,堅定黨的理想信念宗旨,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黨才能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不斷發(fā)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yōu)勢,以自身的團結有力匯聚起民族復興的奮進洪流。
人大、政協(xié)是增進共識、促進團結的重要依托,是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和廣大人民群眾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平臺和重要渠道,在增進共識、促進團結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依托作用?!叭嗣翊泶髸贫仁蔷S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的制度保證有利于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③人大主要通過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和監(jiān)督,以及每一位人大代表以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度的政治觀念、法治觀念、群眾觀念,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發(fā)揮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的優(yōu)勢,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把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高度統(tǒng)一起來,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活力,為增進共識、促進團結提供重要依托?!叭嗣裾f(xié)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chuàng)造?!比嗣裾f(xié)主要通過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開展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發(fā)揮好專門協(xié)商機構作用、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功能,聯(lián)系和服務好所在界別群眾,保障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促進大團結大聯(lián)合,最大限度地把全體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匯聚起來,為增進共識、促進團結提供重要依托。
群團組織是聯(lián)系群眾、鞏固團結的橋梁紐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億萬人民的事業(yè),我們的“群團組織是黨直接領導的群眾組織,承擔著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為完成黨的中心任務而共同奮斗的重大責任”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社會利益訴求多元化、矛盾糾紛復雜化的新形勢和克服群團組織脫離群眾現象的新任務,就群團組織更好發(fā)揮聯(lián)系群眾、鞏固團結的橋梁紐帶作用進行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201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提出“必須更好發(fā)揮群團組織作用,把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充分發(fā)揮群團組織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最廣泛地把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團結起來”②。2015年7月6日至7日,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習近平還在不同場合,專門針對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群團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更好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給予了明確指引。群團組織發(fā)揮聯(lián)系群眾、鞏固團結的橋梁紐帶作用,重在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貫徹黨的意志和主張,積極引導群眾正確理解和自覺支持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使群眾最廣泛最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保持和增強先進性,即著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組織動員、教育引導廣大群眾走在時代前列、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統(tǒng)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fā)動力等方面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貢獻力量。保持和增強群眾性,即避免官僚化、空殼化,以群眾為中心、讓群眾當主角開展工作和活動,經常同群眾進行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的零距離接觸,加快新領域新階層組織建設,及時反映群眾中存在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問題,真正做到面向基層、深入群眾、關愛群眾、團結群眾。
全體中華兒女是促進世界人民大團結、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友誼使者。全體中華兒女不僅是黨、人大、政協(xié)、群團組織團結的對象,也是自覺維護安定團結政治局面的主體力量,是共建守望相助大家庭、廣交合作共贏好伙伴、共創(chuàng)美美與共新未來的主體力量。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面對團結還是分裂、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的世界之問,習近平借用諺語給出了“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團結上”③的中國答案。作為中華兒女大團結的圓心,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周邊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團結合作,堅信團結合作才是人間正道,力求通過合作促進各國、本地區(qū)和整個世界的安全;高度重視“同世界各國政黨加強往來,分享治黨治國經驗,開展文明交流對話,增進彼此戰(zhàn)略信任”④,力求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書寫相知相親、攜手共進、共同發(fā)展的新篇章。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大多數,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雹圻@既有賴政黨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深化拓展、國際傳播效能的全面提升,更有賴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例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助力國際社會讀懂中國,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文藝工作者要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讓世界人民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駐外人員、華僑華人、留學生要立足自身實際,增進中國人民同所處國家人民的互通互信,夯實中外友好的民意基礎,促進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發(fā)展;全體中華兒女無論身處何地,都應將自身視作中國形象、中國理念的代言人,以自信自立、開放包容、文明友善的精神面貌對待外國人士,為打造覆蓋全球的“朋友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人民偉力。
三 “團結的成效怎樣”:繪就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
進人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黨的團結統(tǒng)一達到了新高度、民族團結進步呈現出新氣象、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了新發(fā)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取得了新突破,為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力量源泉。
黨的團結統(tǒng)一達到了新高度?!氨WC黨的團結統(tǒng)一是黨的生命”①,習近平多次強調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重要性,也多次肯定新時代黨的團結統(tǒng)一取得的新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chuàng)立,“四個意識”“兩個維護”“兩個確立”的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的確立,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各項制度的健全,黨內法規(guī)體系的完善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章程》的修訂、《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制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修訂等,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的不斷增強,各級各類黨組織的應建盡建,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的充分發(fā)揮,中央巡視組對31個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巡視的全覆蓋,反腐敗斗爭的深入推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集中整治,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的精準運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的扎實開展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地生根見效,使全黨在思想上更加統(tǒng)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zhàn)斗力不斷提升,黨的團結統(tǒng)一更加鞏固。
民族團結進步呈現出新氣象。“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其一,增強民族地區(qū)發(fā)展能力,夯實了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黨和國家把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戰(zhàn)略全局,納入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戰(zhàn)略、區(qū)域重大戰(zhàn)略,支持民族地區(qū)加快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依托自身條件稟賦,大力發(fā)展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因地制宜發(fā)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民族地區(qū)同全國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其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了民族團結的思想認同。從提出“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提出“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正式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將其寫人黨章和憲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做好各項工作的主線、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創(chuàng)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持續(xù)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廣泛拓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fā)展。其三,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守護了民族團結的文化根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肯定各民族在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民族、中國歷史形成發(fā)展中的重要貢獻,通過依法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鼓勵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文字、開展群眾性交往交流活動、發(fā)展旅游等搭建各民族溝通交流的文化橋梁,有效保護文物、宗教文化遺產、古籍、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促進各民族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推進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積極營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計會主義的認同不斷增強.“中華民族一家辛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生動局面更加鞏固。
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了新發(fā)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黨克敵制勝、執(zhí)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是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①黨的十八大以來,統(tǒng)一戰(zhàn)線呈現出團結、奮進、開拓、活躍的良好局面?!蛾P于加強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建設的意見》的頒發(fā),《關于加強政黨協(xié)商的實施意見》的印發(fā),《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政治協(xié)商工作條例》的制定等,進一步加強了黨對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提升了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新定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新論斷,“五種能力\"②“四新”③“三好”④新要求,民主黨派緊扣脫貧攻堅等“國之大者”和民之關切進行的建言獻策、開展的專項民主監(jiān)督,“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等系列主題教育和學習教育活動的開展等,進一步加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進一步凸顯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治國理政中的顯著優(yōu)勢;此外,我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邁出新步伐,黨對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領有力強化,民營經濟人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持續(xù)增強,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和中國臺灣愛國統(tǒng)一力量不斷發(fā)展壯大,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不斷加強,全黨重視、共同構建大統(tǒng)戰(zhàn)工作格局的合力顯著增強。
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取得了新突破。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秉持全球視野和天下情懷,引領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自提出以來,已被多次寫入聯(lián)大決議和多邊文件。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我國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提出“三大全球倡議”,積極開展元首外交、政黨外交、公共外交、民間外交、智庫外交等,促進大國關系總體穩(wěn)定、均衡發(fā)展,深化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的同心同向合作共贏,號召“全球南方”攜手共進,推進和完善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在積極發(fā)展全球伙伴關系的同時,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擴大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合作機制影響力,積極同各國分享我國的發(fā)展機遇,為世界各國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方案、注入了中國動能。與此同時,中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維護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決同單邊行徑、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作斗爭,在恢復熱點地區(qū)和平安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開展人道主義救援、減貧、反恐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有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團結合作、同球共濟、和合共生、和平發(fā)展。
四 “如何更加團結”:激發(fā)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挑戰(zhàn)空前,必須最大限度地凝聚和發(fā)揮億萬人民的創(chuàng)造偉力。習近平關于團結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形成更加緊密、更加廣泛、更加牢固的團結,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在統(tǒng)一思想中鞏固團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統(tǒng)一思想是統(tǒng)一行動的前提。只有以統(tǒng)一思想為保障,才能形成步調一致的真團結。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①“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②“文化認同”③等,為團結統(tǒng)一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在統(tǒng)一思想中鞏固團結,必須加強黨的文化領導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實踐活動走深走實,創(chuàng)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闡揚團結在國家發(fā)展和社會安定中的重要價值,更好凝聚社會共識,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在統(tǒng)一思想中鞏固團結,必須深入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科學把握理想信念的形成規(guī)律,深刻闡釋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面向不同群體有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助力其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信心。在統(tǒng)一思想中鞏固團結,必須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挖掘和展示中華文化中的團結思想、團結精神,增強文化認同、提升文化自信,厚植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文化根基。
在發(fā)揚民主中增進團結。民主是共識的前提,發(fā)揚民主是凝聚共識的途徑。只有以發(fā)揚民主為保障,才能形成協(xié)同有力的真團結。在統(tǒng)一思想中鞏固團結,必須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fā)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擴大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在統(tǒng)一思想中鞏固團結,必須充分發(fā)揮人民主體地位,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chuàng)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fā)揮的作用\"④,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廣開言路、博采眾謀,同時堅持向人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善于把黨的主張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動員大家一起來想、一起來干,充分激發(fā)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chuàng)造偉力。在統(tǒng)一思想中鞏固團結,必須把協(xié)商民主貫穿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全過程,持續(xù)完善協(xié)商民主的內容和形式,鼓勵各個民族、各個階層、各類群體充分表達意見、開展有效協(xié)商,找到利益契合點、文化共同點、情感鏈接點,凝聚普遍共識、強化協(xié)同治理。
在敢于斗爭中捍衛(wèi)團結。斗爭是聯(lián)合的基礎,敢于斗爭是捍衛(wèi)團結的利器。只有以敢于斗爭為保障,才能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團結。在敢于斗爭中捍衛(wèi)團結,必須堅決杜絕無原則的一團和氣,堅決反對好人主義和庸俗化傾向,積極開展健康的思想斗爭,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tài),不斷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及時糾正不利于團結的錯誤認識,及時化解影響團結的潛在風險,及時破除危害團結的利益藩籬,推動形成是非功過分明、團結向上的風氣。在敢于斗爭中捍衛(wèi)團結,必須深入開展新形勢下的反顛覆、反霸權、反分裂、反恐怖、反間諜斗爭,勇于同外部勢力干涉行徑作斗爭,警惕反華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依法嚴厲打擊暴恐活動,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維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在敢于斗爭中捍衛(wèi)團結,必須錨定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注重策略方法,發(fā)揚斗爭精神,講求斗爭藝術,增強斗爭本領,在前進道路上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在斗爭中爭取團結,在斗爭中謀求合作,在斗爭中爭取共贏,創(chuàng)造新的人間奇跡。
結語
團結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觀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關鍵密碼。習近平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和國內國際新的形勢境遇,圍繞團結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學界現有關于習近平團結重要論述的研究總量仍顯不足,且多聚焦民族團結開展研究,未能充分展現習近平相關重要論述的宏大視野和系統(tǒng)觀念。本研究遵循“團結的意蘊何在”“團結的主體有誰”“團結的成效怎樣”“如何更加團結”的問題導向,從團結的價值意蘊、團結的主體職能、團結的現實成就、團結的推進路徑等方面剖析了習近平關于團結重要論述的精髓要義。習近平關于團結重要論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自由人聯(lián)合體思想、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等的中國化時代化發(fā)展,有力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中華兒女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共繪團結奮斗新的壯闊畫卷。
The Essence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s on Unity
WANG Yunting
Abstract:Unity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spiritual identifier of the CPC and the Chinese people.In the New Era,XI Jinping has made a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unity based on the misson and tasks.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unityis the code of victory for the CPC and the Chinese peopleto create historical greatness,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ffectivelydeal with allkinds of risks and challenges,the key for the CPC's firmness and maturity,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The CPC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unity,the NPC and the CPPCC are the important support for enhancing consensus and promoting unity,the mass organizations are the bridge and link for contacting the masses and consolidating unity,an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are the ambassadors of friendship for the world's people to build acommunity witha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In the New Era, the unity of the CPC has reached new heights,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have shown new atmosphere, patriotic united front has realized new development,and new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building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s on unity provides strong thought weapons and scientific guidance fora closer,broader and stronger unity in the new journey.
Key words:XI Jinping;unity;United Front;unity of nations;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bout the author:WANG Yunting,lecturer of the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 specialist intheories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